许益民
- 作品数:43 被引量:169H指数:6
-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应用改良四动脉结扎法制作猫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被引量:1
- 2012年
- 背景:四血管结扎法制作全脑缺血模型目前主要用于小鼠、大鼠等小型动物,大型动物模型方面鲜有报道,缺少有关的解剖资料。目的:探讨四动脉结扎法制作猫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改良。方法:参照Pulsinelli四动脉结扎法,提出电凝位于翼突与第二颈椎横突之间的椎动脉,永久性阻断双侧椎动脉。再临时阻断双侧颈总动脉,以动态脑电图监测出现静息脑电波为判定猫全脑缺血的标准。15min后恢复颈动脉供血,进行再灌注损伤。假手术组猫不进行电凝或夹闭即缝合切口。结果与结论:模型制作成功25只,模型制作不成功1只,死亡4只,成功率83%。苏木精-伊红染色示缺血脑组织呈典型的迟发性神经元坏死。提示改进后的四血管法制作猫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效果确切,模型制作成功率高。
- 林绿标林旭妍许益民肖哲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新型小口径生物型人造血管的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观察小口径生物型人造血管移植后6月内不同时期的血管材料腔内面内膜层的组织病理学和扫描电镜变化,探讨研制一种新型小口径生物型人造血管。方法19只健康杂种犬作为实验对象,手术切除3cm颈总动脉,以口径4mm的小口径新型人造血管进行桥接。其中19只犬的19侧颈部随机分为1、8、12、24周四组,各含4、4、6、5条动脉。四组的近、远心端均行端-端吻合术。以彩色多普勒B超监测移植血管2周内通畅情况,并于取材前行颈总动脉DSA造影术,观察人造血管不同时间的通畅率。术后1、8、12、24周分期切取标本,标本经处理后分别作光镜和扫描电镜检查。结果四组19条人造血管除12周组和24周组各1条血管阻塞外,其余血管均通畅。组织病理学及扫描电镜检查显示:植入后1周,血管吻合口处有少量的纤维组织增生混杂有薄层少量红色血栓形成,尚未见内皮细胞生长。移植后8周,宿主组织通过人造血管孔隙长入血管腔内参与移植血管新内膜的形成,新内膜形成较均匀,其中有丰富的胶原纤维组织增生,但仍未见内皮细胞生长。移植后12周,镜下于吻合口处,可见新内膜表面有不连续的内皮细胞生长,且内皮细胞形态成熟,其下的胶原纤维增生更致密;而于人造血管中段,可见不成熟的内皮细胞呈岛状生长,新内膜层结构较吻合口处疏松,其间尚可见炎性细胞生长。移植后24周,通畅的人造血管整段管腔内面均可见内皮细胞生长,吻合口附近新内膜表面可见连续的内皮细胞生长。结论以新型生物型人造血管修复犬颈总动脉缺损是可行的,新内膜形成早和完整,24周内自然内皮化相对满意,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型人造血管。
- 许益民漆松涛曾绍文石小峰李伟秋黄广龙庄冰容
- 关键词:颈总动脉组织病理学内皮化
- 颅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提高对颅内囊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能力和对颅内肠源性囊肿的诊疗水平 ,减少复发率。方法 :通过本院 2例颅内肠源性囊肿典型病例的诊治过程及近 2 0年系统文献复习 (共报道 17例 ) ,对颅内肠源性囊肿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进行归纳、总结果。结果 :文献统计资料中有详细资料的共有 11例 ,加上我院 2例典型病例 ,均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 ,其中全切除共 7例 ,随访 2~ 5年均未见复发 ,效果好。结论 :颅内肠源性囊肿除具有压迫邻近结构的神经定位体征外 ,常具有以下特点 :①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 ;②常合并脊柱和 /或躯体其他部位畸形 ;③囊肿多位于中线结构。手术全切除囊肿是治愈本病的最佳方法。
- 许益民杨应明袁军
- 关键词:颅内肠源性囊肿
- 注水法在巨大硬膜外血肿开颅术中的价值被引量:5
- 2000年
- 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对巨大硬膜外血肿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术中硬膜下腔注液 ,用水快速抬起塌陷的硬脑膜 ,消灭硬膜与颅骨间之广泛剥离。结果 常规手术组 40例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 :1分 1 2例 ,2~ 3分 2例 ,4分 4例 ,5分 2 2例 ;注水组 40例 ,GOS :1分 1例 ,2~ 3分 2例 ,4分 3例 ,5分 34例 ;优良率P <0 .0 1 ,差异非常显著。结论 在巨大硬膜外血肿形成过程中 ,后期硬膜的剥离起主导作用 ,导致血管断裂出血迅猛 ,难以控制。术中清除血肿后采用注水法使硬脑膜快速复位 ,符合生理 。
- 杨应明许益民郑少钦蔡楚伟
- 关键词:硬膜外血肿颅脑损伤外科手术
- 唇下鼻中隔入路垂体瘤切除术
- 1999年
- 经唇下鼻中隔人路垂体瘤手术12例。痊愈10例.遗轻度垂体肾上腺轴功能不全2例.与术前功能状态及肿瘤大小有关。文中介绍手术改良方法使鼻中隔与外型得到良好的保护。
- 杨应明郑丰任郑少钦许益民赖润龙许锦成
- 关键词:垂体瘤鼻中隔显微手术
