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敏英

作品数:17 被引量:74H指数:6
供职机构: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The Royal Society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标准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5篇凋落
  • 5篇凋落物
  • 4篇生态
  • 4篇生态补偿
  • 4篇土壤
  • 3篇凋落物分解
  • 3篇植被
  • 3篇植被恢复
  • 3篇丘陵
  • 3篇丘陵地
  • 3篇丘陵地区
  • 2篇植被恢复过程
  • 2篇日变
  • 2篇日变化
  • 2篇生态产品
  • 2篇生态系统
  • 2篇水环境
  • 2篇土壤碳
  • 2篇土壤碳氮
  • 2篇青皮

机构

  • 10篇海南省环境科...
  • 8篇海南师范大学
  • 3篇海南大学
  • 1篇生态环境部环...

作者

  • 14篇王敏英
  • 7篇刘强
  • 4篇王晨野
  • 2篇伍恩华
  • 2篇吴晓晨
  • 2篇翁文霞
  • 1篇李燕华
  • 1篇杨晓姝
  • 1篇许素云
  • 1篇陈春福
  • 1篇唐敏
  • 1篇李翠娥
  • 1篇邱彭华
  • 1篇唐本安
  • 1篇葛成军
  • 1篇邢巧
  • 1篇杨安富
  • 1篇冯太生
  • 1篇符素贞
  • 1篇叶照丽

