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灏
- 作品数:50 被引量:259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市胸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级医院临床管理优化项目上海卫生监督科研课题上海市卫生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 胸腺肽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中的作用被引量:8
- 2007年
- 背景与目的:肺癌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状况密切相关,恶性肿瘤患者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本研究评价胸腺肽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毒副反应、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2例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P方案+胸腺肽.长春瑞滨(NVB)25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顺铂(DDP)70~8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化疗后第3天每日静脉滴注胸腺肽200 mg,连续7~10 d.对照组:单化疗,用NP方案,剂量、用法同上.结果:治疗组化疗后CD4和NK细胞活性显著高于化疗前和对照组化疗后水平(P<0.01),对照组NK细胞活性化疗后显著低于化疗前水平(P<0.05).治疗组KPS提高率为61.9%(13/21),而对照组为28.6%(6/2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有效率52.4%(11/21),1年生存率为52.6%.对照组有效率42.9%(9/21),1年生存率38.8%.两组间疗效、毒副反应及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胸腺肽联合化疗能提高肺癌化疗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顾爱琴熊丽纹忻宇纪灏包国良韩宝惠
- 关键词:胸腺肽肺癌化疗免疫功能
- p53、nm23基因和端粒酶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关系的探讨
- 2002年
- 目的 探讨癌基因、端粒酶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PCR TRAP法对 40例非小细胞肺癌行p5 3、nm2 3和端粒酶检测。结果 癌组织中阳性反应检出率分别为3 7.5 %、17.5 %和 92 .5 % ;临床及病理TNM分期早期肺癌p5 3基因表达明显高于中、晚期肺癌 (P <0 .0 5 ) ;nm2 3基因表达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和病理TNM分期均无关。 60岁以下肺癌患者的端粒酶阳性率明显高于 60和 60岁以上的肺癌患者 (P <0 .0 5 ) ;60岁以下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及病理TNM分期中、晚期比率略高于 60和 60岁以上的肺癌患者 ,分别为 69.2 %、5 0 %和 76.9%、5 7.1% (P >0 .0 5 ) ;p5 3、nm2 3和端粒酶阳性表达无协同性 (P >0 .0 5 )。结论 p5 3阳性表达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和高危人群的筛选指标 ;nm2 3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均无关 ;端粒酶阳性表达与肺癌患者的年龄密切相关 ,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关 ;p5 3、nm2
- 纪灏陆舜成柏君冯久贤薄维娜廖美琳
- 关键词:NM23基因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学P53基因
- 健择、顺铂方案与诺维本、异环磷酰胺、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观察健择 (GEM )、顺铂 (DDP)组成的GP方案和诺维本 (NVB)、异环磷酰胺 (IFO)、DDP组成的NI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0例Ⅲ~Ⅳ期NSCLC患者分为两组 ,每组 40例。一组予以GP方案 :GEM 10 0 0mg/m2 ,第 1、8或 15天 ;DDP 70~ 80mg/m2 ,第 1天。另一组予以NIP方案 :NVB 2 5mg/m2 ,第 1、8天 ;IFO 1.2g/m2 ,第 1~ 4天连续给药 ;DDP 70~ 80mg/m2 ,第 1天。结果 GP组和NIP组有效率分别为 40 .0 %和 5 2 .5 % ,无统计学差异。GP组和NIP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13 .68个月和15 .3 4个月 ,1年生存率分别为 5 4.2 9%和 5 9.46% (P >0 .0 5 )。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GP组和NIP组分别为 2 7.5 %和 5 5 .0 % (P <0 .0 5 )。非血液毒性反应GP组大多低于NIP组 (P <0 .0 5 )。结论 三药联合化疗方案虽然在疗效上略高于两药联合化疗方案 ,但无显著性差异 ,却增加了毒副反应。两药联合化疗方案GP是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有效方案。而对于年纪较轻。
- 赵怡卓陈玉蓉纪灏储天晴韩宝惠廖美琳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健择诺维本异环磷酰胺顺铂
- 提高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的管理策略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探讨通过多种方法提高住院患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方法通过加强信息化以及传统管理方式,对比2012年至2014年住院患者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结果多种管理方式切实提高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住院患者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以及接受限制使用级、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分别从2012年的34.74%、33.55%、74.20%,上升至2013年的54.59%、45.89%、86.69%和2014年的64.86%、56.08%、85.29%,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方法管理进一步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微生物样本送检率,促进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纪灏张静窦颖范小红
- 关键词:抗菌药物
- 伤残调整寿命年结合人力资本法初步研究医院获得性重症肺炎间接经济负担
- 目的:通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结合人力资本法初步研究医院获得性重症肺炎(SHAP)感染患者的间接经济负担。方法:对某三甲医院2016年1 月1 日至2017年12月31日因医院获得性重症肺炎(SHAP)感染患者共7...
