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富葆

作品数:50 被引量:1,339H指数:21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2篇天文地球
  • 5篇生物学
  • 3篇历史地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2篇全新世
  • 9篇气候
  • 7篇第四纪
  • 6篇地貌
  • 6篇环境变化
  • 5篇古气候
  • 4篇地层
  • 4篇地质
  • 4篇青藏
  • 4篇青藏高原
  • 3篇植被
  • 3篇石器
  • 3篇太湖
  • 3篇气候变化
  • 3篇晚第四纪
  • 3篇粒度
  • 3篇环境变迁
  • 3篇环境演变
  • 3篇环境意义
  • 3篇工程地质

机构

  • 50篇南京大学
  • 13篇中国科学院新...
  • 11篇中国科学院
  • 6篇河北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地...
  • 4篇中国科学院植...
  • 3篇中国科学院南...
  • 3篇国家地震局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博物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上海岩土工程...
  • 1篇新疆文物考古...

作者

  • 50篇王富葆
  • 16篇曹琼英
  • 13篇夏训诚
  • 11篇李升峰
  • 8篇赵元杰
  • 8篇朱诚
  • 6篇马春梅
  • 5篇韩辉友
  • 5篇史威
  • 4篇李弘
  • 4篇孔昭宸
  • 4篇张捷
  • 4篇申旭辉
  • 3篇朱青
  • 3篇唐领余
  • 3篇魏立涛
  • 3篇田晓四
  • 2篇杨达源
  • 2篇穆桂金
  • 2篇曾昭琪

