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解萍

作品数:58 被引量:258H指数:9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常州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狼疮
  • 21篇系统性红斑
  • 21篇系统性红斑狼...
  • 21篇红斑
  • 21篇红斑狼疮
  • 10篇肺间质
  • 9篇结缔组织病
  • 8篇肺间质病
  • 7篇原发性
  • 7篇综合征
  • 7篇间质病变
  • 7篇肺间质病变
  • 7篇干燥综合征
  • 7篇病变
  • 6篇类风湿
  • 6篇关节炎
  • 6篇风湿
  • 5篇系统性红斑狼...
  • 5篇抗体
  • 5篇类风湿关节炎

机构

  • 46篇常州市第一人...
  • 1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1篇苏州大学
  • 7篇东南大学
  • 7篇江苏大学附属...
  • 7篇南京大学医学...
  • 7篇江苏省中医院
  • 7篇南通大学
  • 7篇无锡市中医院
  • 7篇镇江市第一人...
  • 7篇徐州市第四人...
  • 6篇连云港市第一...
  • 6篇淮安市第一人...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5篇扬州大学
  • 5篇无锡市人民医...
  • 3篇江苏省苏北人...
  • 2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江苏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55篇潘解萍
  • 13篇马英淳
  • 12篇吴敏
  • 9篇陈志伟
  • 9篇李晶
  • 9篇邹耀红
  • 9篇孙凌云
  • 8篇王向党
  • 8篇钱先
  • 8篇达展云
  • 8篇谢雯
  • 8篇张缪佳
  • 8篇陶娟
  • 8篇丁翔
  • 8篇潘文友
  • 8篇王美美
  • 8篇谭魁麟
  • 7篇邱建国
  • 6篇朱建新
  • 5篇陆亚华

传媒

  • 16篇中华风湿病学...
  • 6篇江苏医药
  • 5篇临床荟萃
  • 3篇中国CT和M...
  • 2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上海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风湿病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2005年全...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8
  • 9篇2007
  • 5篇2006
  • 8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7
  • 2篇1994
  • 1篇1993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降钙素原在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感染中的意义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感染中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66例SLE(伴发热54例)患者,分为SLE合并非病毒感染组22例、SLE合并病毒感染组17例、SLE活动组15例、SLE稳定组12例,利用胶体金法进行血清PCT半定量检测分析。结果SLE非病毒感染组与其他各组两两比较血清PCT水平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以血清PCT≥0.5ng/ml为临界点,对发热的SLE合并非病毒感染患者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77.3%、79.5%,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5.4%、87.5%。结论PCT能早期鉴别SLE合并非病毒感染,为临床医师治疗策略的选择和调整提供帮助,对于改善SLE尤其是重症患者的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吴敏潘解萍马英淳
关键词:降钙素原系统性红斑狼疮
多层螺旋CT肺密度测定对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的早期诊断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肺密度测定对结缔组织病(CTD)肺间质病变(ILL)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 2 2例CTD患者及5 0名正常对照者,应用MSCT附带的Pulmo自动评估软件进行上、中、下肺区的密度测定,并同时进行肺高分辨扫描(HRCT) ,分析二者的变化与CTD伴ILL的关系。结果 2 2 2例CTD患者中197例平均肺密度有不同程度的增高,2 5例平均肺密度正常。15 7例HRCT有不同程度的肺间质病变,6 5例HRCT正常。5 0名正常对照者HRCT均正常,8名平均肺密度有不同程度的增高,4 2名平均肺密度正常。结论 采用MSCT与HRCT对CTD伴ILL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0 0 (双侧) ,因此MSCT平均肺密度测定对早期诊断CTD伴ILL比HRCT更敏感,更有临床意义。
潘解萍朱建新谢雯邱建国聂建新
关键词:结缔组织病密度测定多层螺旋CT肺间质病变CTD
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HRCT分期的临床价值
本文对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HRCT分期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高分辨率CT(HRCT)分期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作用和有利于临床对疾病程度的判断。
邱建国潘解萍聂建新
关键词:肺间质病变结缔组织病体层摄影术
文献传递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7年
朱建新潘解萍马英淳
关键词:抗体抗中性白细胞胞质红斑狼疮血管炎
干燥综合征合并肾小管性酸中毒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结合临床、实验室及氯化铵试验 ,进一步了解干燥综合征 (SS)合并肾小管性酸中毒(RTA)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我院 1993年 6月~ 1999年 12月收治SS患者 75例 ,常规进行免疫学、口唇活检、角膜染色、3h尿白细胞计数及氯化铵试验等检查。结果  45 75为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dRTA) ,13 45为完全型 ,41 45为不完全型。 15 45合并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 ,13 45伴低血钾麻痹 ,36 45 (83 % )泌尿系感染。结论 SS合并dRTA十分常见 ,对SS患者应常规作氯化铵试验。抗泌尿系感染可减少肾小管及间质的损害 ,改善肾功能。
潘解萍朱建新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肾小管性酸中毒合并症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结核菌感染11例临床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原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长期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使肌体免疫功能降低,易引起细胞内寄生菌如结核菌、霉菌、病毒的感染。现将本院收治的SLE患者127例中伴有结核菌感染11例总结如下。在文...
储小萌潘解萍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结核菌感染病理检查
文献传递
多层螺旋CT在诊断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致肺动脉高压中的价值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致肺动脉高压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为结缔组织病、且怀疑伴有肺动脉高压患者60例,每位患者均给予DR胸片、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多层螺旋CT下高分辨率CT检查。以主肺动脉直径大于29mm、主肺动脉直径与降主动脉直径比值大于1作为多层螺旋CT诊断肺动脉高压的依据,与相应DR胸片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肺动脉高压比较。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肺动脉高压42例(42/60)与相应DR胸片诊断肺动脉高压37例(37/60)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肺动脉高压44例(44/60)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0.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能明确诊断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致肺动脉高压,同时能提供肺间质病变的信息,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邱建国潘解萍喻少波邢伟单飞丁玖乐
关键词: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肺动脉高压高分辨率CT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肺间质病变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潘解萍陆亚华马英淳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间质病变支原体感染并发症人型支原体
多层螺旋CT肺密度测定对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的早期诊断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肺密度测定对结缔组织病(CTD)的肺间质病变(ILD)的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22例CTD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者,应用MSCT附带的Pulmo自动评估软件测定上、中、下肺区的密度...
潘解萍朱建新谢雯邱建国聂建新
关键词:肺密度测定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
文献传递
硬皮病肾危象5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分析硬皮病肾危象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治的重要性。方法搜集收治的5例硬皮病肾危象(SRC)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治疗转归,总结疾病的特点并文献复习。结果本组例1患者,通过很好的控制血压及长期血液透析治疗,病情稳定。例2患者,开始诊断为"皮肌炎",后病情转化并恶化为硬皮病肾危象,经抢救无效而死亡。例3患者,血压控制不佳,发展至尿毒症期且合并肺间质病变,经抢救无效而死亡。例4患者及时发现高血压及肾功能不全,积极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肾功能恢复良好。例5患者合并多器官损害,入院后抢救无效而死亡。结论硬皮病必须关注尿常规、血压及肾功能,一旦出现肾危象,需及时使用ACEI,合并多脏器损害者,预后差。结缔组织病容易转化及误诊,进一步检查如皮肤活检及肾活检等是必要的。
丁弘潘解萍朱进华田英宋磊沈敏宁
关键词:尿毒症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