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灵
- 作品数:15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淮阴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李文灵书法
- 2021年
- 李文灵
- 高等院校美术设计专业融入地方文化创意产业路径研究——以淮安某高校为例被引量:1
- 2022年
- 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学术环境等优势,为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高校美术设计专业紧密围绕城市文化发展战略,依托项目有效融入地方文化创意产业,还可以借助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特色文化研究等,打造文化创意产业潜在市场,形成产业链。高校美术设计专业融入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前景广阔,需要抓住地方文创产业发展机遇,由点带面多角度融入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不断提升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层次,丰富文化创意产业内涵,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共赢。
- 金建荣李文灵周平史洪波
- 关键词:高校美术设计专业文化创意产业
- “尽势”与“拓而为大”——“掌指”“肘腕”之法要义寻绎被引量:2
- 2019年
- 因字之大小差异对"二王"笔法的阐释衍绎出不同内涵,刘有定以"掌指""肘腕"法为论,掌指法之要义在尽势,凌空取势、拓开笔锋继之执运之变可锋势备全,拗腕左右转侧,兼具扭转之捩意,可尽"体势"之变。王铎"拓而为大"之论道尽肘腕之法的关键,展大书写中坚守"转之为体"而续羲献血脉不断,以"转之变化为用",使体势奇变、笔画延展之际婉而有节。合此可见字之大小差异间"二王"笔法衍绎的理路。
- 李文灵
- 新理异态 备体知用——碑派笔法衍绎的一个视角被引量:2
- 2018年
- 清代碑学思潮与晚明求奇尚异之风有一脉相通处,董其昌与王铎均以"笔之运动法"为关捩言笔法之体和变化之用,康有为对碑派笔法的析论则从审美特质的视角强调"备体知用",比照三者,可窥碑派笔法衍绎的内理及得失之一斑。
- 李文灵
- 关键词:笔法
- 董其昌“以势为主”笔法观辨析被引量:3
- 2009年
- 董其昌对传统笔法有深入的探求,对晋人笔法见解独到。米芾书宗二王,以"锋势备全"诠释了对晋人笔法的认识,董其昌于米芾别有会心,视其为重要的取法对象,从米芾处参得"无一实笔"与"无垂不缩、无往不收"的笔法要领,其关捩为"以势为主"。董其昌视"以势为主"为"关捩子",对晋人笔法有了"自起自倒、自收自束"、"转左侧右"、"似奇反正"等深刻的认识。
- 李文灵
- 关键词:中国书法史书法创作
- 如见挥运开心智——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实施背景下中小学书法临摹教学的思考
- 2017年
- 2013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强调了中小学书法教学要突出书写能力、审美情趣、文化自信、爱国情怀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临摹是书法教与学的基本方式,承载着养成课程核心能力的任务。中小学书法临摹教学应围绕提升学生观察、分析、体验以及对运笔动作的掌控能力之主旨展开课堂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由形及理,明理而自运,突破现行教学中存在着的'描摹画形'现象而导致的学生临摹练习与日常书写脱节的瓶颈,方可开启学生心智,进而提升书写能力,深化对书法知识的理解,提高欣赏水平,落实《纲要》提出的核心素养。
- 李文灵
- 关键词:临摹创新课程
- 李文灵作品
- 2009年
- 李文灵
-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实施背景下对高师书法公共课程教学的思考被引量:3
- 2018年
-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师范院校要重视培养师范生的书法教育能力",对高师书法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应该本着"书写训练与审美赏析并重、课堂教学与课后训练一体"的原则,促进学生"书法教育能力"的自我提升。
- 李文灵
-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书法课程设置教学设计
- 笔法“分合观”辨析
- 2010年
- 对二王笔法的追求与阐释代不乏人。董其昌以"势"立论,可谓真知灼见;倪后瞻师承董其昌,对"势"有会心处,且以"要笔笔分得清,要笔笔合得浑"之"分合观"对笔法作进一步解析;包世臣于"形质"求笔法,欲"当于目而有据",过度的解析,反而与王字笔法真谛转去转远。笔法的"分合",因大字书写实践,有其合理的一面,然而,重"分"轻"合",则是形成对王字笔法异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 李文灵
- 关键词:笔法包世臣分合形质运笔辨析
- 包世臣“异化帖学”笔法观寻绎
- 2019年
- 包世臣论笔法既有源起于二王笔法解析的视角,亦有基于碑学思想对运笔动作的演绎,二者杂糅.将其与帖学观念观照下的笔法解析相比较可见于"锋势""留笔""形质与性情"几方面的认识忽略了"以势为主"之拏把,于一超直入式的笔法之动作印合貌合神离,这既是对帖学笔法观的异化也可见碑学所尚以形论书之端倪.
- 李文灵
- 关键词:离析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