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锦河 作品数:35 被引量:141 H指数:6 供职机构: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 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改良黏膜切除技术在广基息肉内镜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改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在胃肠道广基息肉内镜下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在EMR技术的基础上,使用圈套器尖端弧形切开息肉基底部边缘的改良EMR技术切除广基息肉,并与传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和EMR治疗方法对比分析。结果:在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方面,改良EMR组与EMR组相似,明显低于ESD组;在息肉残余方面,改良EMR组与ESD组相似,明显少于EMR组。结论:改良EMR技术是介于ESD和EMR之间的技术,可提高治疗效率,减少治疗费用,易于操作,适合推广。 赵程进 樊锦河 许夕蓉 王亚民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广基息肉 两种导丝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选择性胆管插管中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比较梦幻导丝与斑马导丝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选择性胆管插管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将有ERCP指征28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斑马导丝组140例,梦幻导丝组142例,比较两组选择性胆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及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发生率。结果:(1)斑马导丝组初次插管成功76例(54.3%),梦幻导丝组115例(8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22.994);(2)斑马导丝组初次插管时间虽短于梦幻导丝组(3.55±0.36s vs 4.38±0.32s),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斑马导丝组26例(18.6%),梦幻导丝组21例(14.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χ2=0.726);术后发生胰腺炎斑马导丝组6例(4.3%),梦幻导丝组5例(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χ2=0.110)。结论:采用梦幻导丝进行选择性胆管插管,可有效提高插管成功率。 樊锦河 钱俊波 陈天敏 赵程进关键词:胰腺炎 斑马导丝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高淀粉酶血症 胆管支架置入在壶腹周围癌中的临床应用 2009年 壶腹周围癌由于其解剖部位特殊,早期难以发现,一旦发现多为中晚期,患者常伴有严重的梗阻性黄疸和肝功能损害,治疗较为棘手。我科自2004年3月至2008年12月对38例壶腹周围癌患者行内镜下胆管支架置入术,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樊锦河 李玉明 王亚民 赵程进关键词:壶腹周围癌 肝功能损害 梗阻性黄疸 癌患者 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上消化道隆起病变34例分析 被引量:24 2005年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MPS)对上消化道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发现的34例上消化道隆起病变患者行MPS检查。结果MPS检查的34例患者中,发现食管平滑肌瘤4例,食管癌1例,食管静脉瘤1例,胃底静脉曲张2例,胃息肉5例,胃平滑肌瘤5例,胃癌2例,胃淋巴瘤1例,胃异位胰腺2例,胃外压迫性病变4例,十二指肠球部息肉1例,十二指肠降部囊肿1例,未见明显异常5例。结论MPS检查能够明确上消化道隆起病变的性质、起源层次及邻近组织结构的关系,对上消化道隆起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樊锦河 钱俊波 李玉明关键词:内镜 小探头超声 埃索美拉唑镁、阿莫西林、莫西沙星联合铋剂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对照比较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莫西沙星片联合枸橼酸铋钾颗粒四联方案与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片传统三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将106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或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3例,观察组采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莫西沙星片+阿莫西林胶囊+枸橼酸铋钾颗粒四联方案根除Hp;对照组采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胶囊(传统标准三联方案)根除Hp,疗程均为两周,比较两组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Hp根除率观察组90.6%,对照组7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均为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莫西沙星片+阿莫西林胶囊+枸橼酸铋钾颗粒的四联方案能提高Hp根除率,具有更好的临床价值。 朱俊 樊锦河关键词:埃索美拉唑镁 莫西沙星 阿莫西林胶囊 幽门螺杆菌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套扎器辅助性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胃底固有肌层胃肠道间质瘤切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观察套扎器辅助性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底固有肌层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效果。方法:选取35例经超声内镜检查诊断来源胃底固有肌层的GIST病例,瘤体直径0.5~1.3 cm,实验组17例以7连环套扎器行内镜下GIST套扎,套扎后用超声内镜证实GIST完整套入圈套中,再行ESD;对照组18例直接行ESD治疗。结果:35例患者均一次性顺利完整切除病变,两组在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接受随访3~24个月,未见病灶残留和复发。结论:套扎器辅助性ESD在胃底GIST切除中,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仇建伟 钱俊波 王亚民 樊锦河 赵程进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 经鼻胃镜检查10000例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评价经鼻胃镜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存适应证症,禁忌症,诊断价值及治疗作用方面与普通胃镜进行比较。方法分析两年间通过鼻胃镜所检查的一万例次的阳性结果,病例年龄范围,特殊的不适宜普通胃镜检查的病例状况,并通过监测鼻胃镜检... 李玉明 刘丽艳 季颖林 王亚民 钱俊波 陈天敏 朱云松 葛振明 樊锦河 许利华 仇建伟 顾留根关键词:胃镜 无痛胃镜 文献传递 放大肠镜在结直肠平坦型病变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放大肠镜在结直肠平坦型病变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对87例结直肠平坦型病变患者进行黏膜染色后的放大观察,按工藤(KUDO)分型对腺管开口进行分型诊断,同步对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标本送病理检查,将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结果共检出结直肠平坦型病变87例,其中炎性病变27例,增生性病变13例,管状腺瘤13例,绒毛状腺瘤24例,混合型腺瘤6例,结肠癌4例。非肿瘤性病变腺管开口以Ⅰ、Ⅱ型为主,瘤性病变以Ⅲ、Ⅳ、Ⅴ型为主,其中ⅤA常为早期癌,ⅤN为浸润癌。对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未有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放大肠镜观察结直肠平坦型病变的腺管开口,对于判断瘤性、非瘤性病变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内镜可以完成对大部分病变的同步、微创治疗。 樊锦河 钱俊波 李玉明 王亚民关键词:放大肠镜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骨形成蛋白4在Barrett食管与食管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与食管腺癌组织中骨形成蛋白4(BMP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arrett食管无不典型增生组20例,低级别不典型增生组20例、高级别不典型增生组20例及食管腺癌组25例组织中BMP4的表达。结果:在Barrett食管无不典型增生组、低级别不典型增生组、高级别不典型增生组及食管腺癌组中BMP4阳性率分别为15.0%,30.0%,75.0%,76.0%。食管腺癌组及Barrett食管高级别不典型增生组中BMP4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不典型增生组及低级别不典型增生组(P均<0.05)。结论:BMP4与食管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周以瑞 钱俊波 樊锦河 刘宏斌关键词:食管腺癌 BARRETT食管 骨形成蛋白4 免疫组织化学SP法 小探头超声内镜在食管平滑肌瘤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MPS)在食管平滑肌瘤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对132例食管黏膜下隆起者先行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76例超声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对其中56例局限于黏膜肌层的食管平滑肌瘤行高频电圈套切除术(EMR),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56例患者均成功圈套切除病变,病理均提示为起源于黏膜肌层的平滑肌瘤,与超声诊断结果一致。结论:小探头超声内镜可清晰显示食管平滑肌瘤的病变层次结构,在其引导下圈套切除食管平滑肌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治疗方法。 陆飞 赵程进 钱俊波 樊锦河 钱益 吴卫国关键词:食管平滑肌瘤 小探头超声内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