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手足
  • 3篇手足口
  • 3篇手足口病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毒性肝炎
  • 2篇乙肝
  • 2篇乙型
  • 2篇乙型病毒
  • 2篇乙型病毒性肝...
  • 2篇肝炎
  • 2篇病毒
  • 2篇病毒性
  • 2篇病毒性肝炎
  • 1篇炎症
  • 1篇阳性
  • 1篇阳性率
  • 1篇乙肝病毒
  • 1篇乙肝核心抗体

机构

  • 7篇连云港市疾病...
  • 1篇赣榆县疾病预...

作者

  • 7篇肖志平
  • 6篇营亮
  • 4篇杜月荷
  • 3篇张廷禄
  • 2篇梁晓雷
  • 1篇丁强
  • 1篇徐开玲
  • 1篇毛艳敏
  • 1篇李海朋
  • 1篇杜月何

传媒

  • 4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中国校医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连云港市手足口病住院病例经济负担调查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手足口病住院病例经济负担。方法选取2010年因手足口病住院的128例病例,用自制的问卷以回访方式调查病例的基本情况、就诊情况和经济负担情况等,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8例住院病例中轻症98例,重症30例。调查病例总费用、直接医疗费用、直接非医疗费用和间接经济负担中位数分别为4 412元、3 135元、420元和386元。疾病轻重、病程长短以及病例就诊次数是直接医疗费用、直接非医疗费用和间接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云港市手足口病住院病例经济负担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降低发病率,及早发现重症病例,规范诊疗,缩短病程,可有效减轻手足口病对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肖志平营亮梁晓雷杜月荷
关键词:住院病人
连云港市2008~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连云港市共报告手足口病9 962例,其中重症85例,死亡4例,年均发病率为69.18/10万,发病高峰为4~6月份,高发年龄为5岁以下儿童,其中2岁组发病最多;普通病例以CoxA16感染为主,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以EV71感染为主。结论手足口病局部流行,5岁以下儿童是高危人群,预防EV71感染,早期发现和救治重症病例,降低病死率,是防治重点。
营亮肖志平梁晓雷杜月荷
关键词:手足口病
应用可逆催化模型预测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水平
2012年
目的掌握连云港市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趋势。方法利用该市2010年社区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学调查资料,采用可逆催化模型进行预测。结果选用乙型病毒性肝炎核心抗体阳性率作为HBV感染指标,根据Muench H提供的诺模图进行参数估计,建立可逆催化模型,并进行模型拟合估算,经Kolmogorov-Smirnov方法检验,0~20岁间人群模型拟合效果差(D(0.177)﹥D(0.05)(0.063),P﹤0.05),20岁以上人群模型拟合效果较好(D(0.036)﹤D(0.05)(0.041),P﹥0.05)。预测结果在该市每年每1 000人将有27人出现乙肝核心抗体阳性,同时会有12人失掉乙肝核心抗体指征。结论采用可逆催化模型对该市乙型肝炎发病情况建立模型并进行预测,有利于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张廷禄丁强徐开玲肖志平毛艳敏杜月何营亮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核心抗体阳性率
连云港市2009-2010年乙型病毒性肝炎及家庭聚集性病例的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乙肝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为乙型病毒性肝炎高发地区,我国的携带者多数是在儿童期被感染,母婴传播是婴幼儿的乙型肝炎的上要传播途径,由母婴传播所引起的HBV感染约占我国婴幼儿HBV感染的1/3〔1〕。从垂直传播及其感染模式两方面对17例乙肝患者或HBV携带者及其家庭成员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乙肝垂直传播的特点及阻断措施。
杜月荷张廷禄肖志平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感染HBV携带者公共卫生问题乙肝病毒
连云港市2005-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及防控措施被引量:4
2013年
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的儿童多发的呼吸道传染病,亦可见于成人,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主要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为临床特征,常见并发症可侵犯各种腺体组织或神经系统如无菌性脑膜炎、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严重者可导致伤残或死亡。为了解该病近8年来的流行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通过对连云港市2005—2012年流腮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防控措施探讨,为制定科学、有效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杜月荷营亮肖志平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呼吸道传染病非化脓性炎症无菌性脑膜炎流行病学特征
连云港市1997~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分析连云港市1997~2009年麻疹疫情的流行特征,为消除麻疹提出针对性措施。方法对1997~2009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麻疹年均发病率为4.08/10万,2~4年发生一次暴发或局部流行,病例以﹤15岁年龄组儿童为主,其中﹤1岁组儿童麻疹病例的构成比逐年上升;发病高峰在冬春季,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分别占59.34%、21.65%。结论连云港市麻疹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流行周期缩短,发病年龄前移,建议应加强麻疹常规和强化免疫,保护易感人群,加强麻疹监测,争取早日实现消灭麻疹目标。
肖志平张廷禄营亮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连云港市手足口病发病趋势与气候温度关系的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发病趋势与气候温度的关系,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连云港气象局分别收集整理手足口病发病数据和气候温度数据,用R3.1.2分别作手足口病发病趋势图和气候温度变化图,对比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手足口病发病趋势图呈现双峰,在第一峰出现之前,手足口病呈低水平发病;第一个峰起点出现的时间不一定,一般在外界环境平均温度达10℃以上时出现,在达到16℃左右时,手足口病发病呈直线上升,并在22周左右出现出现峰值,此时气候温度在24℃左右,但气候手足口病发病呈现下降趋势,在经过气候最高温度后达到终点;第一个峰的峰值远远大于第二个峰。结论手足口病第一峰一般在气候温度达到10℃以上出现,可以作为手足口病防控的一个参考标准。根据本文研究结果及相关文献得出假设:气候温度适合儿童进行室外活动时,接触肠道病毒的风险增高,手足口病发病增多;而若是气候温度不适合儿童活动时,则手足口病发病较少。
李海朋营亮肖志平
关键词:手足口病发病趋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