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
- 作品数:42 被引量:207H指数:9
- 供职机构: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四川省≥50岁HIV-1感染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50岁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感染者的流行毒株亚型、人群和地域分布及原发性耐药情况。方法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在成都、泸州、达州、内江、广元5个市州采集2017年3—5月新报告、未经抗病毒治疗的≥50岁HIV-1感染者的血样235份,扩增HIV-1 pol基因区,对获得的190份核酸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分型。比较不同亚型毒株感染者的人口学特征和地域分布特征。序列提交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进行耐药位点分析。结果四川省≥50岁HIV-1感染者的流行毒株亚型为CRF01AE、CRF07BC、CRF08BC、B亚型和CRF85BC。毒株分布显示出明显的地域特征。男性感染者的毒株亚型在非婚非商业和非婚商业两种不同感染途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19,P=0.028)。190例中,原发性耐药突变率为5.8%;泸州地区的原发性耐药比例最高,为9.7%。尚未发现具有双重耐药或多重原发性耐药突变的患者。结论四川省≥50岁年龄组感染的HIV-1主要毒株有独特的流行态势,应加强对HIV毒株的监测,掌握主要流行亚型和耐药毒株的流行特点和规律,针对性地进行艾滋病防治。
- 苏玲叶黎刘扬邹家风王顺东罗水斌侯雪琴袁丹杨洪魏东兵周更生余佳刘红露梁姝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1型
- 2014年四川省部分地区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和耐药性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9
- 2016年
- 目的了解成都、绵阳、达州、乐山和宜宾HIV/AIDS在治患者治疗效果和耐药性影响因素。方法 2014年对以上地区抗病毒治疗半年以上,年龄≥15岁的HIV/AIDS患者进行血浆HIV病毒载量(VL)及基因型耐药检测,采用统计学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效果及病毒抑制失败患者耐药发生的影响因素,以及各亚型毒株间耐药突变规律。结果 4 087例符合调查标准,其中VL<400拷贝/ml 3534例(86.47%),VL>1 000拷贝/ml 510例(12.4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所在地区、年龄、传播途径及治疗时间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VL>1 000拷贝/ml患者样本中,389例(76.27%)核酸扩增阳性并获得基因序列,189例(48.59%)发生耐药突变,主要导致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和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耐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始治疗方案、治疗前CD4水平及感染CRF_01AE亚型毒株对耐药发生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耐药突变序列中,部分位点耐药突变率在CRF_01AE和CRF_07BC两种亚型毒株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川省成都、绵阳、达州、乐山和宜宾地区HIV/AIDS患者中,地区、年龄、传播途径及治疗时间是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病毒抑制失败患者中,初始治疗方案、基线CD4水平及感染不同亚型毒株是耐药的因素影响;CRF_01AE和CRF_07BC亚型毒株比较,前者更易发生T69、M184、V75、Y181突变,而后者更易发生Q58、A71突变。
- 袁丹叶黎龚芳红罗德维杨红吴薇黄晓玲曾亚莉杨洪苏玲魏东兵梁姝刘红露
-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耐药
- 2011-2015年四川省艾滋病确证实验室交叉督导结果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分析四川省艾滋病确证实验室工作质量,查找影响确证实验室正常运行的危险因素,提高确证实验室质量控制水平,保证市州确证实验室对辖区内初筛实验室管理质量。方法制定交叉督导现场考评表,2011-2015年每年组织专家组对四川省艾滋病确证实验室进行现场考评,采用统计学Logistic回归分析2011-2015年确证实验室正常运行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1-2015年分别有24、26、27、29和36家艾滋病确证实验室接受现场考评,分别有11家(45.83%)、18家(69.23%)、21家(77.78%)、17家(58.62%)和25家(69.44%)获得优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以下变量是实验室运行质量的影响因素,分别为:硬件管理、抗体检测规范性、外部对照和质控图、试剂耗材管理(P<0.05)。结论2011-2015年四川省艾滋病确证实验室整体运行良好,各实验室能正常的开展工作,基本满足了四川省艾滋病确证检测工作的需要。但仍需在硬件管理、抗体检测规范性、外部对照和质控图和试剂耗材管理等方面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水平,为今后四川省艾滋病筛查实验室水平提高和发展提供技术指导。
- 叶黎袁丹梁姝余佳杨洪苏玲刘红露周更生魏东兵裴晓方
- 关键词:艾滋病督导
