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明军

作品数:43 被引量:136H指数:6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7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细胞
  • 9篇小鼠
  • 9篇干细胞
  • 8篇间充质干细胞
  • 8篇骨髓间充质
  • 8篇骨髓间充质干...
  • 8篇充质干细胞
  • 7篇心肌
  • 7篇血管
  • 7篇缺血
  • 6篇内皮
  • 6篇肌细胞
  • 5篇腺病
  • 5篇腺病毒
  • 4篇动脉
  • 4篇信号
  • 4篇再灌注
  • 4篇缺血再灌注
  • 4篇重组腺病毒
  • 4篇内皮细胞

机构

  • 39篇新疆医科大学...
  • 11篇新疆医科大学
  • 3篇新疆维吾尔自...
  • 3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新疆农业大学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无锡太湖学院

作者

  • 43篇段明军
  • 21篇魏琴
  • 19篇姜涛
  • 13篇张春
  • 10篇王雪梅
  • 10篇陈冰心
  • 10篇侯月梅
  • 7篇马嵋
  • 6篇张玲
  • 5篇寿玺
  • 5篇杨毅宁
  • 5篇李志强
  • 4篇李志强
  • 3篇温浩
  • 3篇范平
  • 3篇谢自敬
  • 3篇任澎
  • 3篇王宁
  • 3篇张春
  • 2篇史红

