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人CIK细胞对宫颈癌细胞杀伤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观察健康人的CIK细胞对宫颈癌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活性,并对其杀伤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为宫颈癌的过继免疫治疗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离获得健康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各种细胞因子体外诱导成CIK细胞,流式细胞仪对细胞作动态表型分析;用MTT法检测CIK细胞对宫颈癌细胞HeLa的细胞毒活性,用DNA凝胶电泳检测CIK细胞诱导HeLa细胞凋亡情况,用RT-PCR技术检测杀伤前后宫颈癌细胞Fas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健康人CIK细胞对HeLa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活性,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及效靶比的增加其杀伤活性逐步增加;DNA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经CIK细胞作用后HeLa细胞DNA被降解,在DNA凝胶电泳图上呈现特异的梯状条带(DNA Ladder);RT-PCR结果显示经CIK细胞作用后HeLa细胞中Fas mRNA基因表达上调。结论:健康人CIK细胞对宫颈癌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癌细胞Fas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直至死亡。为临床应用CIK细胞治疗宫颈癌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依据。
- 要跟东霍红旗李鹏刘爱民
- 关键词:健康人CIK细胞宫颈癌PCR
- 检测癌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评估化疗药物敏感性的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基于众多文献报道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化疗药敏测定中癌细胞抑制率与外周血淋巴细胞抑制率呈正相关性,探讨MTT法预制检测板在检测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药物敏感性中的价值,以指导临床化疗用药。方法应用泰伦公司生产的预制检测板,对75例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20种药物的药敏检测,操作方法按说明书进行。结果39例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由高到低前5名依次为:卡氮芥(BCNU),紫杉醇(PTX),阿霉素(ADM),长春瑞滨(NVB)和表阿霉素(e-ADM);25例乳腺癌患者血淋巴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前5名依次为BCNU,PTX,NVB,ADM和米托蒽醌(MIT);11例胃癌患者血淋巴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前5名依次为PTX,ADM,BCNU,eADM和阿糖胞苷(Ara-C)。结论该MTT法预制检测板适用于癌患者药物敏感性试验,对临床癌患者个体化化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 霍红旗刘爱民李鹏王海东
- 关键词:抗肿瘤化疗药物敏感试验淋巴细胞
- 健康人和肝癌患者CIK体外增殖能力及对原代肝癌细胞抗肿瘤作用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源自健康人和肿瘤患者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体外增殖能力及对原代肝癌细胞的抗肿瘤作用的差异,进一步了解CIK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分离健康人和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细胞因子激活诱导培养为CIK,流式细胞分析检测CIK免疫表型;用机械研磨法将新鲜肝癌组织标本分离成单细胞悬液;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两种CIK对原代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健康人和肝癌患者的CIK中CD3^+CD56^+双阳性细胞数量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健康人CD3^+CD56^+双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在细胞因子诱导的第1、7、14天分别为1.053%±0.22%、25.36%±2.19%和55.12%±1.99%,均高于肝癌患者。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健康人CIK体外扩增能力高于肝癌患者(P〈0.05),第1、7、14天3个时间点CD3^+CD56^+双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人和肝癌患者CIK对原代肝癌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与效靶比、作用时间有关。CIK与原代肝癌细胞作用24h后,在10:1、20:1和40:1等3个效靶比条件下,健康人CIK的细胞毒活性在不断增加,并且均高于肝癌患者(P〈0.05);CIK与原代肝癌细胞作用48h小时后,在3个效靶比条件下,健康人CIK的细胞毒活性依次升高,并均高于肝癌患者(P〈0.05)。结论源自健康人和肝癌患者的CIK对原代肝癌细胞都有细胞毒作用,但健康人CIK的增殖能力和细胞毒活性均高于肿瘤患者,因此,健康人来源的CIK可能具有更强的肿瘤杀伤作用。
- 要跟东霍红旗李鹏刘爱民
- 关键词:抗肿瘤药
- CIK细胞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 要跟东刘爱民霍红旗赵运果苏丽张灿王海东胡永利张继光李鹏
- 课题研究如何于体外有效地培养肿瘤患者的CIK细胞,通过多代的传代培养使其数量达到足够的数量级,能够有效地应用于肿瘤的治疗,从而达到提高肿瘤患者的身体素质、改善生存质量、预防肿瘤扩散及复发等一系列目的。肿瘤的传统治疗手段,...
