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毅
- 作品数:21 被引量:93H指数:5
- 供职机构:邯郸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生物蛋白胶联合明胶海绵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索一种促进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尽快愈合的粘堵治疗方法。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常规保守治疗方法及生物蛋白胶加明胶海绵粘堵法。结果比较两组的吻合口瘘愈合时间,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愈合时间较早。结论采用生物蛋白胶加明胶海绵对吻合口瘘进行粘堵的方法,相对加快了瘘的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 贾涛刘晖马玉泉张山苏春勇苗毅
- 关键词:生物蛋白胶明胶海绵食管癌吻合口瘘
- 奈达铂联合5-氟尿嘧啶新辅助化疗食管癌手术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观察奈达铂联合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新辅助化疗对食管癌手术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7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术前采用奈达铂联合5-FU化疗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3~4周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直接进行手术切除。对比2组治疗根治性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3年生存率。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组手术根治性切除率为88.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7%,术后3年生存率为60.0%;对照组则分别为69.4%、36.1%、34.3%。2组根治性切除率及术后3年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奈达铂联合5-FU新辅助化疗可显著提高食管癌根治性切除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田敬荣苗毅何新梅李晓敏赵玉芹王菊美
- 关键词:氟尿嘧啶
- 围手术期输注辐照血对食管癌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
- 2017年
- 输血是保证临床各种外科手术顺利进行的基础。围手术期输血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同时可能引起肿瘤复发、感染率增加、缩短术后的生存时间等不良后果[1],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是输入含免疫活性细胞后发生的一种致命性输血并发症,目前临床上大多应用的成分输血极大程度的降低了免疫反应的发生,但在成分血的制备过程中仍会有核细胞残留,因此输血后仍可能会使受血者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2]。辐照血是经过一定剂量放射线(γ射线或 X射线)照射,损伤T淋巴细胞的DNA,使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丧失复制分化能力,防止其在受血者体内产生免疫反应[3],本研究采用γ射线照射血制品,探讨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辐照红细胞输注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 苗毅
- 关键词:免疫功能
- 食管鳞癌细胞株金属硫蛋白3基因CpG岛超甲基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3(MT-3)基因CpG岛超甲基化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方法选取TE-1、TE-13、TTN和ECA-109四种食管鳞癌细胞株,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5-氮2′-脱氧胞苷(5-Aza-CdR)处理前后,对各细胞株的MT3基因CpG岛超甲基化及mRNA表达进行比较。结果四种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株的MT3基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CpG岛超甲基化。5-aza-CdR处理后超甲基化状态解除,mRNA表达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株中MT3基因CpG岛超甲基化可抑制其mR-NA表达;超甲基化解除后MT3基因的mRNA表达相应升高。
- 苗毅李保庆刘晖马玉泉贾涛田子强
- 关键词:食管肿瘤细胞株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左心功能低下患者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总结严重左心功能低下冠心病患者行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搭桥(ONBEATCABG)的临床经验。方法2005年10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对47例严重左心功能低下的冠心病患者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早期行非体外循环搭桥(OPCAB)24例,其中因血流动力学不能维持,紧急转流行ONBEATCABG10例(其中湿备4例);后期23例手术起始就常规行ONBEATCABG术。比较OPCAB(未转流)及常规ONBEATCABG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并分析总结OPCAB及ONBEATCABG在严重左心功能低下患者中的应用情况。结果23例行常规ONBEAT下心脏搭桥(3.28±0.62)支,体外循环(ECC)时间(92.34±28.62)min,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OPCAB紧急转流10例,搭桥(2.07±0.81)支,ECC时间(150.53±64.31)min,术中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2例,术后死亡2例,均死于心功能衰竭。结论严重左心功能低下冠心病患者,相对于OPCAB,ONBEATCABG对心肌的损伤略重,但合理采用ONBEATCABG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 陈德峰张健叶海峰张爱民苗毅赵竞余李素华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功能
- 辐照血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观察输入辐照血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不需要输血的20例食管癌患者为Ⅰ组(对照组);选取术中输入辐照血(滤白悬浮红细胞)的20例食管癌患者为Ⅱ组,选择术中输入新鲜血(滤白悬浮红细胞)的20例食管癌患者为Ⅲ组。全部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和CD^(8+),以及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结果Ⅰ组CD^(3+)、CD^(4+)、CD^(8+)、CD^(4+)/CD^(8+)、IgG、IgA、IgM均在术后第1天降低,术后第7天和第14天逐渐升高至术前水平,Ⅱ组输辐照血浆后各项免疫指标与Ⅰ组比较变化不大,Ⅲ组在术后第1天各项免疫指标明显受到抑制,虽然术后第7天和第14天有升高,但仍没有达到术前水平,3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输辐照血(滤白悬浮红细胞)对患者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苗毅田敬荣任春梅李勇
- 关键词:食管肿瘤辐照血免疫功能
-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体会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观察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对15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充分引流后胸腔内灌注化疗药物,观察疗效。结果15例中,完全有效4例,部分有效8例,无效3例,有效率80%。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简便、安全、有效,并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 张月峰马玉泉李保庆苗毅
- 关键词:恶性胸腔积液中心静脉导管
- 医用生物蛋白胶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15例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索一种促进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尽快愈合的粘堵治疗方法。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7例,观察组给予常规保守治疗及医用生物蛋白胶粘堵,对照组仅予常规保守治疗。结果观察组吻合口瘘愈合时间平均为(45±7)d,对照组平均为(59±9)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较短。结论采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对吻合口瘘进行粘堵,相对加快了吻合口瘘的愈合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 刘晖贾涛马玉泉苏春勇张山苗毅赵宁
- 关键词:生物蛋白胶食管癌吻合口瘘
- 解毒抗癌方维持治疗中晚期化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解毒抗癌方维持治疗对中晚期化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78例化疗后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2组采用化疗方案完全相同,对照组采用西医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采用解毒抗癌方维持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EORTC QLQ-C30生存质量评分、卡氏评分(KPS)、东部协作组体能状态计分(ECOG)、无进展生存期(PFS)、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EORTC QLQ-C30生存质量评分、KPS评分、ECOG评分、PFS、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近期疗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毒抗癌方维持治疗对中晚期化疗后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无进展生存期,毒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张午临刘晖张云杰苗毅
- 关键词: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 血清PCT、NT-proBNP、mtDNA水平与CPB心脏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研究
- 2023年
-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手术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水平变化,并分析其预测早期并发症的价值。方法选取CPB心脏术患者108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8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PCT、NT-proBNP、mtDNA水平并进行比较,统计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是否发生并发症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血清PCT、NT-proBNP、mtDNA对预测早期并发症的价值,并通过相加模型评价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CPB心脏术患者血清PCT、NT-proBNP、mtDNA水平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108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7.96%;发生早期并发症的CPB心脏术患者与未发生并发症患者的在急诊手术、术前心功能分级、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血清PCT、NT-proBNP、mtDNA水平等方面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NT-proBNP、mtDNA水平是CPB心脏术患者发生早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0.05);ROC显示,PCT、NT-proBNP、mtDNA联合预测CPB心脏术后早期并发症的AUC值最大0.832,对应敏感度为77.61%,特异度为82.98%;血清PCT、NT-proBNP、mtDNA对患者发生早期并发症存在协同作用。结论CPB心脏术后患者血清PCT、NT-proBNP、mtDNA呈高水平表达,三者高水平表达均为术后发送早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三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对预测早期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价值,对指导临床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有积极作用。
- 李素华苗毅张爱民
- 关键词:N端脑钠肽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