- 急性外伤性弥漫性脑轴索损伤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进一步提高颅脑损伤诊疗水平。方法:分析报道我院3年来采用现代诊疗(新)观点对152例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损伤(DBI)的救治效果。结果:手术治疗75例,保守治疗77例;治疗效果评分(GOS):l分5例,2-3分5例。4分8例,5分134例(88.16%)。结论:本文显示及早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及时清除脑表血肿,有效地扩大硬脑膜腔,积极防治弥漫性脑肿胀(DBS)、弥漫性血管损伤(DVI)、缺氧性脑损害(HBD),将可进一步提高DBI的治疗效果。
- 杨应明许益民郑少钦
- 关键词:颅脑损伤救治疗效
- 小口径生物型人工血管移植后的血管内皮再生被引量:4
- 2012年
- 背景:经过生物化改造的人工血管特性更接近人体血管,移植后自体化程度也较高,但人工血管的内皮再生是解决血管长期通畅的关键。目的:观察新型小口径生物型人造血管移植后不同时期移植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及移植血管壁内膜再生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建立犬颈总动脉-人造血管端端连续缝合的动物模型。结果与结论:①光镜:移植后12周于吻合口处见新内膜表面有不连续的内皮细胞生长;移植后6个月通畅的整段管腔内面均可见内皮细胞生长;移植后1.5年管腔通畅,部分内膜组织呈慢性炎症表现。②电镜:移植后12周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排列规则,从吻合口向移植血管中段爬行;移植后6个月内皮细胞从吻合口向移植血管中段爬行,移植血管中段呈跳跃式片状生长的内皮细胞群落,细胞排列更致密,形态更接近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移植后1.5年整段血管内壁均有致密内皮细胞覆盖,部分内膜组织呈慢性炎症表现。说明新型小口径生物型人造血管新生内皮形成早,血管内膜重构能力强,生物相容和稳定性好。
- 林绿标许益民漆松涛曾绍文李伟秋庄冰容
- 关键词:小口径组织病理学颈总动脉
- 骨多肽在颅骨缺损修复中促进新骨形成的作用(英文)
- 2004年
- 背景:对颅骨缺损修复目前常采用人工材料、新鲜自体骨、自体颅骨瓣进行修复,应用骨多肽在颅骨缺损修复过程中促进新骨形成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目的:探讨骨多肽生长素在离体颅骨瓣原位修复颅骨缺损中促进新骨形成的作用。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1996-06/2002-12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颅脑损伤需手术去骨瓣减压病例,共45例,实验组24例,对照组21例,颅骨缺损48处,实验组26处,对照组22处,年龄5~63岁。干预措施:采用离体颅骨瓣二期原位修复颅骨缺损45例,共48处,其中实验组应用多孔离体颅骨瓣+骨多肽生长素修复,对照组应用多孔离体颅骨瓣修复。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术后并发症,骨瓣骨质吸收及骨再生情况。结果:骨瓣部位无松动感,外观完美,影像学检查示接合处对合良好,缝隙渐消失,可见骨痂形成,实验组骨瓣密度均正常,对照组5处骨瓣可见中央部密度降低,有部分骨质吸收现象,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骨多肽生长素局部应用能防止骨瓣吸收,促进新骨形成。
- 郑少钦杨应明郑丰任赖润龙许益民许锦成袁军蔡楚伟
- 关键词:外科皮瓣
- 人胚胎脊髓背根雪旺氏细胞的培养
- 2012年
- 目的探索人胚胎雪旺氏细胞的分离、培养和纯化的方法,为将来雪旺氏细胞移植奠定基础。方法从胎儿脊髓背根中分离培养雪旺氏细胞,利用雪旺氏细胞与纤维母细胞的不同贴壁特性,综合利用酶消化、时间差和阿糖胞苷抑制等方法,达到分离和纯化人雪旺氏细胞的目的。结果雪旺氏细胞大部份呈梭形,两端有突起,少数呈多角形。免疫组化示这些细胞呈S-100抗原阳性,细胞纯度达99%。结论本方法分离、培养的人雪旺氏细胞纯度高,是一种有效的培养方法。
- 林绿标林旭妍肖哲许益民
- 关键词:雪旺氏细胞
- 锁孔微创入路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风险因素及对策分析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在锁孔手术中破裂的风险因素、适应证选择、手术难点、预防动脉瘤破裂的方法及应急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至2005年115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动脉瘤破裂风险较低的43例患者通过锁孔微创人路手术治疗(锁孔组),其余72例患者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常规组)。锁孔组43例患者手术中翼点锁孔人路20例,眶上锁孔入路18例,纵裂锁孔入路5例。常规组72例患者风险高而采用常规翼点开颅31例,额下开颅11例,纵裂开颅7例,翼点-额下联合10例,翼点-纵裂联合6例,额下-纵裂联合4例,翼点-额下-纵裂联合3例。结果锁孔组术中动脉瘤渗漏6例,破裂出血3例,发生率为7%,无手术死亡。2例在锁孔手术中无法夹闭动脉瘤而改为常规开颅。常规组术中发生动脉瘤渗漏18例,破裂出血9例,发生率为13%,手术后死亡2例。结论尽管锁孔手术有微创、伤口美观、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在风险低的患者中动脉瘤渗漏和破裂的风险仍然不能忽视。
- 漆松涛石小峰冯文峰许益民黄理金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锁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