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俊良

作品数:14 被引量:19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5篇四川盆地
  • 5篇盆地
  • 5篇嘉陵江组
  • 4篇盐岩
  • 4篇碳酸
  • 4篇碳酸盐
  • 4篇碳酸盐岩
  • 4篇气田
  • 4篇磨溪气田
  • 4篇嘉二段
  • 3篇三叠
  • 3篇气藏
  • 3篇气水
  • 3篇气水分布
  • 3篇勘探
  • 2篇灯影组
  • 2篇地层
  • 2篇须家河组
  • 2篇须家河组气藏
  • 2篇三叠世

机构

  • 12篇中国石油天然...
  • 6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12篇李俊良
  • 4篇谭秀成
  • 3篇龚昌明
  • 3篇杨金利
  • 3篇周彦
  • 3篇刘宏
  • 3篇林建平
  • 2篇阮基富
  • 2篇李倩
  • 2篇张连进
  • 2篇蒋裕强
  • 2篇姚宴波
  • 2篇易劲
  • 2篇车国琼
  • 2篇何秀琼
  • 1篇朱讯
  • 1篇周宏
  • 1篇罗玉宏
  • 1篇赵异华
  • 1篇徐伟

传媒

  • 3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磨溪气田嘉二段多层水侵气藏气水分布特征研究
四川盆地磨溪气田嘉陵江组第二段主要发育低孔、低渗的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多层、非均质性强、气水关系复杂的特征,气藏出水影响了开发效果及储量的有效动用,研究该气藏气水分布特征是制定整体治水对策、提高有水气藏采收率的基础。通过地...
阮基富张连进李俊良易劲梁宇晨
关键词:磨溪气田嘉陵江组气水分布水侵
广安地区须家河组气藏成藏条件被引量:36
2007年
广安地区是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最具勘探潜力的区块之一,也是目前的重点勘探区块。2006年该区已提交天然气三级储量共计1454.75×108m3,其中探明储量近800×108m3。因此,该区的成功勘探经验和研究成果对于整个四川盆地的油气勘探都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为此,综合地震、地质、钻井、测井等研究成果,对该区须家河组气藏的烃源条件、储层特征、古今构造特征、裂缝特征以及上述诸要素匹配关系等成藏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该区须家河组气藏的成藏具备以下有利条件:①丰富的烃源;②储层或裂缝发育;③有利的古今构造;④多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同时指出,油气富集成藏主要受储层或裂缝发育程度的控制,平面上高储能系数区为油气相对富集成藏区;而储层及裂缝发育区与古、今构造圈闭叠合区则为油气富集成藏的最有利区。
车国琼龚昌明汪楠宋红玲李俊良
关键词:晚三叠世气藏形成复合圈闭勘探区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热液白云岩储集相被引量:12
2017年
四川盆地中部(简称川中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是近几年该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点目标之一,尤其是表生岩溶作用及其所形成的储渗空间一直是相关研究的重点。为此,以岩心、岩屑样品的岩石学特征研究为基础,结合相关微量元素、同位素和阴极发光等实验分析结果,证实灯影组白云岩中发育有基质重结晶白云岩、充填状鞍状白云石(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平均值为178.5℃、高Fe、Mn含量、^(87)Sr/^(86)Sr值偏高)和热液矿物组合(包括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石英等)。进而提出该区灯影组白云岩中存在热液白云岩储集相的认识,即指由热液流体对致密基质白云岩改造而形成的由热液溶蚀孔隙、热液成因晶间孔、热液溶洞、热液扩溶缝4种储集空间构成的白云岩储集体。为有效地认识和鉴别灯影组热液白云岩储集相,从岩相学和地球化学两方面建立了鉴别标志。结论认为,该区热液白云岩储集相发育的控制因素为:(1)深大基底断裂作用;(2)热液作用强度。
蒋裕强谷一凡朱讯徐伟肖尧李俊良
关键词:四川盆地震旦纪
磨溪气田嘉二段多层水侵气藏气水分布特征研究
四川盆地磨溪气田嘉陵江组第二段主要发育低孔、低渗的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多层、非均质性强、气水关系复杂的特征,气藏出水影响了开发效果及储量的有效动用,研究该气藏气水分布特征是制定整体治水对策、提高有水气藏采收率的基础。通过地...
阮基富张连进李俊良易劲梁宇晨
关键词:磨溪气田嘉陵江组气水分布水侵
碳酸盐岩台地多旋回沉积小层精细划分对比方法研究--以川中磨溪构造嘉二段为例被引量:16
2008年
以四川盆地川中磨溪构造下三叠系嘉陵江组二段为研究对象,研究海相碳酸盐岩台地多旋回小层精细划分与对比方法。通过对海水咸化旋回、相对海平面变化旋回、古气候变化旋回沉积特征与成因的分析,磨溪地区嘉二段沉积期主要发育潮下型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沉积界面特征明显并具有一定的成因联系,这种高频沉积旋回具多成因机制特征。在此基础阐明了高频米级旋回的划分原则,提出了一种多旋回沉积界面优选的依据与方法,据此,重新厘定了川中磨溪构造嘉二段小层划分方案。通过精细对比,建立了近于等时的地层格架。该方法有效地避免了单纯运用岩电特征进行地层划分对比时带来的多解性问题,并使各亚段和小层接近于等时的沉积体,为沉积微相及储层的成因和分布研究奠定了可靠的地层学基础。
