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祖莹

作品数:76 被引量:384H指数:10
供职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9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8篇细胞
  • 19篇儿童
  • 16篇患儿
  • 12篇川崎
  • 12篇川崎病
  • 11篇免疫
  • 10篇受体
  • 10篇综合征
  • 10篇哮喘
  • 10篇淋巴
  • 10篇核细胞
  • 9篇杆菌
  • 8篇双歧杆菌
  • 8篇分子
  • 7篇蛋白
  • 7篇哮喘儿童
  • 7篇刺激分子
  • 6篇调节性
  • 6篇脓毒
  • 6篇脓毒症

机构

  • 67篇深圳市儿童医...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作者

  • 71篇祖莹
  • 37篇李成荣
  • 32篇王国兵
  • 17篇李德发
  • 16篇郑跃杰
  • 15篇杨军
  • 13篇王和平
  • 11篇何颜霞
  • 9篇马红玲
  • 9篇付丹
  • 7篇杨卫国
  • 5篇李志川
  • 5篇李长钢
  • 5篇贾实磊
  • 5篇王丹
  • 5篇袁雄伟
  • 5篇李永柏
  • 5篇罗小娟
  • 3篇王缨
  • 3篇曹科

传媒

  • 8篇实用儿科临床...
  • 7篇中华儿科杂志
  • 6篇中华微生物学...
  • 3篇中华风湿病学...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中国当代儿科...
  • 2篇中国优生与遗...
  • 2篇现代检验医学...
  • 2篇中国小儿急救...
  • 2篇第六届全国儿...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3篇2015
  • 3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12篇2010
  • 13篇2009
  • 16篇2008
  • 5篇2007
  • 8篇2006
  • 2篇2005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歧杆菌对哮喘儿童DC表达CD86、HLA-DR的影响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对过敏性哮喘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 表面表达CD86、HLA-DR的影响。 方法:从12名过敏性哮喘病人和10名对照儿童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生成未成熟DC,分别经双歧...
马红玲郑跃杰王和平祖莹李成荣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哮喘儿童双歧杆菌CD86HLA-DR
文献传递
五种益生菌菌株对脐血单个核细胞免疫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5种不同益生菌菌株的免疫调节作用,为选择适当的菌株进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取7例健康孕妇的脐血分离出的脐血单个核细胞(cord blood monocular cells,CBMC),分别与长双歧杆菌6-1株、婴儿双歧杆菌CGMCC313-1株、嗜酸乳杆菌YIT2004株、粪链球菌YIT0072株和酪酸梭状芽胞杆菌CGMCC313-2株,以菌和CBMC比例2∶1(低)、20∶1(中)和200∶1(高)共培养24~36 h,同时设阴性对照(PBS)和阳性对照(脂多糖,LPS)。然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CBMC表面CD4、CD25分子表达情况,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10、IL-12、IL-4、TGF-β1和IFN-γ的水平。结果 (1)与阴性对照(PBS)组相比,除200∶1比例的酪酸梭状芽胞杆菌CGMCC313-2株能够显著提高CBMC表达CD4CD25(10.45±3.16 vs 5.84±2.32,P=0.009)以外,其余益生菌菌株对表达CD4CD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长双歧杆菌6-1株在中高剂量下,能够刺激CBMC产生IL-10和IFN-γ,对产生IL-12无明显影响。(3)婴儿型双歧杆菌CGMCC313-1株在各个剂量下均能够刺激CBMC产生IL-10,对IL-12和IFN-γ产生无明显影响。(4)酪酸梭状芽胞杆菌CGMCC313-2株在中高剂量下,能够刺激CBMC产生IL-10,对IL-12和IFN-γ产生无明显影响。(5)粪链球菌YIT0072株在低中剂量下,能够刺激CBMC产生IL-10、IL-12和IFN-γ,而高剂量则无影响。(6)嗜酸乳杆菌YIT2004株在中高剂量下,能够刺激CBMC产生IL-10,在中剂量下,能够刺激CBMC产生IFN-γ,对IL-12无影响。(7)在本研究中均未能检测出IL-4和TGF-β1。结论在目前国内使用的益生菌菌株中,仅酪酸梭状芽胞杆菌CGMCC313-2株能够显著提高CBMC表达CD4CD25。5种菌株均能够刺激CBMC产生抗炎症因子IL-10;长双歧杆菌6-1株、粪链球菌YIT0072株和嗜酸乳杆菌YIT2004株能够刺激CBMC产生Th1型细胞因子INF-γ,仅粪链球菌YIT0072株能够刺激CBMC产生IL-12。各个菌株在�
李志川郑跃杰马红玲王和平祖莹
关键词:益生菌脐血单个核细胞
调节性T细胞在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初探被引量:81