传媒

  • 2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人民长江
  • 1篇广西植物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中国水利
  • 1篇浙江林学院学...
  • 1篇浙江林业科技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政策效益视角下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完善问题探析被引量:12
2023年
作为平衡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利益相关者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的政策工具,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在实践过程中有效缓解了流域生态保护者与受益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促进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协同发展。文中通过案例分析与归纳,梳理近10年来新安江、汀江、长江等典型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的综合效益;结合“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需求,指出中国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实践具有较好的政策综合效益,其中改善与提升流域生态环境最为显著,但也存在水质改善即将面临天花板、政策对经济发展产生的正向影响有限、上下游未建立起共建与共享机制等问题;提出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包括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合作共治机制、多元平衡保护者与受益者利益的途径、科学精准的流域生态补偿技术体系、高效闭环的生态补偿政策调整优化机制和公众有效参与机制。
王敏英郭庆林博虎覃茂运王晨野
关键词:流域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
海岸青皮林与木麻黄林养分动态及凋落物分解的比较被引量:11
2008年
对海南岛东南部海岸生境相似的天然青皮Vatica mangachapoi林和人工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林养分动态及凋落物分解(采用网袋法)进行比较研究,为营造青皮-木麻黄混交林,并逐渐过渡到天然青皮林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①青皮林土壤-植物系统各分室氮、磷、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均高于木麻黄林对应各分室(氮:P叶=0.008,P枝<0.001。磷:P叶=0.030,P枝<0.001,P根<0.021。钾:P叶<0.001,P枝<0.001,P根<0.001)。②2种林型土壤分室之间,氮和钾的质量分数呈现显著差异(P氮<0.001,P钾=0.028),磷的质量分数无显著性差异。③2种林型各分室中,除氮和磷元素在土壤分室随季节变化不明显外,其余均随季节变化而变化。④青皮和木麻黄凋落物分解周转期在青皮林下分别为3.53 a和1.83 a,在木麻黄林下分别为3.53 a和3.45 a,因而青皮林林下环境较木麻黄林利于凋落物的分解。可见青皮林比木麻黄林对氮、磷、钾元素有更高的积累能力,且青皮林林下环境更有利于凋落物的分解。
王敏英刘强丁亚凤符素贞叶照丽冯太生
关键词:森林生态学青皮林木麻黄林养分元素凋落物
青皮苗木在不同土壤中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为了探究不同土壤类型与青皮苗木光合作用的联系,将取自尖峰岭热带植物园的青皮苗木置于4种不同土壤中进行盆栽实验.采用Licor-6400便携式全自动光合测定仪对不同土壤类型下的青皮苗叶片的日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青皮苗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除次生林土处理外均为单峰曲线,无明显的"午休"现象;2)青皮苗木叶片气孔导度日变化,除胶林土外,另外3种土壤处理下的均呈双峰曲线;3)胶林土和原土处理下的蒸腾速率呈单峰曲线,次生林土和沙土呈双峰曲线.其中,次生林土处理下的叶片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在各个时刻几乎都低于其他土壤.因此,不同类型的土壤可能对青皮苗木的光合作用产生影响.
翁文霞许素云刘强王敏英
关键词:青皮光合作用日变化土壤类型
海南岛北部木麻黄防护林凋落物量及养分归还动态被引量:12
2012年
在固定样地采用凋落物收集器收集并定期回收凋落物的方法,研究了海南岛北部海岸木麻黄防护林2008—2009年的凋落物产量及N、P、K养分归还动态.结果表明:(1)木麻黄林年凋落物量为5.984 4 t/hm2,其中小枝凋落物量在年凋落量中占有最大比例,为88.99%;其次是杂物,为6.63%;最小是皮+枝,为4.38%.木麻黄林总凋落物量和小枝凋落物量的月变化格局十分相似,皮+枝、杂物凋落物量月动态变化则比较平缓.(2)小枝中N、P、K 3种主要养分年归还总量为94.69 kg/hm2,其中N归还量在年归还量中占有最大比例,为78.86%;其次是K,为18.71%;最小是P,为2.43%.N归还量月动态与总凋落物量月动态变化极其相似,P、K归还量月动态则比较平缓.
伍恩华刘强王敏英
关键词:木麻黄凋落物养分归还
海南省生态补偿现状分析与对策被引量:2
2020年
基于海南省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区和森林、流域、海洋、耕地等领域的生态补偿实践情况,研究海南省生态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海南实施生态补偿政策自2008年11月6日出台首个生态补偿政策文件《建立完善中部山区生态补偿机制试行办法》至2018年底,补偿领域逐步拓宽,补偿规模不断扩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明显,取得了良好的生态保护成效。但也存在生态补偿制度体系不完善、基础支撑体系不足、资金渠道单一、与其他相关政策联动响应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海南生态补偿机制需注重与国家、省发展战略、政策的协调发展,把海南省作为一个整体来构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补偿模式,同时强化生态补偿基础支撑研究和绩效考核,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
王敏英王晨野吴晓晨胡小飞杨晓姝
关键词:生态补偿
青皮苗木在不同光照处理下的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被引量:7
2009年
为比较不同光照处理下青皮苗叶片光合作用特征,采用Li-6400便携式全自动光合测定仪对不同光照处理的青皮苗叶片净光合速率及相关因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随着遮阳程度的增加,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逐渐降低,胞间CO2浓度逐渐升高;而气孔导度以18%光照下最高,其次为100%光照,最低为4%光照.2)18%和4%光照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与环境光合有效辐射的日变化趋势相符合,全光照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未随环境光合有效辐射的变化而明显变化.3)不同光照处理下影响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不同.建议适度遮阳,避免光抑制,有利于青皮幼苗的光合作用和生长.
伍恩华李燕华王敏英翁文霞刘强
关键词:青皮光合作用日变化
海南岛中部丘陵地区4种植物群落凋落物动态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变化
为了探究海南岛中部丘陵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凋落物动态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变化,采用时空互代法,在琼中湾岭地区同时具有经自然恢复的草丛、灌丛、次生林和人工恢复的马占相思林4种植物群落的两个山坡进行凋落物量和凋落物分解实验。在各...
王敏英
关键词:植物群落植被恢复凋落物
文献传递
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技术规范
本文件适用于海南省省、市、县(区)、镇(乡)、村等各级行政区域的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其他功能相对完整的生态自然地理区域以及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组合而成的地域单元,可参照本文件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
胡小飞王晨野穆晓东邢巧王敏英吴晓晨许积层马字伟邬乐雅杨安富覃茂运侯德佳蓝才鑫左永令王艺臻
海南岛中部丘陵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凋落物动态及土壤碳氮含量变化被引量:2
2012年
为探究海南岛中部丘陵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凋落物分解动态和土壤碳氮含量变化,采用时空互代法,在琼中湾岭地区同时具有经自然恢复的草丛、灌丛、次生林和人工恢复的马占相思林4种植物群落的两个山坡采用凋落物袋法进行凋落物交互分解实验。结果表明:4类型凋落物在同一样地中分解时,灌丛凋落物肖梵天花分解速率最高;同一种类凋落物在4个样地中分解时,在灌丛样地的分解率较高,而在3个自然植被样地中,分解速率为灌丛>草丛>次生林,显示随着植物群落进展演替的进程,凋落物分解速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马占相思凋落物和在马占相思林样地分解凋落物的分解率均低于次生林。土壤碳氮含量变化不显著,但有随植被恢复进程而增加的趋势。
王敏英刘强
关键词:凋落物分解植被恢复丘陵
基于生态产品价值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研究——以海南省南渡江为例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索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中的可操作性,为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海南省南渡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生态损害赔偿、生态保护补偿理念,将其与InVEST模型和ArcGIS相结合,评估南渡江流域内主要生态系统服务,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角度计算生态补偿标准。[结果]①2015—2020年,南渡江流域内生态系统服务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中上游地区水源涵养服务、土壤保持服务和水质净化服务能力较强,流域下游地区较低。②2015—2020年,流域内水源涵养价值在205.39~260.76亿元之间;土壤保持价值在19.11~20.39亿元之间;水质净化价值在2782.30~3233.92万元之间。水源涵养变化量价值在11.50~27.32亿元之间;土壤保持变化量价值在1137.16~10365.34万元之间;水质净化变化量价值在7.99~400.59万元之间。③根据3种服务功能价值量计算,南渡江流域2016—2020年生态补偿标准为90.62亿元,年生态补偿标准在11.82~28.36亿元之间。[结论]2015—2020年,南渡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224.81~281.48亿元之间,流域2016—2020年生态补偿标准在11.82~28.36亿元之间。该流域中上游是提供综合生态系统服务的核心区域。
郭庆王敏英葛成军胡小飞
关键词:生态产品生态补偿标准生态系统服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