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棉 作品数:94 被引量:269 H指数:8 供职机构: 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建筑科学 更多>>
非脊髓灰质肠道病毒感染所致麻痹研究 宋慧军 张振国 张晓晔 陈玖 郭玉 孙印旗 张俊棉 王岩 该研究对全省政府15岁以下儿童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非脊灰肠道病毒感染进行了长达6年的监测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省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中NPEV分离率约为10.1%;对其进行分型鉴定表明,分离到的病毒有Cox.A、Co...关键词: 2007年河北省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监测与质量评价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评估河北省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的监测状况,为河北省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分析11个市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个案调查表数据库、国家脊灰实验室反馈结果及河北省脊灰实验室的监测数据,评价实验室的各项监测指标。结果河北省脊灰实验室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2007年共采集了356例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的710份粪便标本,按世界卫生组织(WHO)《脊髓灰质炎实验室手册》的要求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分离到脊灰病毒(PV)18例,分离率为5.1%;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23例,分离率为6.5%。从AFP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PV2例,非脊灰肠道病毒2例。28d内分离结果及时率为92.7%。国家脊灰实验室对这20株脊灰病毒进行了VP1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结论河北省2007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脊灰实验室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监测系统敏感,为维持无脊灰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陈玫 郭玉 张俊棉 张振国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 疫苗衍生脊灰病毒 河北省2016年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分析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了解河北省2016年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中和抗体(Neutralizing Antibody,NA)水平,评价免疫效果,为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河北省10个市的0~岁、1~2岁、3~4岁、5~6岁、7~14岁、15~19岁、≥20岁7个年龄组的健康人群共1 412人,用微量细胞中和实验法检测血清脊灰NA。结果Ⅰ型、Ⅲ型脊灰NA阳性率分别是96.88%、96.39%;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s,GMT)分别是1∶106.11、1∶77.35。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脊灰抗体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体GMT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下降的趋势。结论河北省健康人群脊灰NA阳性率和GMT保持在较高水平,对脊灰已经形成牢固的免疫屏障。 赵娜 孙丽 陈玫 张俊棉 郭玉 郭敬云 李静 朱怡青 张振国关键词:脊髓灰质炎 中和抗体 阳性率 几何平均滴度 河北省实施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评估 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评价河北省实施以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免疫为主的加速控制麻疹策略取得的效果。方法对1997-2005年MV常规免疫、强化免疫、麻疹病例监测工作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河北省从1997年开始实施的加速控制麻疹策略,通过坚持MV的常规免疫和系统开展MV强化免疫,大大降低了麻疹发病率;通过建立灵敏的麻疹病例监测系统,不断改进和完善麻疹病例的血清学和病原学监测,为加速控制麻疹提供了依据。同时分析了加速控制麻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河北省为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应采取的策略。结论河北省加速控制麻疹取得了巨大进展,系统实施的免疫和监测策略为消除麻疹奠定了基础。 孙印旗 张振国 张富斌 梁勇 刘曙光 柳绪婷 张俊棉 李静 郭彧关键词:麻疹 强化免疫 控制策略 河北省脊髓灰质炎疫苗3种基础免疫程序的免疫原性研究 2022年 目的比较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3种接种程序基础免疫后的免疫原性。方法选择≥2月龄健康婴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方法分成3组,应用Sabin株含有Ⅰ型、Ⅱ型和Ⅲ型的脊灰灭活疫苗(sIPV)和口服含有Ⅰ型和Ⅲ型的脊灰减毒疫苗(bOPV),按照1剂sIPV+2剂bOPV(1sIPV+2bOPV组)、2剂sIPV+1剂bOPV(2sIPV+1bOPV组)和全程sIPV(3sIPV组)3种程序完成基础免疫,分别采集3组基础免疫前和基础免疫后28~42 d双份血清,应用细胞微量中和试验测定脊灰中和抗体。采用方差分析、秩和检验以及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3组共205名受试者完成脊灰疫苗基础免疫后血清脊灰中和抗体Ⅰ型、Ⅱ型和Ⅲ型阳转率均高于97.00%、阳性率均高于98.00%、几何平均滴度(GMT)较基础免疫前均大幅度升高,3组Ⅰ型、Ⅱ型和Ⅲ型基础免疫前后阳性率、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免疫后GMT均为Ⅰ型最高,Ⅲ型次之,Ⅱ型最低,Ⅱ型GMT水平2sIPV+1bOPV组、3sIPV组均高于1sIPV+2bOPV组。结论3组基础免疫后血清脊灰中和抗体均处于高水平,对脊灰病毒形成了有效的免疫屏障,均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但不同程序基础免疫后脊灰中和抗体水平存在一定差异,2sIPV+1bOPV组、3sIPV组对Ⅱ型脊灰病毒的免疫原性优于1sIPV+2bOPV组。 