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斌
- 作品数:57 被引量:129H指数:5
- 供职机构: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杭州市医学重点专科专病项目杭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1例被引量:2
- 2018年
- 病例男,60岁。20天前出现阵发性下腹部隐痛、腹泻,每天3~4次,量中等,无黏液脓血。9天前出现高热,体温39.4°,伴畏寒寒战,表现为间歇热。既往患者饮酒40余年,五加皮酒、杨梅酒,每日半斤。体格检查:无特殊面容,腹部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粪常规+隐血:阳性,血常规:红细胞3.91×10 (12)L (-1),血红蛋白116 g/L,血小板209×10 9L(-1),白细胞5.4×10 9L (-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2.3%。
- 刘学竞侯东明杨斌
- 双能X线骨密度仪动态监测骨密度在椎体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仪动态监测骨密度在椎体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医院收治的实施康复治疗的椎体骨折患者1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监测情况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6)与对照组(n=66),观察组进行双能骨密度仪动态监测,对照组实施双能骨密度仪非动态监测,对两组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情况及治疗前后骨密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患者比例方面,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后观察组上述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密度情况方面,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观察组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椎体骨折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动态监测能够对其骨密度情况进行及时准确地反映,有助于患者康复治疗的疗效。
- 刘艳玲杨斌钟晓裕
- 关键词:双能X线骨密度仪动态监测骨密度椎体骨折
- 一种用于经皮穿刺活检针及射频治疗针固定的一次性托架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经皮穿刺活检针及射频治疗针固定的一次性托架,包括固定器、固定件、托架本体和底盘,所述底盘边缘处呈圆弧形,所述托架本体设置在所述底盘上表面一侧,所述托架本体与所述底盘之间形成...
- 孙建良程远杨斌周合山
- 文献传递
- 腔内治疗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症
- 目的:评估腔内治疗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并分享我们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4至2013.4行腔内治疗的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症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椎基底动脉缺血者13例,合并上肢缺血者26例...
- 方欣林乃弓黄昌拼解旭品杨斌
- 透明细胞型脑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4
- 2011年
- 透明细胞型脑膜瘤(clear cell meningioma,CCM)是一种少见的脑膜瘤亚型,好发于脊柱、桥脑小脑部位,患者发病年龄较轻,因肿瘤细胞的胞浆富含糖原呈透明状而得名。CCM的组织学结构特征为玻璃样变性的胶原混杂于温和的肿瘤细胞问,虽然组织学形态和善,但可呈侵袭性生长,
- 李晓徐如君周虹杨斌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免疫组织化学临床病理特征
-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头颈动脉CTA评价被引量:13
- 2007年
-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特征及头颈动脉CTA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脑梗死79例,TIA93例,采用头颈动脉CTA检查,分析其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特点及其与脑梗死类型的关系。结果:164例患者头颈动脉多层CTA图像满足诊断要求,125例显示有颅内外动脉狭窄,其中单纯脑动脉狭窄74例(59%)、单纯颈动脉狭窄32例(26%),颈和脑动脉狭窄并存19例(15%)。单纯脑动脉狭窄、颈和脑动脉狭窄并存发生率在脑梗死组较TIA组高,其中颈和脑动脉狭窄并存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大面积脑梗死及分水岭脑梗死的部位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侧别及Willis环有一定的相关性。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皮层区腔隙性脑梗死的部位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侧别间无明确相关性。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均较高。单纯脑动脉狭窄、颈和脑动脉狭窄并存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侧别及Willis环与脑梗死类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头颈动脉多层CTA可以同时准确评价颅内外动脉的病变情况,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杨斌吴最新俞一歆单艳娜牛国忠
- 关键词:脑血管障碍脑动脉疾病
- 胸部多层螺旋CT诊断肺淀粉样变性1例被引量:5
- 2002年
- 杨斌杨光钊
-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型及CT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观察CT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型及治疗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5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DR和CT检查,根据术中所见为金标准,随后对比其在诊断及术后评估中的优劣。结果CT确诊胫骨平台骨折55例,准确率为98.21%,DR确诊为胫骨平台骨折的有51例,准确率为91.07%,CT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准确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T解剖复位诊断效率高于DR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前诊断及术后评估中表现良好,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陈丽君杨斌盛子建
-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CT检查
- 术前CT在介入治疗急性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研究
- 急性出血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由外伤、医源性损伤、血管畸形、动脉瘤、恶性肿瘤破裂等引起。由于患者起病急骤,多伴有循环血容量不稳定,且临床常难以明确出血的具体部位。另外,部分患者就诊时病变诊断不明。因此,外科手术治疗非常困...
- 杨斌陈文辉周建余强宏王楚雄朱大荣王晓燕
- 关键词:介入治疗
- 文献传递
- 术前CT在介入治疗急性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研究
- 杨斌陈文辉周建余强宏王楚雄朱大荣王晓燕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