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花

作品数:22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氧化碳
  • 6篇气体
  • 6篇二氧化碳
  • 6篇二氧化碳气体
  • 4篇冷阱
  • 4篇离子
  • 4篇离子源
  • 4篇控制系统
  • 3篇有机碳
  • 3篇元素分析仪
  • 3篇溶解有机碳
  • 3篇示踪
  • 3篇流速
  • 3篇
  • 3篇超微
  • 2篇溶解无机碳
  • 2篇三通阀
  • 2篇示踪研究
  • 2篇无机碳
  • 2篇骨头

机构

  • 22篇中国科学院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西安地球环境...
  • 1篇黔南民族师范...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2篇杜花
  • 16篇程鹏
  • 11篇付云翀
  • 11篇卢雪峰
  • 7篇熊晓虎
  • 6篇吴书刚
  • 6篇周卫健
  • 5篇牛振川
  • 4篇黄春海
  • 4篇刘起
  • 2篇范煜坤
  • 1篇武振坤
  • 1篇陈宁
  • 1篇赵晓雷
  • 1篇张雪莲
  • 1篇宋少华
  • 1篇仇士华
  • 1篇李琳琅
  • 1篇钟建
  • 1篇程海

传媒

  • 6篇地球环境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考古
  • 1篇中国岩溶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原子能科学技...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7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贵州双河洞晚更新世大熊猫化石高度聚集现象及其意义
2021年
贵州双河洞是亚洲第一长洞,该洞先后分辨出近30多具大熊猫个体化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完整大熊猫化石最多的洞穴。其中一支洞中竖井下方至少聚集了10余具个体化石。以此为研究对象,结合洞道发育形态特征及化石埋藏学特征,初步推测出这些大熊猫深入该支洞内经由竖井跌落并死亡的过程,表明喀斯特洞穴可以为大熊猫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及化石保存环境。选取一例化石表面沉积的碳酸钙样品进行了铀系法测年,表明该个体至少生活在5.1万年前;对另一例个体的牙齿化石进行AMS14C测年,发现其生活在距今2.5万年左右,推断该洞道中大熊猫主要生活在晚更新世时期。
王德远高占冬黎有为JEAN BOTTAZZI杜花傅良同赵祖伦宁有丰程海周文龙
关键词:牙釉质
我国城市大气化石源CO2的14C示踪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20年
化石燃料等排放是大气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而城市是碳排放研究的热点区域。获取化石源CO2(CO2ff)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以为政府的宏观决策及参与国际碳减排谈判提供重要的科学数据。近十年来我国科技人员在运用14C示踪城市大气CO2ff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通过大气、树轮和一年生植物样品14C的分析,获得了不同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CO2ff的变化特征,发现北方城市是减排的重点。CO2ff与PM2.5关系的研究表明,控制大气污染物可以同时降低CO2ff排放,存在减排的协同效应。WRF-CHEM模式模拟分析了关中地区CO2ff的传输,并结合Δ14CO2和δ13C对CO2ff的来源进行解析,发现西安CO2ff主要来源于本地燃煤的排放。14C示踪获得的CO2ff浓度与统计的碳排放量变化趋势和幅度基本一致,可以相互校验,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为此建议尽快建立我国城市大气Δ14CO2观测网,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推进这项研究,服务于国家碳减排任务。
周卫健吴书刚吴书刚程鹏熊晓虎侯瑶瑶程鹏杜花陈宁卢雪峰牛振川刘林
关键词:源解析碳减排
逐级温度热解法在黄土古土壤样品^(14)C测年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利用已知可靠年代的黄土古土壤样品,采用逐级热解的方法,获取不同温度下的热解组分,运用加速器14C测年技术,测试各个组分的14C年龄,探讨获得可靠测年组分所需的逐步解热的实验条件。研究表明,逐级热解过程中,100℃~600℃温度段的热解挥发组分为年轻碳,而600℃~800℃温度段热解残余物(Py-R)则为老碳,600℃~800℃热解挥发组分(Py-V)是黄土-古土壤14C测年的可靠组分。
程鹏吴书刚杜花陈清敏卢雪峰