张俊棉 许晓萌 王亚菲 刘曙光 李琦 孙丽关键词:脊髓灰质炎 免疫 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 无创呼吸机S/T模式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S/T模式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及应用时机。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呼吸科住院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药物+雾化+鼻导管氧疗);观察组56例,应用常规治疗方法(药物+雾化+鼻导管氧疗)+无创呼吸机S/T模式治疗,并根据开始应用无创呼吸机的时间,将观察组56例患者再随机分为两组:开始组和3天后组,开始组即治疗开始时加用无创呼吸机,共26例;3天后组30例,在常规治疗3天后加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组间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入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天后及治疗7天后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以及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比分析,观察组的显效率、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7天后,开始组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改善明显优于3天后组。结论对于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早期使用无创呼吸机S/T模式治疗. 张俊棉 郭艳青关键词:无创呼吸机 AECOPD 呼吸衰竭 河北省1999-2001年麻疹网络实验室监测结果分析 2005年 梁勇 张富斌 张俊棉 李静关键词:麻疹 网络实验室 血清学诊断 监测工作 监测系统 520例残留麻痹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发病状况分析 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了解我省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后仍残留麻痹的AFP病例发病状况,为有效地控制麻痹病例的出现提供有价值的基础资料,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分析河北省2001~2006年520例残留麻痹的AFP病例病原学监测状况、流行病学特征,免疫史及疾病谱。[结果]2001~2006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2516例,其中520例AFP病例在60d后仍残留麻痹,年平均发病率为20.7%,病例集中在小年龄组,﹤5岁的病例占60.0%,男性高于女性,夏秋季节流行高峰,6~8月份占病例总数的47.7%,520例AFP病例中不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未免疫或未全程免疫病例、脊灰病毒(PV)分离率均高于未残留麻痹的AFP病例,引起残留麻痹的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占48.3%,临床符合病例1例。[结论]加强残留麻痹的AFP病例监测,进一步提高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和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的免疫覆盖率。 张俊棉 李静 孙印旗 陈玫 郭玉 张振国 张富斌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 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 2006-2010年河北省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了解河北省15岁以下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河北省2006-2010年15岁以下儿童的GBS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并对其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6-2010年河北省报告15岁以下GBS病例559例,年平均发病率0.92/10万。病例分布全省11个市,以散发为主。发病时间以6、7、8月份为主;≤3岁儿童发病占40.1%;男女性别比为1.70∶1。麻痹前有39.4%病例曾出现发热;实验室从采集粪便标本的556例病例当中分离到73株肠道病毒。结论河北省2006-2010年GBS发病在区域上呈散发状态,季节呈现夏秋季高发特点。 李静 张俊棉 张振国 张富斌 郭玉 赵娜 崔志强 陈玫 李琦关键词:格林-巴利综合征 发病率 流行病学 2009-2011年河北省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核苷酸变异情况分析 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分析河北省2009-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中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分离株VP1编码区基因核苷酸变异情况,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rus,VDPV)及其引起的VDPV循环(Circulating VDPV,cVDPVs),为河北省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脊灰实验室手册》的要求,对全省2009-2011年997例AFP病例及90例的接触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分离的脊灰病毒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VP1编码区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河北省2009-2011年,从24例AFP病例和7例AFP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将混合株进行单型分离,得到38株脊灰病毒,经国家脊灰实验室对脊灰病毒VP1编码区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其中,36株发生突变,变异率均<1.0%,最多变异个数为5个。脊灰病毒阳性AFP病例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主要集中在小年龄组。结论2009-2011年分离到的脊灰病毒均为疫苗株,局部地区出现高变异株,未发现VDPV,河北省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张俊棉 崔志强 李静 郭玉 陈玫 赵娜 张振国 李琦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 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核苷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