传媒

  • 6篇新疆医科大学...
  • 5篇生物医学工程...
  • 5篇中国组织工程...
  • 4篇中国实验动物...
  • 3篇动物医学进展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实验动物与比...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生物技术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THE 23...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9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8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干旱环境中健康大鼠外周血CD_(3)^(+)、CD_(4)^(+)、CD_(8)^(+)及CD_(4)^(+)/CD_(8)^(+)值的变化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基于干旱环境对大鼠外周血CD_(3)^(+)、CD_(4)^(+)、CD_(8)^(+)及CD_(4)^(+)/CD_(8)^(+)值的变化探讨燥邪的致病性。方法:60只SPF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24d(N-24d)组、正常对照48d(N-48d)组、干燥24d(D-24d)组、干燥48d(D-48d)组、干旱风沙24d(D&D-24d)组、干旱风沙48d(D&D-48d)组,并分别普通饲料喂养在常温常湿环境、干燥环境和干旱风沙环境中,在实验干预的第25天经眼内眦静脉采集N-24d组、D-24d组和D&D-24d组大鼠外周血,余组在第49天同法采血,并随即进行流式细胞学检测。结果:D-48d组外周血CD_(8)^(+)表达低于D-24d组(P<0.05),D-48d组CD_(4)^(+)/CD_(8)^(+)值高于D-24d组(P<0.05);D&D-24d组和D&D-48d组外周血CD_(3)^(+)表达均低于N-48d组(P<0.05),D&D-24d组外周血CD_(8)^(+)表达分别低于N-48d组和D&D-48d组(P<0.05),D&D-24d组外周血CD_(4)^(+)表达、CD_(4)^(+)/CD_(8)^(+)值均高于N-48d组和D&D-48d组(P<0.05)。结论:免疫机能亢进可能是燥邪致病的微观机制之一,外周血CD_(3)^(+)、CD_(4)^(+)、CD_(8)^(+)及CD_(4)^(+)/CD_(8)^(+)值可做为西北燥证证候机制研究的观察指标之一。
段明军胡冰虹徐鹏昊李亦昕史红
关键词:干旱环境燥邪免疫失调西北燥证
糖尿病与高剂量雄激素对雄性大鼠前列腺、膀胱组织中NO含量的影响
2010年
目的观察和探讨糖尿病与高剂量雄激素对雄性大鼠前列腺、膀胱组织中一氧化氮(NO)的影响及相互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分成4组:丙酸睾酮(TP)+糖尿病组;TP组;糖尿病组;对照组。测定前列腺、膀胱组织中NO含量的变化。结果 TP+糖尿病组前列腺组织中NO值显著低于其他组,而膀胱组织中变化并不明显。结论糖尿病对前列腺组织中的NO水平起负性调节作用,这也可能是诱发前列腺增生症(BPH)过早出现膀胱出口梗阻(BOO)的原因之一。
周增强张立东段明军
关键词:糖尿病前列腺增生症雄激素
高原低氧适应动物新疆灰旱獭右心室重构的组织学改变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新疆灰旱獭高原低氧适应性改变致右心室重构组织学改变。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新疆灰旱獭右心室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蛋白表达,同时应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心室肌结构和纤维化程度变化。结果心肌细胞肥大,胶原纤维增多,右心室肥厚指数、体重指数明显增高。CX43蛋白表达减少和(或)分布的改变。结论高原低氧致新疆灰旱獭右心室结构重构,可作为研究高原低氧适应性机制的理想动物模型。
马嵋姜涛张春魏琴段明军王雪梅李志强寿玺陈启龙
关键词:高原低氧
泡球蚴腹腔感染小鼠肝脏组织中MAPK通路相关分子表达分析
2021年
探讨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A,α-SMA)、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P38MAPK在泡球蚴腹腔感染小鼠肝脏中的表达及意义。将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EM-1组(青海株)、EM-2组(新疆株),将泡状棘球蚴原头节经腹腔注射接种于Balb/c小鼠,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对肝脏标本进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肝脏组织中α-SMA、ERK1/2、P38MAPK的表达。结果显示,EM-1组、EM-2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肝损伤,胶原纤维明显增多,EM-1、EM-2组α-SMA、ERK1/2蛋白和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新疆株、青海株来源的泡球蚴感染后,小鼠肝组织发生了病理性损伤,伴有大量胶原纤维化的标志物α-SMA的阳性表达,泡球蚴激活了MAPK信号转导途径。
杨晨晨李志强熊鑫鑫寿玺段明军魏琴姜涛
关键词:Α-平滑肌肌动蛋白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泡球蚴肝脏
清醒状态昆明小鼠随日龄变化的心电图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不同日龄小鼠心电图变化规律,进行初步分析,为小鼠正常及疾病状态下心功能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标准双极肢体导联(Ⅰ,Ⅱ,Ⅲ)和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对非麻醉状态的309只不同日龄昆明小鼠行心电图分析。结果记录正常昆明小鼠的心电图参数及形态。心律为窦性心律,平均心率(428.96±93.62)(254~789)次/min。平均RR间期在小鼠1、7、14日龄到成年,从1日龄的(138.89±3.85)ms降到7日龄的(116.75±5.48)ms,14日龄的(109.22±5.06)ms。在14、21、28、35、>60日龄小鼠心电图RR间期与1日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14、21、28、35日龄、成年小鼠R-R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PR,QRS,QT,JT间期随着小鼠日龄的增长呈进行性缩短。平均Q-T间期从(46.66±3.56)ms(1日龄)减少到(40.40±3.46)ms(7日龄),(28.22±1.92)ms(14日龄)。14、21、28、35日龄,成年小鼠和1日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4、21、28、35日龄、成年小鼠Q-T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日龄小鼠的J-S-T段抬高明显,14日龄明显降低,35日龄接近基线甚至消失,类似成年小鼠心电图。结论昆明小鼠随日龄的心电图变化可为评价小鼠心脏的发育及药物干预对心电信号的影响提供一定的参考。
张玲张彦段明军于付生侯月梅
关键词:心电图昆明小鼠日龄
速眠新Ⅱ与舒泰复合麻醉剂对比格犬麻醉效果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为了探索速眠新Ⅱ与舒泰复合麻醉剂对比格犬的麻醉效果,选用健康比格犬20只,用速眠新Ⅱ(0.6mg/kg)与舒泰(0.75mg/kg)混合肌注诱导麻醉,30min后给予该混合制剂静脉维持麻醉(每小时速眠新Ⅱ0.2mg/kg,舒泰0.3mg/kg),随麻醉时间延长逐渐减量。结果显示,速眠新Ⅱ与舒泰复合麻醉剂,诱导麻醉迅速,维持麻醉效果安全、稳定,镇痛及肌松等效果良好,麻醉期间能保证动物的正常心肺功能。试验表明该复合麻醉剂是一种理想的麻醉剂,能满足各种外科手术操作需求。