- 国产小型化流式细胞仪对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检测性能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 1)分析新一代小型化国产流式细胞仪平台与进口流式细胞仪平台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检测的准确性、相关性和一致性;2)比较同一样本由国产抗体试剂和进口抗体试剂处理后在FACS Calibur上CD4细胞的检测结果,分析抗体试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利用三种不同厂家的CD3/CD4/CD8/CD45四色抗体试剂平行处理100份感染者的血液样本,随后在Sparrow、FACS Calibur和FC500上进行CD4细胞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偏差分析及分层统计。结果 1)Sparrow与FACS Calibur和FC500CD4细胞绝对计数结果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62、0.963,相关性高,平均偏差分别为15个/μL、-33个/μL,并将检测结果按<200个/μL、200~499个/μL、> 499个/μL分层进行卡方检验,部分P值> 0.05,无显著性差异;2)国产抗体试剂和进口抗体试剂在FACS Calibur上CD4细胞检出结果的相关系数(r)为0.976,平均偏差为-16个/μL。结论 1)国产流式细胞仪对CD4细胞检测结果与进口仪器高度一致,相关性较高,所测定的绝对计数结果和设定的参考范围具有一定通用性;2)国产抗体试剂在进口流式细胞仪平台上也可适用,且与进口试剂处理结果高度一致。
- 周更生杨洪袁丹李平叶黎杨胜利魏东兵刘红露余佳苏玲梁姝
- 关键词:CD4^+T淋巴细胞艾滋病病毒流式细胞仪
- 四川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6~12个月病毒学失败患者耐药性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分析四川省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6~12个月病毒学失败患者的耐药影响因素和耐药特征。方法对2016—2019年接受治疗6~12个月且病毒学失败患者进行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采用统计学logistic回归和卡方检验分析病毒学失败患者耐药发生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地区和亚型毒株间耐药突变特征。结果3626例患者符合调查标准,成功获得序列2915例(80.39%),其中1246(42.74%)例耐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注射吸毒者的耐药突变是异性性传播患者的1.90倍;艾滋病的耐药突变是HIV感染者的1.75倍;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和200~349个/μl的耐药突变是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0.76和0.64倍;初始治疗方案含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的二线治疗方案的耐药突变是是含齐多夫定的0.37倍;感染CRF01_AE亚型毒株的耐药突变是感染CRF07_BC亚型毒株的1.34倍。成都平原、川东北、川西北、川南和攀西地区耐药率分别为45.41%、37.47%、54.84%、43.38和34.34%,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流行亚型CRF07_BC、CRF01_E、CRF08_BC和CRF85_BC耐药率分别为39.60%、48.55%、34.17%和44.27%,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川治疗6~12个月艾滋病患者病毒学失败的耐药率较高,耐药突变状况复杂多样,感染途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程、感染毒株亚型、初始治疗方案是治疗6~12个月病毒学失败患者发生耐药的影响因素,且各地区耐药发生和各亚型耐药突变特征不同。
- 袁丹张燕李一平李玲周玚苏玲叶黎杨洪梁姝
- 关键词:HIV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耐药突变
- 凉山州2011-2015年哨点监测孕产妇HIV-1感染率及新发感染率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在凉山州孕产妇人群中开展1型艾滋病病毒(HIV-1)新发感染检测,并估算该人群的HIV-1感染率和新发感染率,了解凉山州2011-2015年孕产妇人群HIV-1感染状况及防控策略探讨。方法用BED捕获酶免疫技术检测2011-2015年3个孕产妇哨点采集的HIV确证阳性样本,计算HIV-1在该人群中的感染率,并估算新发感染率,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共对5486例血样进行HIV-1抗体筛查,确证阳性243例,HIV-1感染率4.43%;新发感染24例,新发感染率1.13%[95%可信区间(CI):0.68~1.59]。χ^2趋势检验得到各年度新发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35,P=0.135)。结论 2011-2015年,凉山州孕产妇HIV-1感染率及新发感染率均处于较高水平,需进一步加强孕产妇人群的行为干预和监测工作。
- 杨洪肖琳谌茂刚苏玲罗映娟叶黎魏东兵袁丹周更生刘红露余佳梁姝
- 关键词:孕产妇
- 2016-2019年四川地区HIV-1抗病毒治疗患者治疗效果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9
- 2022年