关键词:黄土古土壤
高速高效的溶解无机碳和溶解有机碳共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试验装置领域,尤其涉及高速高效的溶解无机碳和溶解有机碳共测装置。包含样品罐,所述样品罐连接反应容器,所述反应容器连接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含内置的水冷系统,所述冷却装置封闭并且伸出管道连接二氧化碳真空收集...
程鹏杜花范煜坤
文献传递
西安加速器质谱仪的运行和工作状况被引量:3
2008年
西安加速器质谱仪(Xi’an-AMS)于2006年8月正式投入运行。在近两年的分析测试中,仪器运行正常,成功测试了14C1、0Be2、6Al和129I等共2 741个待测样品,对外测试服务占总测样品数比例达50%。为进一步优化仪器的测试性能,提高测样效率,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与荷兰高压静电公司(HVEE)合作,对原有离子源部分进行升级改造,并对计算机控制部分做了优化。改造后的离子源头可以长时间稳定运行,且在14C测量中未发现记忆效应。
武振坤卢雪峰赵晓雷赵稳年刘起于学锋黄春海李琳琅杜花周卫健
关键词:离子源控制系统
一种二氧化碳气体超微流速控制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气体超微流速控制系统,包括单向阀、离子源与质量流量计,其中所述单向阀的进口处设有二氧化碳进气管,单向阀的出口处设有第一三通阀,所述质量流量计与第一三通阀的另一侧相连,质量流量计的另一侧设有氦气进气...
付云翀程鹏杜花刘起黄春海
文献传递
一种自动连续流<Sup>14</Sup>C样品前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连续流<Sup>14</Sup>C样品前处理装置,涉及一种样品前处理系统,包括泵体单元、样品池单元和回收单元,所述样品池单元包括瓶体、瓶盖、过滤膜和多孔漏斗,所述瓶盖为一螺纹开口塑料盖,顶部设有可...
杜花程鹏熊晓虎卢雪峰
文献传递
一种适用于二氧化碳在线测量的气体处理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二氧化碳在线测量的气体处理系统,涉及测量技术领域,包括二氧化碳气体分离收集单元和微量控制注入单元,二氧化碳气体分离收集单元包括第一二位六通选择阀,第一二位六通选择阀分别连接元素分析仪、二氧化碳分子筛...
杜花付云翀程鹏
文献传递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中谱带宽与溶质结构参数关系的研究
:研究溶质在反相色谱中谱带宽度与溶质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 方法: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中,以甲醇-水为流动相,在不同的甲醇浓度和不同的流动相流速时分离苯、甲苯、萘、联苯四种非极性小分子溶质,研究了在流动相流速一定的条...
杜花刘鹏耿信笃
关键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西安市2016-2017年大气化石源CO2的14C示踪研究与来源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14C是研究城市中化石能源碳排放状况的有效手段;认识化石源CO2(CO2ff)的主要来源将有利于针对性地制定减排方案。本文利用分子筛主动吸附采样方法对西安市大气CO2行了连续积时采样,并利用AMS-^14C示踪方法,研究了西安市2016-2017年CO2ff的浓度变化,同时基于CO2ff与大气污染物的同源性,对CO2ff的主要来源进行了定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西安大气△^14C季节变化显著,变化范围是(-1.00±2.84)‰-(-187.25±3.62)‰,平均值为(-63.20±17.35)‰,相对于2012-2013年的平均值(-41.3±27.4)‰有明显的下降。CO2ff变化范围是(6.91±1.94)-(105.60±3.09)μmol·mol^-1,呈显著的夏季低、冬季高的季节变化特征,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CO2ff与SO2及NO2浓度总体上呈相同的季节变化特征,但与两者的相关性存在季节差异:在春夏季,CO2ff与SO2(R2=0.47,p<0.01)的相关性较强;而在秋冬季,CO2ff与NO2(R2=0.73,p<0.01)的相关性更为显著。可能是由于大气扩散条件的改变使得采样点CO2ff的主要来源发生了变化。春夏季节,大气扩散条件较好,采样点化石源CO2可能主要受到工业燃煤(高空排放)的影响,而秋冬季节,受到不利于扩散的气象条件的影响,化石源CO2可能主要受到采样点周围交通源(近地面排放)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为CO2ff的源解析研究及大气CO2样品采集提供参考。
侯瑶瑶周卫健程鹏程鹏周杰熊晓虎杜花周杰付云翀
关键词:分子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