谭秀成罗冰李凌罗玉宏杨金利姚晏波李俊良邹娟何秀琼
关键词:地层划分对比碳酸盐岩台地嘉陵江组三叠系四川盆地
川中埃迪卡拉系灯影组灰岩成因及其对白云岩储集层的影响
2019年
为探讨川中埃迪卡拉系灯影组顶部灰岩地层对下伏白云岩储集层的影响,在阴极发光、镜下鉴定等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层灰岩和下伏的细-中晶白云岩、泥-微晶白云岩进行了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灰岩中普遍存在去白云石化现象,细-中晶白云石被泥晶方解石交代而呈港湾状边缘或仅剩余白云石"残晶",未被交代的白云石在岩心上呈"透镜状"分布。相比新元古代沉积灰岩,该套灰岩具有明显的Eu正异常、Dy负异常,更接近灯影组鞍状白云石和细-中晶白云岩,其87Sr/86Sr值较同期海水偏高。低Sr-Fe的特点则揭示其为大气淡水成因。以上研究表明,该套灰岩是在热液成因细-中晶白云岩的基础上,经大气淡水所主导的去白云石化作用而形成,该作用对先期白云岩储集层起破坏性作用。
谷一凡周路蒋裕强朱讯周宏李军李俊良
关键词:稀土元素锶同位素灯影组
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八 四川盆地磨溪气田嘉二气藏的勘探与发现被引量:16
2006年
磨溪气田位于四川盆地川中古隆中斜平缓构造带南部,其嘉二气藏为一中型海相气藏,含气面积为179.45km2,主力产层为三叠系嘉陵江组嘉二2亚段。气藏勘探始于1979年,于2004年勘探取得突破,至2005年底探明地质储量为326.59×108m3,年产天然气4×108m3。气藏储层为局限海—蒸发海台地碳酸盐岩微相,储层的发育分布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控制,气藏类型为岩性—构造复合圈闭,气藏气水关系复杂。论述了气藏的发现和勘探开发历程及气藏的基本地质特征,总结了取得勘探突破的实践、认识与启示。
徐春春李俊良姚宴波杨金利龚昌明
关键词:四川盆地磨溪气田嘉陵江组海相地层气藏特征勘探启示
川中磨溪气田嘉二气藏气水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被引量:4
2015年
川中地区磨溪气田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第二段主要发育低孔、低渗的碳酸盐岩储层。含气层分布在嘉二段的中下部,其中以嘉二2B的孔喉配置较好,产液量最高。通过镜下薄片鉴定、岩心物性分析、流体识别等研究工作,发现气水分布因构造位置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其中以圈闭内的2个次高点邓家湾与步春沟储层物性最好,气水分异较彻底,产气量最高;且磨溪构造较陡的南翼在气藏开发中以产气为主,较缓的北翼产水较多。气水分布态势主要受储层物性控制与现今构造形态的影响,盖层封闭性仅起辅助作用。
杨成梁锋赵异华李俊良
关键词:磨溪气田嘉陵江组气水分布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气藏勘探成果及潜力分析被引量:32
2009年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是四川盆地川中地区天然气勘探最具潜力的重要目标层系之一,目前仅在1022km2范围内就已获得须家河组天然气探明储量3049.78×108m3,初步形成了广安须六段、合川须二段、八角场须四段等规模效益气田。总结该区域勘探开发成果,优选有利勘探区块,将为该区域勘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研究认为:烃源条件、古今构造条件、储层和裂缝是须家河组气藏最终成藏的关键。须家河组气藏主要以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为主,烃源岩是控制油气区域分布与天然气聚集规模的关键;有利的沉积微相与成岩相控制了储层的发育分布;古今构造的规模、隆起幅度对油气的聚集及气水分异程度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有利的储层或裂缝的发育程度控制气藏的分布范围。平缓构造背景、储层广泛发育分布、大面积含气以及典型岩性气藏等特征,证明该区域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地质条件。根据有利勘探区带划分原则,评价优选出了该区须家河组气藏须二、四、六段具有较大勘探潜力的有利区块或有利区带目标。
曾青高龚昌明李俊良车国琼林建平
关键词:四川盆地晚三叠世勘探成果成藏模式
四川盆地磨溪构造嘉二段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的评价被引量:23
2009年
嘉二2B层的粉晶云岩储层和嘉二1亚段的泥晶—泥粉晶云岩储层是川中磨溪构造嘉二段气藏的主力产层,物性较好,且平面上分布稳定,但测试成果显示,其产能相差甚远。对储层岩石的镜下特征、毛细管压力特征以及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等方面进行的分析表明,这两套储层的微观孔喉结构差异较大,嘉二1亚段储层尽管孔隙度较高,但由于喉道细,连通性差,流体在其中的渗流能力因此明显下降。笔者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原始变量的相关矩阵出发,通过研究其内部结构,找出起主导作用的新变量,针对不同孔喉结构的储层分别建立不同的分类评价标准,从而更客观地反映储层对流体产出的贡献值。
周彦谭秀成刘宏杨金利姚宴波李俊良钟华林建平
关键词:四川盆地嘉二段碳酸盐岩储层分类主成分分析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