- 目的分析2016-2019年四川地区接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抗病毒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耐药性。方法选取2016-2019年四川地区接受HIV-1抗病毒治疗半年以上且HIV-1载量检测>1000 cps/mL艾滋病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2016-2019年每年纳入耐药监测的研究对象依次为22552、41628、57745和101599例,对其进行RT-PCR和pol区基因检测,登录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在线分析查找耐药突变位点和突变种类,用Aliview构建基因进化树,并确定基因亚型。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不同年份的耐药性及不同亚型耐药突变位点的差异。结果2016-2019年四川地区艾滋病感染者病毒学失败率依次为24.91%(5617例)、14.02%(5838例)、11.72%(6769例)和11.54%(11725例),呈连续下降趋势(P<0.05),但部分市州如资阳、甘孜病毒学失败率呈上升趋势(P<0.05)。对2016-2019年艾滋病感染者中病毒学失败的样本进行耐药检测,成功获得序列分别为4602、4514、5731和9313例。2016-2019年四川地区艾滋病感染者发生耐药的主要亚型是CRF07_BC、CRF01_AE、CRF08_BC和CRF85_BC亚型,各亚型耐药率平均值为55.25%、27.19%、8.30%、3.74%。结论四川地区HIV-1抗病毒治疗工作总体保持较好水平,全省大部分地区病毒学失败率呈平稳下降趋势,但部分市州呈上升趋势或病毒学失败率高于10%,应注重该地区的抗病毒治疗管理工作,四川地区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应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及措施,防止耐药株的产生和传播。
- 张燕李一平周玚苏玲叶黎李玲杨洪梁姝袁丹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病毒治疗耐药检测耐药突变
- 四川省2010-2014年新报告的HIV感染者中新发感染情况分析被引量:22
- 2015年
- 目的了解四川省近年新报告1型艾滋病病毒(HIV-1)感染病例中,新发感染病例的流行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2014年各年第一季度,在四川省所有确证实验室检测确证为阳性的新报告病例的血清样本和相关信息,用BED发病捕获酶联免疫法(BED-CEIA)对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并根据社会人口学特征对新报告HIV病例及BED阳性病例分组并计算构成比,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010-2014年各年第一季度,四川省新报告病例9445例,新发感染病例(BED阳性)2222人,阳性率为23.53%。各年分别为1702、1403、1761、2011和2568例,BED阳性率分别为22.80%(388人)、23.88%(335人)、22.71%(400人)、22.53%(453人)和25.20%(646人)。各年新报告病例均主要为男性,汉族和彝族为主,教育程度为初中或以下为主。近年来,>50岁人群新报告病例比例呈现上升趋势,传播途径从2010年的注射毒品(48.11%)和性传播(46.83%)并行,到2014年以性传播为主(73.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0岁年龄组)、民族(彝族)和传播途径(男男性行为)均是新发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四川省青年、老年人群、彝族以及男男性行为人群中,HIV感染状况十分严峻,且存在快速传播危险,应加大防控力度。
- 苏玲肖林杨洪叶黎胡莹魏东兵边仕超袁丹周更生余佳刘红露秦光明梁莉梁姝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 分子传播网络技术在艾滋病传播性耐药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分析凉山州布拖县特木里镇、木尔乡和九都乡(后称“两乡一镇”)艾滋病耐药毒株传播情况,利用分子传播网络技术分析耐药毒株传播来源。方法采集2017年布拖县两乡一镇新报告未治疗的HIV-1感染者的血浆样本,扩增HIV-1 pol基因区蛋白酶和逆转录酶1.2 kb片段,进行耐药分析,同时应用HyPhy2.2.4与Cytoscape3.6.1软件与凉山州近年接受治疗且耐药患者的序列构建分子网络,分析耐药传播情况。结果在174份血样中获得119条(68.39%)有效分析序列,13例(10.92%)出现了耐药突变,其中CRF_08BC亚型毒株耐药率高于CRF_07BC亚型和C亚型毒株(χ2=6.884,P=0.032),地区、年龄、职业、婚姻、文化和传播途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11例(84.62%)CRF_07BC亚型毒株中,3例在分子网络中与治疗患者耐药序列成簇,2例K103N突变,1例Q58E突变,其中1例为家庭内传播,其余2例与成簇序列患者关系不详。结论布拖县两乡一镇艾滋病耐药率较高,达到中度耐药传播水平,运用分子传播网络技术,能进一步发现新报告耐药患者毒株的传播来源。
- 袁丹阿皮拉则杨淑娟苏玲李一平杨洪叶黎杨文刘红露梁姝
- 关键词:耐药
- 2011-2015年四川省艾滋病确证实验室交叉督导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分析四川省艾滋病确证实验室工作质量,查找影响确证实验室正常运行的危险因素,提高确证实验室质量控制水平,保证市州确证实验室对辖区内初筛实验室管理质量。方法制定交叉督导现场考评表,2011-2015年每年组织专家组对四川省艾滋病确证实验室进行现场考评,采用统计学logistic回归分析2011-2015年确证实验室正常运行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1-2015年分别有24、26、27、29和36家艾滋病确证实验室接受现场考评,分别有11家(45.83%)、18家(69.23%)、21家(77.78%)、17家(58.62%)和25家(69.44%)获得优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以下变量是实验室运行质量的影响因素,分别为:硬件管理、抗体检测规范性、外部对照和质控图、试剂耗材管理(P<0.05)。结论2011-2015年四川省艾滋病确证实验室整体运行良好,各实验室能正常的开展工作,基本满足了四川省艾滋病确证检测工作的需要。但仍需在硬件管理、抗体检测规范性、外部对照和质控图和试剂耗材管理等方面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水平,为今后四川省艾滋病筛查实验室水平提高和发展提供技术指导。
- 叶黎袁丹梁姝余佳杨洪苏玲刘红露周更生魏东兵裴晓方
- 关键词:艾滋病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