- 纪灏张静窦颖范小红
- 知信行模式下医院非放射工作人员电离辐射安全认知效果评价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分析研究"知信行"模式对医院非放射工作人员核及辐射防护知识培训宣教的影响,为医院不同科室与临床核医学科高效协作及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对临床核医学诊断受检者有密切接触的非放射工作人员,于培训及行政管理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是根据健康教育知识、信念、行为(KABP)模型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核与辐射的基本知识、放射性核素的特性及应用、电离辐射的医用防护和核与辐射的监管四大方面。对问卷的评分采用赋值法进行数据分析比较。结果知信行模式宣教及干预后各相关工作人员的核及辐射防护相关知识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宣教及科研活动,能有效改善和核素受检者有密切接触工作人员的知信行能力,同时,还应当重视加强管理部门的干预。
- 纪灏张静沈青
- 关键词:核医学辐射防护
- 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术前、术后辅助化疗的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的多种预后因素。方法:对1995年1月~2002年9月65例围手术期化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用Kaplan-Meier曲线、生命表法及Log-Rank法检验生存率差异,用Cox单、多因素分析评价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65例非小细胞肺癌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13%、37.88%和10.18%。单因素分析显示综合分期、手术根治情况、术后化疗周期数、肿瘤侵犯情况、胸内淋巴结、肿瘤单径大小、肺门情况、出血量、术后首次化疗距手术时间明显影响生存;Cox多因素分析中,肿瘤单径大小及术后化疗周期数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肿瘤单径大小及术后化疗周期数是影响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 纪灏熊丽纹廖美琳白皓韩宝惠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化疗预后因素
- 支气管肺癌延误诊断的分析被引量:5
- 2000年
- 目的 调查支气管肺癌诊断中存在的不足状态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 不加选择地对200 例住院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内容包括:发现方式,首发症状及出现时间、初诊时间、初诊医院及诊断、确诊时间及医院、误诊病种。结果 无症状肺癌组的早期发现率明显高于因症就诊组(P<0.05)。咳嗽、痰血、胸痛、发热为肺癌的四大首发症状。首发症状至初诊时间平均39 天,初诊至确诊时间平均73 天。首诊误诊率44.8 % 。首诊医院在一、二级基层医院54.5 % ,三级综合性医院30 % 。确诊医院中三级专科医院占89 % 。三级专科医院与各级综合性医院的确诊病例有显著差异(P<0.01)。诊断延误者68 例(34 % ),其中病人就诊延误32 % ,医生延误68 % 。结论 肺癌延误诊断的主要责任在医疗单位,应进一步提高各级医疗单位尤其是综合性医院对肺癌早诊断的警惕性。
- 沈洁杨新法金波纪灏
- 关键词:肺肿瘤误诊
- 拓僖联合异环磷酰胺治疗复治铂类耐药非小细胞肺癌前瞻性非随机临床研究
- 本文旨在评价10-羟基喜树碱(拓僖)与异环磷酰胺联合作为二线治疗方案对进展期、复治铂类耐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及耐受性,结果表明,拓僖联合异环磷酰胺作为铂类化疗耐药(一线治疗失败)的二线治疗方案安全性好具有...
- 韩宝惠熊丽文钟华纪灏楚天晴张伟李蓉沈洁姜丽岩顾爱琴冯光丽周箴赵一卓施春雷白浩
- 关键词:拓僖异环磷酰胺非小细胞肺癌
- 文献传递
- 健康信念模式改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研究被引量:2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应用健康信念模式改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评价,为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0-12月ICU医务人员90名及300例患者为干预前,2016年1月采用健康信念模式干预其手卫生,比较干预前、后手卫生依从性认知情况改善程度及医院感染率,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基础知识得分为(30.64±6.08)分、手卫生专业知识得分为(27.40±4.61)分,均高于干预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干预前的66.67%上升到干预后的94.44%;干预前医务人员手菌落数为(19.10±5.08)CFU,显著高于干预后的(3.87±0.67)CFU;300例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由干预前的5.00%减少至干预后的2.33%,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可以有效改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间接成本的获益,使医疗质量得到提高,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 张静纪灏窦颖李光辉
- 关键词:手卫生依从性健康信念模式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