段明军陈冰心张春姜涛寿玺李志强魏琴王雪梅
关键词:比格犬麻醉效果
组织微电极芯片技术观察大鼠肌浆网钙ATP酶基因修饰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活动变化ThechangesofcardioelectricalactivityofratwithmyocardialinfarctionreceivingsarcoplasmicreticulumCa“-ATPasegenemodifiedbonemarrowstemcelltransplantationbymicroelectrode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对比骨髓干细胞(BMSC)移植以及肌浆网钙ATP酶(SERCA2a)基因修饰的BMSC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同时运用组织微电极芯片技术(MEA)进行心电学方面的评估。方法建立大鼠AMI模型(n=30),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n=6),盐水对照组(对照组,n=8),BMSC细胞移植组(BMSC组,n=8),SERCA2a基因修饰的细胞移植组(BMSC+rAd.SERCA2a组,n=8)。14d后心脏B超、体表心电图及MEA技术评估心功能和心脏电活动变化。结果(1)rAd.SERCA2a基因对BMSC的感染效率为80%一90%。(2)BMSC组、BMSC+rAd.SERCA2a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3)BMSC+rAd.SERCA2a组大鼠体表心电图QT间期为(80.30±6.53)ms比对照组的(105.31±21.89)nlS少了23.8%(P〈0.05),对照组室性早搏较多。(4)MEA记录可发现对照组离体心脏搏动频率明显减慢,并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和房室传导阻滞。梗死面心肌组织最大场电位BMSC组为(0.51±0.15)mV、BMSC+rAd.SERCA2a组为(0.55±0.16)m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23±0.10)mV(P均〈0.05),场电位时程BMSC组为(104.50-4-25.43)ms、BMSC+rAd.SERCA2a组为(107.674-24.01)ms,均显著长于对照组的(63.00±20.34)ms(P均〈0.05)。(5)BMSC+tAd.SERCA2a组传导时间最短,且能显著改善梗死面心室肌组织的均一性传导。结论短时间内,BMSC及SERCA2a基因修饰的BMSC移植均可明显改善AMI后心脏功能,后者还可有效改善梗死面心室肌组织的均一性传导,并可预防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MEA技术在细胞或基因治疗的心肌电活动研究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范平杨斌段明军侯月梅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
BMP-2体外诱导OPG-/-小鼠BMSCs向成骨方向分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2(BMP-2)对OPG-/-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定向诱导成骨的能力,评价BMP-2活性多肽的成骨诱导性及诱导成骨的剂量依赖性。方法取OPG-/-小鼠股骨,分离骨髓基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传至P,代时改用条件培养基,在15%FBS培养条件下培养基中分别加入:农度为0.3岭、0.2ug、0.1ug、0.05ug、0ug的BMP-2,并依次记为A、B、c、D和E组。细胞培养至1、3、5、7d,PNPP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钙试剂盒测定细胞钙含量、酶联免疫法测定细胞上清中抗酒石酸酸性膦酸酶5b(TRACP5b)的表达,检测不同浓度BMP.2活性多肽体外诱导成骨的能力。结果ALP活性和钙含量检测显示,A组和B组较其他组增加明显(P〈0.05),但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CP5b检测显示,A、B、c组第3、5和7日TRACP5b表达均低于D、E组(P〈0.05),但A和B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BMP-2活性多肽能有效地促进OPG-/-小鼠BMSCs向成骨方向分化,其诱导作用存在剂量依赖关系,最佳诱导剂量为0.2ug/ml。
张春魏琴王雪梅匡颖段明军卓菲亚·克依木姜涛马嵋温浩
关键词:BMP-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骨
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信号分子p38MAPK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于1960年由Jennings提出,其机制较为复杂,除与氧自由基、钙超载、能量代谢障碍等有关外,近年认为与细胞凋亡也有着密切关系。细胞凋亡是生理性或某些因素诱发的程序化细胞死亡,但其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并不完全明了。
任澎张巍刘永国李喆郭敏陈冰心段明军
关键词:P38MAPK细胞凋亡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
CYP2E1在HBV转基因小鼠急性肝损伤时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HBV转基因小鼠肝脏在四氯化碳(CCl4)急性损伤情况下,肝癌相关基因细胞色素P2E1(CYP2E1)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8~10周龄HBV(-)[HBV(-)组]及HBV(+)[HBV(+)组]转基因小鼠各24只,按照1.0μL/g体质量腹腔注射CCl4(1∶4溶于橄榄油)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另外选用正常健康小鼠8只作为对照组,仅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各组分别于注射后3、6、12、24、48 h和72 h处死小鼠。采集各组大鼠肝组织样本,光镜下观察不同时间点肝脏组织学改变,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各组大鼠肝组织中CYP2E1基因相对的m RNA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迹技术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CYP2E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BV(-)组和HBV(+)组,CCl4致急性肝损伤时,CYP2E1的m 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在注射CCl472 h达到峰值。与HBV(-)组比较,HBV(+)组小鼠肝脏损伤程度较重,CYP2 E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结论 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HBV转基因小鼠CYP2E1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加。该研究结果为HBV所致的肝损伤及肝癌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依据。
张春寿玺李志强王雪梅姜涛段明军魏琴郑茜
关键词:肝癌转基因小鼠CYP2E1急性肝损伤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