- 关键词:
- 关键词:肿瘤治疗生物治疗免疫系统
- 双表型急性白血病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检测结果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双表型急性白血病(BAL)的免疫表型。方法采用四色FCM检测23例(BAL)患者的免疫表型。结果23例BAL患者中有10例(43.4%)表达cCD3,16例(69.6%)表达cCD79,20例(87.0%)表达cMPO,14例(60.9%)表达TdT,19例(82.6%)表达CD34,20例(87.0%)表达CD117,同时表达髓系和B系抗原者13例(56.5%),均共同表达cCD79和cMPO;同时表达髓系和T系抗原者7例(30.4%),均共同表达cCD3和cMPO;同时表达T系和B系抗原者3例(13.04%),均共同表达cCD,和cCD79。结论cCD3、cCD79、cMPO为系列特异性抗原标志,对诊断及鉴别BAL具有重要意义,FCM是日前诊断BAL特异可靠的方法,在临床白血病治疗和预后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要跟东霍红旗李鹏刘爱民
- 关键词:免疫表型分型流式细胞术
- CIK细胞体内外抗宫颈癌HeLa细胞活性的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的体内外抗宫颈癌HeLa细胞活性。方法:收集8名健康献血者和8名宫颈癌患者的新鲜外周血,分别通过常规方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应用相应细胞因子体外诱导分化出CIK细胞,动态观察CIK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细胞表型和对HeLa细胞的杀伤活性;在BALB/c裸鼠皮下接种效应细胞,观察宫颈癌患者CIK细胞对接种HeLa细胞的荷瘤鼠的抑瘤作用,同时设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s,LAK)和PBMC细胞作为对照。结果:源于健康人和宫颈癌患者的CIK细胞间的增殖活性无明显区别(P>0.05)。表型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来源的CIK细胞中CD3^+CD56^+双阳性细胞均得到了大量扩增,宫颈癌患者CIK细胞中CD3^+CD56^+双阳性细胞在实验开始前约占0.13%,到实验后第28天上升到25.8%。体外实验表明,宫颈癌患者的CIK细胞杀伤宫颈癌HeLa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明显高于PBMC细胞。裸鼠体内实验表明,宫颈癌患者CIK细胞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其抑瘤率可达80.6%,高于LAK细胞的59.1%和PBMC细胞的38.3%(P<0.01)。CIK治疗后肿瘤体积明显比空白对照组缩小(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CIK细胞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抗宫颈癌细胞活性,有可能用于临床上宫颈癌的过继性免疫治疗。
- 刘爱民霍红旗李鹏张灿王海东
- 关键词:CIK细胞宫颈癌抗肿瘤过继性免疫治疗
- 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CIK细胞及淋巴细胞水平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CIK细胞水平变化及CIK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水平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鳞癌20例,腺癌12例)化疗2 w后外周血CIK细胞及CIK治疗前后淋巴细胞水平变化.首先采用PC(紫杉醇+卡铂)方案对病人进行化疗,在化疗前及2 w后观察其外周血CIK细胞水平的变化.化疗疗程结束2个月后采用CIK治疗,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水平的变化.结果 32例患者化疗后外周血CIK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化疗前平均为7.18±1.26,化疗后平均为4.02±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K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T,Th,Ts,NK)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其平均值分别为55.04±9.17,23.22±5.19,24.32±4.33,1.06±0.32和15.55±4.66;治疗后为62.30±10.23,31.21±8.18,31.02±6.23,1.31±0.55和19.32±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细胞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治疗前及治疗后平均值分别为14.43±3.69和15.65±2.87,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CIK细胞不仅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还能够提高肿瘤病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 要跟东霍红旗李鹏刘爱民张灿
- 关键词:肺癌流式细胞术淋巴细胞
- 急性髓系及混合型白血病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检测结果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研究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在急性髓系自血病(AML)及混合型白血病(MAL)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四色FCM对52例AML和7例MAL患者进行免疫表型检测.结果 52例AML患者以系列专一表达为主,主要表达CD13(94.2%),CD117(90.4%),cMPO(90.4%),CD33(86.5%),CD34(57.7%),HLA-DR(53.8%).7例MAL中髓系/B系(M/B)混合3例,均表达CD13,CD34,CD117,CD10,CD19,cMPO,cCD79a髓系/T系(M/T)混合2例,均表达CD13,CD117,CD33,CD34,CD5,CD7,cMPO;B系/T系(B/T)混合2例,均表达CD5,CD7,CD10,CD19,CD20,CD34.且与形态学和组织化学诊断具有高符合率.结论 FCM能够提高AML和MAL的确诊率,对该类白血病的明确诊断及分型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要跟东霍红旗李鹏刘爱民
-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白血病混合细胞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型
- 健康人和胃癌患者组织中CIK细胞抗肿瘤作用的观察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健康人和胃癌患者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原代癌细胞的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差异,进一步了解CIK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分离健康人和胃癌患者自身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加入鼠抗人CD3 McAb、基因重组人IL-1α、IFN-γ、IL-2,经体外培养诱导为CIK细胞;手术留取的新鲜胃癌组织用机械研磨法分离成单细胞悬液;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2种CIK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健康人的CIK细胞较胃癌患者自身的CIK细胞的体外增殖力强,第1天表达CD3+/CD56+的细胞健康人占(1.064±0.22)%,癌患者占(1.031±0.13)%;而经细胞因子刺激后的第7天健康人占(28.66±2.00)%,癌患者占(17.63±2.22)%;14 d后分别占(57.14±1.96)%和(48.53±2.19)%(P<0.05);其杀伤肿瘤的能力也远远高于患者自身的杀伤能力。结论:健康人和胃癌患者的CIK细胞对原代癌细胞都有细胞毒的作用,健康人的CIK细胞无论增殖能力和细胞毒的活性都远高于肿瘤患者自身的CIK细胞。
- 要跟东霍红旗李鹏刘爱民
- 关键词:MTT法CIK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进展期胃癌术后CIK细胞联合化疗的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评价CIK细胞联合化疗用于进展期胃癌术后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进展期胃癌患者76例,分为CIK细胞与化疗联合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观察血培养和输注过程患者的临床情况以评价CIK细胞输注的安全性,流式细胞分析检测体内T细胞亚群,比较临床近期疗效,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无瘤生存期、总生存期。结果自体CIK细胞治疗过程中个别病例主要出现低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未见明显毒不良反应;CIK细胞输注后CD4+/CD8+比值增高,NK表达比率增高(P<0.05);近期临床疗效,CIK与化疗联合治疗组客观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单纯化疗组(41.03%vs 18.92%,61.54%vs 56.76%),(P<0.05);单纯化疗组术后中位无瘤生存期低于联合治疗组(P<0.05);单纯化疗组术后总中位生存期为36个月,联合治疗组为39个月。结论 CIK细胞与化疗联合治疗是进展期胃癌术后的有效治疗手段,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得到改善,近期疗效明显,并且可延长患者无瘤生存期。
- 要跟东霍红旗李鹏刘爱民王海东张灿
-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过继免疫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