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新伟

作品数:66 被引量:557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化学工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1篇历史地理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2篇遗址
  • 19篇考古
  • 13篇史前
  • 12篇考古学
  • 12篇古学
  • 11篇仰韶文化
  • 9篇西坡遗址
  • 7篇陶器
  • 6篇石器
  • 6篇庙底沟类型
  • 5篇玉器
  • 5篇彩陶
  • 4篇宇宙观
  • 4篇石器时代
  • 4篇鸟纹
  • 4篇良渚文化
  • 4篇墓地
  • 4篇居址
  • 4篇考古学文化
  • 4篇贵族

机构

  • 64篇中国社会科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河南省文物考...
  • 3篇河南省文物考...
  • 2篇北京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中国建筑设计...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浙江省文物考...
  • 1篇陕西历史博物...
  • 1篇广西文物工作...
  • 1篇敖汉旗博物馆
  • 1篇西安市文物保...

作者

  • 64篇李新伟
  • 6篇马萧林
  • 5篇李伟东
  • 5篇鲁晓珂
  • 3篇张雪莲
  • 3篇杨海青
  • 2篇仇士华
  • 2篇傅宪国
  • 2篇郭志委
  • 2篇钟建
  • 2篇李珍
  • 2篇赵新平
  • 1篇秦岭
  • 1篇陈超
  • 1篇邵国田
  • 1篇周振宇
  • 1篇张东
  • 1篇赵志军
  • 1篇赵辉
  • 1篇付永旭

