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仲举
- 作品数:35 被引量:28H指数:2
- 供职机构:榆林学院政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诉求被引量:1
- 2007年
-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思。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的演变过程就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确立过程,“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终极关怀。
- 李学亮许仲举
- 关键词: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价值诉求
- 论延安时期的群众思想政治教育被引量:1
- 2009年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解放战争,最基本的力量是人民群众。延安时期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从对群众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理论教育展开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所开展的教育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陕甘宁边区的政权建设和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许仲举
- 关键词: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民群众思想政治教育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观念选择被引量:2
- 2005年
- 构建和谐社会是提高执政党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矛盾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实事求是观是其思想精髓,人本观是其法则聚焦,经济发展观是其物性载体,风险观是其理念升华,公平观是其价值诉求,责任观更是其德性定位。这些观念的确立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把握和谐社会的理论旨要。
- 许仲举
-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会主义
- 从民族构成论商周时期陕北的文化特征被引量:1
- 2012年
- 陕北,通常是指长城以南、黄河以西、子午岭以东、桥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延安、榆林两个地区。通过考古、文献、出土和传世青铜器及铭文等资料看,这一时期陕北已经是一个北方少数民族和华夏族杂居的地区,在文化上呈现出游牧与农耕并存的局面。文章试图通过对商周时期陕北民族构成的勾勒,进而阐释其文化特征。
- 许仲举
- 关键词:商周民族构成文化特征
- 榆林能源化工基地转型升级的科学发展精神培育
- 2012年
- 榆林作为国家能源化工基地,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能源经济的强力带动下,实现了跨越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而要巩固这些成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则需要进一步培育科学发展精神。
- 许仲举
- 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与社会发展被引量:1
- 2007年
- 在马克思的思想里蕴涵着丰富的交往理论。运用交往理论,围绕生产力、社会关系、全球化、文化以及人的发展等方面,阐述其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 许仲举李娜
- 关键词:交往生产力社会关系文化
- 关于对资源富集区科学发展的策略思考——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被引量:1
- 2012年
- 榆林资源优势突出,近年来在能源经济的驱动下,经济社会事业取得了跨越发展。然而,榆林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的代价十分突出,使得榆林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更大隐忧,为此必须探讨榆林市科学发展的策略。
- 许仲举
- 关键词:资源富集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境界被引量:1
- 2008年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和谐发展。开展民主法治教育、公平正义教育、诚信友爱教育、创新教育以及安定有序教育是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为此,必须构建和谐的校园育人环境,深入进行大学生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提升传媒的社会道德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 许仲举
-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和谐发展:实践价值的当代反思被引量:1
- 2007年
- 随着全球风险社会的来临,使得人类实践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风险生存成为人类实践生存和发展的悖论。人类的实践活动必须追求并获得最大化的实践正价值,避免和降低实践负价值,才能使人类实践沿着有利于社会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展开。和谐发展正是基于对人的风险存在状况深层反思而形成的一种发展理念,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 许仲举
- 马克思整体性批判论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
- 2008年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整体性枇判的基本论纲。他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新基点,以哲学批判为导向,以原始共产主义批判为旨归,确立了整体性批判的基本架构。
- 张振鹏许仲举
- 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