传媒

  • 7篇科学通报
  • 7篇第四纪研究
  • 5篇干旱区地理
  • 3篇中国科学(D...
  • 3篇地理科学
  • 2篇地理研究
  • 2篇古生物学报
  • 2篇中国科学(B...
  • 2篇地层学杂志
  • 1篇大自然探索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自然辩证法通...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科学
  • 1篇冰川冻土
  • 1篇海洋学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上海地质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2
  • 3篇1991
  • 2篇1990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吉隆盆地的形成演化、环境变迁与喜马拉雅山隆起被引量:42
1996年
形成于晚中新世的吉隆盆地,在7.0~1.7MaBP间充填了厚达300余米的河湖相沉积,自1.7MaBP起喜马拉雅山(以下简称喜山)开始强烈的脉动式上升,盆地遭到来自喜山南坡河流的切割而结束了其沉积历史。根据沉积学、磁性地层学、古生物学和氧、碳同位素等的研究资料,恢复了中新世晚期以来的构造和气候事件。指出喜山上升始于7.0MaBP前,但强烈的上升发生在2.0~1.7MaBP间和0.8MaBP以来,最主要的气候事件发生在5.7MaBP和2.5MaBP,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始于1.7MaBP,并于0.8MaBP后得到加强。
王富葆李升峰张捷阎革申旭辉
关键词:晚新生代沉积盆地
罗布泊湖心区近地表层微量元素分布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3
2008年
罗布泊湖心区近地表层微量元素分布特征为:同类元素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如较稳定元素Ti、Cr、Co、N i,在中部60-250cm层段含量高,但有所波动;活动性中等的Cu、Pb、As其变化则以198cm为界,上段含量少、变幅小;另外还有些元素在上段相应层位中缺失,如Nb在24-48cm和78-150cm段、Zr在36-42cm和78-144cm段缺失。微量元素含量的分段与岩性的变化基本一致。不同时段离子类型、含量以及微量元素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相应阶段的环境特征。
夏训诚赵元杰王富葆曹琼英魏立涛
关键词:地层微量元素环境变化
对庐山第四纪冰川问题的几点意见被引量:4
1982年
江西庐山兀立在鄱阳湖畔,自早年李四光先生研究并发表“冰期之庐山”后,已成为建立中国第四纪冰期的标准地点。但是,对于以庐山为代表的中国东部海拔千余米的山地,在第四纪全球性冰期旋回影响之下,是否具有发育冰川的条件,这类山体的某些侵蚀地貌和“泥砾”沉积物是否为由古代冰川作用的产物,几十年来始终存在争议,也是举世瞩目的我国地学领域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这次施雅风同志带头提出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对于开展学术问题的自由讨论,和促进中国第四纪沉积物,特别是冰川堆积的研究,以及恢复古环境等,必将起积极的作用。
任美锷刘泽纯王富葆
关键词:第四纪冰川第四纪沉积物冰川作用第四纪冰期侵蚀地貌古冰川
新疆罗布泊西岸地区河湖地貌特征及其成因被引量:4
2008年
罗布泊西岸地区的塔里木河谷地貌带的第一道天然堤形成时间应有数百年,第二道天然堤与一道之间间隔时间较长,但也至少在100-200年以上,三、四道天然堤的形成时间应属近代。小河古湖积平原在2 000 a BP前后,环境有所好转,1 700 a BP前后环境又恶化。罗布沙漠西缘风沙地貌带是近代罗布沙漠不断向西推移,使原先的河湖冲积平原地表被沙丘覆盖形成风沙地貌。罗布泊湖积台地以楼兰故城一带分布最广,地面切割深度一般在6 m左右。孔雀河三角洲前缘的孔雀河末端河道似具有由南向北迁移的特点,第一期古河道可形成于2 000 a BP,第二和第三期古河道应形成于2 000 a BP前后,第四期古河道形成于20世纪20-50年代。河湖地貌过程与罗布泊环境变迁密切相关。近代罗布泊可分东湖和西湖两部分,其间被高3~5 m由北向南延伸的半岛相隔。罗布泊东湖早在3 000 a BP前后就已干涸,罗布泊西湖干涸的时间可能也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
夏训诚赵元杰王富葆曹琼英魏立涛宋艳
关键词:环境变化
宁绍平原史前遗址、埋藏泥炭与中全新世海面变化被引量:19
2008年
史威马春梅焦锋朱诚王富葆
关键词:全新世中期海面变化
罗布泊地区红柳沙包年层的研究意义被引量:21
2005年
红柳沙包是干旱区发育的一种生物地貌类型。罗布泊地区的红柳沙包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孔雀河、米兰河等三角洲地带。通过研究发现其中有些沙包具有清晰的“年层”构造,与树木年轮一样,具有计年和储存环境信息的功能,可以用来探讨和恢复过去气候和环境变化。但由于红柳生长发育规律和研究区环境的复杂性,利用红柳沙包年层在研究环境演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夏训诚曹琼英王富葆雷加强赵元杰
关键词:红柳沙包环境变化
宁镇及宜溧地区全新世中晚期典型沉积相与5700 a B.P.前后的气候突变事件被引量:12
2007年
分析宁镇及宜溧地区中晚全新世典型剖面的地层划分与特征,采用R-Q型因子分析方法估算气候变化值,揭示5 700 a B.P.前后发生在本区的干燥降温异常气候突变事件。气候曲线与沉积相序列的对比分析表明,宝华山浅棕黄色砂土夹角砾层洪-坡积相是该突变事件背景下的产物,且该突变事件还具有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的征候,林峰桥同期淤泥质层中Fe3+/Fe2+比和粘土百分含量异常值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论断。
史威朱诚王富葆田晓四徐伟峰
关键词:气候突变事件
罗布泊现代盐壳地貌特征与成因初步研究被引量:22
2005年
罗布泊在最后的干涸过程中形成了现代盐壳地貌,其基本类型包括:平坦状盐壳、龟裂状盐壳、微丘状盐壳,其中龟裂状盐壳又可分出多边形构造盐壳、复式多边形构造盐壳和蜂窝状盐壳等。不同的地貌类型是盐壳演变中的特殊阶段,在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下,沿着平坦状盐壳-龟裂状盐壳-微丘状盐壳-平坦状盐壳的顺序进行演化。现代盐壳在较短时间形成,不同类型盐壳的物质组成有极大的相似性。
赵元杰夏训诚王富葆曹琼英吕昭智
关键词:地貌特征
中国全新世大暖期鼎盛阶段的气候与环境被引量:165
1993年
本文根据孢粉、古土壤、古湖泊、冰芯、考古、海面等变化,重建了全新世大暖期鼎盛阶段(7.2—6.0kaBP)的气候与环境。恢复了大暖期盛期的植被带、气温、降水以及海面变化等。认为其时华南温度比今高1℃,长江流域高2℃,华北、东北以及西北可能高3℃,青藏高原南部达4—5℃,冬季升温幅度更大于年平均温度。百年级的增暖相伴夏季风的扩张和冬季寒潮的衰退,植被带北迁西移,内蒙、新疆、青海和西藏普遍出现高湖面指示着降水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中国东部则在6.5—5.0kaBP间出现全新世中的最高海面,约高于现今1—3m,导致沿海地区约7×10~4km^2被海水所淹,达到全新世最大海侵范围。
施雅风孔昭宸王苏民唐领余王富葆姚檀栋赵希涛张丕远施少华
关键词:全新世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喀斯特的若干问题被引量:6
1991年
青藏高原灰岩出露面积不广,但具多种成因的喀斯特形态。现代山区的石峰等是由寒冻风化和冰川作用所形成,属冰缘冰川喀斯特;高原内部的许多洞穴及其堆积物,以及东南部的丘陵洼地等由溶蚀侵蚀作用所形成,属古喀斯特;高原内部和边缘地区,在钙华或河成钙华形成中,生物残体仅起凝结核作用,喀斯特泉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起决定作用。因此青藏高原兼有在现代气候条件下和古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喀斯特。
王富葆
关键词:青藏高原岩溶冰川作用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