传媒

  • 18篇考古
  • 9篇南方文物
  • 7篇中原文物
  • 2篇东南文化
  • 2篇文物
  • 2篇华夏考古
  • 2篇考古与文物
  • 2篇江汉考古
  • 2篇中国科学:技...
  • 1篇人民论坛
  • 1篇自然科学史研...
  • 1篇文物世界
  • 1篇四川文物
  • 1篇新华文摘
  • 1篇人类学学报
  • 1篇中国史研究动...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世界历史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2
  • 8篇2021
  • 1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史前“天极宇宙观”溯源
2024年
《楚辞·天问》中:“圜则九重,熟营度之?”“翰维爲系?天极焉加?”记载了先秦时的宇宙观,说的是天为圆形,有九层;天上有网络,以天极为中心枢纽;天体围绕天极旋转。这种强调天极在宇宙秩序中的核心地位的宇宙观,可以称作“天极宇宙观”。
李新伟
关键词:《楚辞·天问》宇宙观
陶寺墓地彩绘陶器上的鸟纹被引量:5
2021年
彩绘陶为陶寺文化等级身份的重要标志。陶寺遗址墓地中蟠龙纹盘仅见于一类墓,有较复杂图案的彩绘陶仅见于一类墓和二类墓地甲型和乙型墓。目前对于陶寺墓地出土的壶、瓶、折腹盆等器物上的复杂纹饰尚无深入研究,本文提出这些纹饰均为各种形式的鸟纹。这些鸟纹的形态可以追溯到红山文化、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和崧泽文化。陶寺鸟纹继承了庙底沟类型的传统,也受到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晚期和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影响。
李新伟
关键词:陶寺文化彩绘陶鸟纹
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中的袁复礼
2007年
袁复礼是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中最重要的中国学者,科技史学者对袁复礼在考查团中工作的评述,多集中于他在古生物方面的重大发现。文章着重对其在考查团成立前的考古工作,考查团组建过程中的角色以及在担任中方团长后发挥的作用做一简要评述。文章指出,袁复礼的西方留学背景和在考查团成立前的考古工作经历使他成为参与考查团工作的最佳人选;以他为代表的温和派为考查团最终成功组建做出了建设性贡献;自1929年代理中方团长后,他又为考查团在新疆的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付出了巨大努力。
李新伟
关键词:西北科学考查团袁复礼
中原地区庙底沟时期农业生产模式初探被引量:30
2020年
中原地区庙底沟时期(6000~5500 a B.P.)是中国北方旱作农业发展,农业社会建立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中原地区出现了文化面貌大范围统一的庙底沟文化,长期以来对于该文化农业生产模式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通过系统的植物考古浮选法(以植物种子、果壳、木炭等为研究对象的大植物考古研究方法),在中原地区庙底沟时期杨官寨遗址和西坡遗址获取了丰富的炭化植物遗存.两处遗址共采集、分析了160份浮选样品,共获得3403粒炭化植物种子,包括1597粒粟(Setaria italica),414粒黍(Panicum miliaceum),少量大豆(Glycine max)和稻米(Oryza sativa),以及1460粒包括狗尾草(Setaria viridis)、豆科(Leguminosae)、藜(Chenopodium album)等在内的非农作物遗存.通过两处遗址出土炭化植物遗存,结合其他庙底沟时期中原地区遗址植物考古研究显示,中原地区庙底沟时期的农业生产模式为较为典型的旱作农业传统,粟、黍类小米为最重要的农作物资源;稻米发现数量虽然很少,但是不论各聚落等级规模,几乎都有发现;大豆仅在个别遗址有发现,并不普及.杂草方面以狗尾草、豆科种子和藜为主,其他杂草数量很少.中原地区庙底沟时期农业发展具有明显的一致性,这一特点与庙底沟文化各遗址较为统一的文化面貌相契合.而通过与周边区域农业特点的比较,又可以观察到该区域的独特性,比如粟在中原地区的重要性要高于周边其他旱作农业传统区域,也许从一方面也反映了庙底沟文化核心区域的古代人群对更为高产粟的需求程度要更高,与其较高的遗址数量、规模和人口密度相符合;而稻米在庙底沟文化遗址中也普遍存在,尽管出土数量都比较有限.通过遗址出土农作物遗存与可食用非农作物遗存比例分析,以及相关动物考古研究,庙底沟时期的诸遗址已经明显以农耕生产为主要经济模式,家养动物和农作物资源
钟华李新伟王炜林杨利平赵志军
关键词:西坡遗址
红山文化玉器与原始宇宙观
自1973年夏辽宁阜新胡头沟墓地发现后,红山文化玉器逐渐被学者认识,并得到了广泛关注,相关的研究精彩纷呈。对于红山玉器含义的推测是最容易引人遐想的题目,有关的论述也就最丰富多彩,歧见也最多。史前时代意识形态的分析本来就是...
李新伟
关键词:红山文化玉器红山玉器考古学文化
文献传递
河南灵宝市西坡遗址2006年发现的仰韶文化中期大型墓葬被引量:25
2007年
河南灵宝地处仰韶文化中期的核心地带,聚集了众多大型中心性聚落,西坡遗址面积达40万平方米,是其中保存最为完好者之一。自2000年第一次发掘以来,该遗址因大型房址①、壕沟、墓地②、大型墓葬和成批玉器③的发现日渐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在2005年4~7月的第五次发掘中,发现了该遗址的墓地,共揭露仰韶文化中期晚段墓葬22座,出土玉器10余件。其中最大的墓葬M8长3.95、宽3.09、深2.35米,随葬有骨箍、长22.9厘米的玉钺、陶大口缸等特殊遗物。这是在仰韶文化中期的核心地区第一次发现该时期墓葬,尤其受到学术界关注。为了对墓地的情况作进一步了解,2006年3~5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西坡遗址进行了第六次发掘,位置在2005年发现的墓葬区的西部和北部,揭露面积约1600平方米,发现大型墓葬2座,其他中、小型墓lO座。出土随葬品有陶器、骨器、石器、玉器等。各墓葬的年代与2005年发现的墓葬相当,同属仰韶文化中期晚段。现将其中2座大型墓葬M27、M29的情况简单介绍如下。
李新伟马萧林杨海青
关键词:西坡遗址墓葬
“西阴纹”的解读被引量:2
2021年
1926年,李济先生发掘西阴村遗址,将一种有弯角状空白的彩陶纹饰称为“西阴纹”。此类纹饰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的典型纹饰,学者对其起源和内涵多有讨论。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弯角状空白表现的是鱼体和鱼头内的空间,其中的弧边三角+圆点、弧线+圆点和弧形+圆点都是鸟纹的图案化表现。因此,“西阴纹”表现的是同为卵生的鸟在鱼体内的孕育和化生,是自半坡类型晚期即开始流行的鱼鸟组合主题的简化表现方式。
李新伟
关键词:仰韶文化彩陶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
地理信息系统支持的兴隆洼文化手工业生产专业化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对考古遗址内遗物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是研究手工业生产专业化的重要手段。将兴隆洼文化南台子、白音长汗遗址发掘资料数字化,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遗物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显示出遗址内石器和石料的分布具有不均衡性,这说明初级的专业化生产可能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即已发生。
李新伟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兴隆洼文化
库库特尼—特里波利文化彩陶与中国史前彩陶的相似性被引量:6
2019年
库库特尼—特里波利文化是分布在黑海西部和北部的重要史前文化,时代与中国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和马家窑文化马家窑期大体相当,而且在彩陶纹饰和器型上都与其有很高度的相似性。本文对库库特尼—特里波利文化的基本文化内涵和分期进行了介绍,列举了其彩陶与庙底沟类型和马家窑期彩陶的多种相似性。因为在此两大文化体之间的中亚地带没有发现可以起到桥梁作用的文化,还难以断定这样的相似性是文化交流的结果,但造成相似性的原因和两大文化体不同的发展历程都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李新伟
关键词:庙底沟类型马家窑文化彩陶中西交流
河南灵宝市西坡遗址墓地2005年发掘简报被引量:26
2008年
西坡遗址位于河南省灵宝市阳平镇西坡村西北,坐落于铸鼎原南部,北距黄河约8公里。南距秦岭山脉北坡约4公里,东、西两侧分别为沙河的支流夫夫河与灵湖河,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456475米,四周多为断崖。现存面积约40万平方米(图一)。
马萧林李新伟杨海青
关键词:西坡遗址墓地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