2006年
目的系统观察过敏性紫癜(HSP)急性期调节性T细胞(Tr)亚群及辅助性T细胞亚群(Th1/Th2)的变化,探讨HSP急性期免疫失衡的发病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HSP急性期患儿各种调节性T细胞亚群(CD4+CD25+Tr、Tr1、Th3等)和辅助性T细胞亚群(Th1、Th2)的改变,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 e PCR)检测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Foxp3 mRNA的表达。同期20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HSP急性期CD3+CD8-INF-γ-IL-4+(Th2)细胞显著增高(P<0.05),Th1/Th2比值显著降低(P<0.05)。各调节性T细胞亚群CD4+CD2+5Tr、CD4+IL-4-IL-10+(Tr1)、CD4+TGF-β+(Th3)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均<0.05)。HSP组PBMC Foxp3 mRNA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亦显著降低(0.22±0.05vs.66.32±9.25,P<0.001)。结论HSP急性期存在明显的免疫失衡,Th2优势明显;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Tr1、Th3数量减少导致的免疫抑制效应不足可能是导致HSP免疫失衡的重要原因,而HSP患儿调节性T细胞减少与Foxp3表达降低有关。
杨军李成荣祖莹王国兵李永柏
关键词:T淋巴细胞亚群DNA结合蛋白质类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Th17细胞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Th17细胞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KD)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KD患儿45例,其中IVIG敏感型KD35例,IVIG无反应型KD10例,同年龄健康对照组30名。KD患儿分别于IVIG治疗前后直接取血备检,IVIG无反应型KD分别在病程第8、9、11天取血备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D4^+T细胞白细胞介素(IL)-17A/F、转录因子ROR-γt mRNA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Th17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IL-17A和IL-6的表达。结果①急性期KD患儿CD4^+T细胞IL-17A/F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急性期IVIG无反应型KD患儿CD4^+T细胞内IL—17蛋白、IL-17A/F mRNA、Th17细胞转录因子ROR—M的基因表达明显高于IVIG敏感型KD,经IVIG治疗后敏感型KDTh17细胞相关因子表达明显降低(P〈0.01),无反应型KD Th17细胞相关因子仍持续高表达(P〉0.05);③急性期KD患儿治疗前IL-17A和IL-6血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IVIG无反应型KD活化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IVIG敏感型KD组(P〈0.01)。经治疗后均有下降趋势,但IVIG无反应型KD仍高于敏感型KD(P〈0.01);④甲泼尼龙冲击治疗IVIG无反应型KD当天退热,血浆IL-6,IL-17A较前明显降低,C反应蛋白(CRP)恢复快,能够迅速控制血管炎性反应。结论Th17细胞过度活化可能是导致IVIG无反应型KD的原因之一。
贾实磊李成荣王国兵杨军祖莹
关键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白细胞介素类TH17细胞
川崎病Toll样受体信号途径调节因子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急性期川崎病(KD)Toll样受体(TLRs)信号途径调节因子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急性期KD患儿48例,正常同年龄对照组儿童(对照组)16例,感染性疾病对照组(ID组)16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MC)TLR4信号途径传导分子,调节因子及前炎症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MC TLR4的表达。结果(1)急性期KD患儿TLR4、髓样分化蛋白2(MD-2)、髓样分化蛋白88(MyD88)、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RAK-4)、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因子6(TRAF6)、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1(TAK1)、TAK结合蛋白1(TAB1)和TAK结合蛋白2(TAB2)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KD患儿及ID组患儿MC正性调节因子TLR4相关蛋白(PRAT4B)和信号转导接头蛋白2(STAP2)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D患儿DAP12基因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LN29、RP105及MD-1 mRNA表达上调(P〈0.05),4种负性调节因子均显著低于ID组(P〈0.05);KD患儿前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明显高于ID组(P〈0.05);(3)体外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后KD患儿及对照组正性调节因子mRNA表达显著上调,对照组负性调节因子表达上调(P〈0.05),KD患儿除DAP12表达上调外(P〈0.05),FLN29、RP105及髓样分化蛋白1(MD-1)刺激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4)KD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组(KD—CAL^+组)MC正性调节因子PRAT4B和STAP2表达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组(KD—CAL^+组)(P〈0.05);KD—CAL^+组负性调节因子FLN29、RP105和MD-1表达显著低于KD-CAL^-组(P〈0.05);KD—CAL^+组前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D14^+细胞表面TLR4蛋白表达高于KD—CAL^-组[(11�
王国兵李成荣祖莹杨卫国
关键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膜糖蛋白类
五种益生菌菌株对脐血单个核细胞免疫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普遍认为,长双歧杆菌6-1株、婴儿双歧杆菌CGMCC313-1株、嗜酸乳杆菌YIT2004株、粪链球菌YIT0072株和酪酸梭状芽胞杆菌CGMCC313-2株是国内最常用的益生菌菌株,但这些菌株的免疫作用机制很少有研...
李志川王和平祖莹郑跃杰
关键词:益生菌梭状芽胞杆菌免疫作用粪链球菌单个核细胞
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的表达与过敏性紫癜(HSP)的关系。方法以本院肾脏免疫科住院治疗的31例初发HSP患儿和14例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病例采血前均无用药史、急性感染性疾病史及其他合并症;采用流式细胞仪直接计数法测定HSP患儿和健康对照组儿童外周血CD4、CD8、CD28、CD152、CD80和CD86的表达;2组间差异比较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HSP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CD4、CD8、CD80、CD86、CD28和CD152的表达分别为(40.56±3.23)%、(30.61±4.21)%、(6.92±2.31)%、(12.43±4.16)%、(60.38±10.12)%和(0.52±0.47)%,健康对照组CD4、CD8、CD80、CD86、CD28和CD152的表达分别为(41.96±4.46)%、(30.60±4.42)、(2.51±1.67)%、(2.34±1.43)%、(47.62±7.63)%和(0.45±0.14)%;HSP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CD4、CD8和CD152的表达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HSP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CD80、CD86和CD28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紫癜性肾炎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CD4、CD8、CD80、CD86、CD28和CD152的表达分别为(41.55±2.11)%、(31.55±3.17)%、(6.56±2.22)%、(11.91±4.52)%、(59.79±8.92)%和(0.46±0.31)%,非紫癜性肾炎组CD4、CD8、CD80、CD86、CD28和CD152的表达分别为(40.07±2.83)%、(29.52±3.58)%、(7.09±2.48)%、(12.68±3.55)%、(61.33±10.21)%和(0.58±0.40)%,2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抑制性共刺激分子CD152的表达相对降低,不能抑制刺激性共刺激分子CD28的作用,导致免疫细胞过度活化可能是促进HSP发生的因素之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异常参与紫癜性肾炎的发生。
马祖祥祖莹鲍燕敏戴蔷蕾李湘蕾赵维玲李永柏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CD80CD86CD28CD152
双歧杆菌对哮喘儿童DC分泌IL-10、IL-12等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对过敏性哮喘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分泌IL-1β、IL-6、IL-10、IL-12、IL-23和IFN-γ的影响。 方法:从15名过敏性哮喘病人和15名非哮喘儿童的外周...
马红玲郑跃杰王和平祖莹李成荣
关键词:哮喘儿童双歧杆菌IL-12IFN-Γ
文献传递
川崎病Toll样受体MyD88非依赖性信号途径及其调节因子的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 Toll 样受体 MyD88非依赖性途径及其调节因子在川崎病(KD)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急性期 KD 患儿32例,正常同年龄对照组16例,KD 患儿分别于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前后直接取血备检。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荧光定量 PCR(RealTime PCR)检测单核/巨噬细胞(MC)Toll 样受体4及 MyD88非依赖性途径传导分子/效应分子,如含 Toll-白细胞介素-1受体结构域诱导干扰素接头分子(TRIF)、TRIF 相关接头分子(TRAM)、TANK 结合激酶1(TBK-1)、干扰素β(IFN-β)、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活化正常 T 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调节因子(RANTES)、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等,及负性调节因子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1(SOCS-1)mRNA 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 MC 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 CD40的表达;甲基化特异性-荧光定量 PCR 分析 SOCS-1基因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CpG)基序甲基化状态。结果 (1)急性期KD 患儿 MC MyD88非依赖性途径传导分子 TLR4、TRIF、TRAM、TBK-1和 IFN-β mRNA 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同年龄对照组(P<0.05);(2)趋化因子 IP-10、RANTES 和 iNOS mRNA 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3)急性期 KD 患儿 MC 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 CD40明显高于同年龄对照组[(6.19±2.25)% vs.(2.00±1.37)%,t=7.98,P<0.05],合并冠状动脉组(KD-CAL^+)CD40表达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组[KD-CAL^-,(9.63±2.96)% vs.(4.12±1.91)%,t=16.02,P<0.05];(4)急性期KD 患儿 MC 细胞 SOCS-1 mRNA 水平显著高于同年龄对照组[(4.31±0.83)×10^(-3) vs.(1.09±0.23)×10^(-3),t=20.43,P<0.05],KD-CAL^+组 SOCS-1 mRNA 表达明显低于 KD-CAL^-组[(5.73±1.04)×10^(-3) vs.(1.94±0.46)×10^(-3),t=14.15,P<0.05];(5)KD 患儿急性期 SOCS-1基因 CpG 序列去甲基化水平明显增高[(26.9±8.6)% vs.(5.9±1.4)%,t=13.46,P<0.05],KD-CAL^+组SOCS-1基因去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 KD-CAL^-组[(35.1±10.3)% vs.(13.2±3.7)%,t=8.63,P<0.05]。结论急性期 KD 患儿 MyD88非依赖性途径异常活化可�
王国兵李成荣祖莹
关键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膜糖蛋白类胞间信号肽类和蛋白质类
双歧杆菌对哮喘儿童DC表达CD86和HLA-DR的影响
2009年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对过敏性哮喘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表面表达CD86和HLA-DR的影响。方法从12例过敏性哮喘儿童和10例对照组儿童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生成未成熟DC,分别经双歧杆菌或细菌脂多糖(LPS)处理,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DC表面CD86和HLA-DR分子表达。结果双歧杆菌刺激后,哮喘儿童DC表面CD86表达明显增高(P<0.05),HLA-DR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儿童CD86和HLA-DR表达无明显影响;LPS刺激可明显增加哮喘儿童和对照组儿童CD86和HLA-DR的表达。结论过敏性哮喘儿童DC表面CD86的表达可能存在缺陷,双歧杆菌能适度上调其表达,在DC的成熟过程中可能起调节作用。
马红玲王和平祖莹郑跃杰李成荣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哮喘双歧杆菌CD86HLA-DR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