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丛义
- 作品数:9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首钢发展研究院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国有企业内部关系的演变与官僚利益集团的形成——从利益关系视角审视国企改革的演变
- 2004年
- 传统观点认为:在国有企业中集中体现着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或者说,企业是实现国家利益和职工利益的载体,这样的观点在今天看来仍然没有错,但这样的划分太笼统了,对于我们分析今天国有企业的具体问题来说,已经远远不能适应需要。因为:国有企业经过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改革,利益关系已经更加复杂化,利益主体也发生了相应的分化。例如:所谓国家利益,除税收和剩余索取这些根本利益之外,更主要和更直接地还体现为政府部门利益和政府官员利益;
- 张丛义
- 关键词:国有企业国企改革税收利益集团官僚
- 反收购策略与“毒丸计划”被引量:6
- 2006年
- 张丛义
- 关键词: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并购搜狐
- 多元化经营的协同效应被引量:4
- 2000年
- 张丛义
- 关键词:企业多元化经营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
- 新公司法是推动企业制度创新的利器被引量:1
- 2006年
- 戴国庆张丛义
- 关键词:《公司法》企业制度创新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利器公司制
-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新探
- 1996年
- 人们曾一度把国企改革等同于公司制,把代理制等同于股份制,这是改革理论和实践上一个失误。其理论失误是认为授权经营的具体形式只有股份制一种;在实践上是热衷于用行政手段构造产权纽带。本文认为:全民经济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并不等同于股份制,由隶属于人大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对独立的法人实体实行授权经营更符合全民所有制的内在规定性,这比用行政手段统一推行股份化更符合中国的现实。 “授权经营”是全民所有制的内在要求 全民所有制也是一种“委托—代理”制,但它不同于股份制的代理机制。 首先,全民所有制一方面规定了全体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最终所有者,同时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又不可能由每个劳动者实行直接的单独占有,而只能由国家代表全体劳动者行使生产资料所有权,由此形成了全民经济中的第一层“委托—代理”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的代表,又不可能直接支配和具体经营数额庞大的生产资料,它又必须把所有权委托给投资公司、基金会、行业总公司、企业集团和大型企业等,由他们来具体经营和运作全民资产,这就形成了全民经济中的第二层“委托—代理”关系。可见,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是全民所有制的内在要求,在反映全民经济本质特征的最高层次上。
- 张丛义
- 关键词: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全民所有制
- 多元化经营的协同效应
- 2000年
- 人们一直认为多元战略最主要的功能是分散经营风险,而往往忽略了其本质的规定性,即其最主要的作用是可以使企业从中获取协同效应.多元化的经营协同效应企业经营战略的主要任务,是将企业所能支配和控制的资本合理配置于相应的产业或业务,根据技术。
- 张丛义
- 关键词:企业多元化经营
- “三难”难住了二板市场
- 2000年
- 张丛义
- 关键词:证券市场二板市场市场规制创业板市场
- 全文增补中
- 股份制“变形”呼唤“企业法人所有权”──兼谈两种不同的改革策略
- 1994年
- 张丛义
- 关键词:股份制法人所有权法律产权主体
- 论国有企业的改革——关于国有企业实行“包股结合”的初步构想
- 1993年
- 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深化改革的中心环节。尽管党的十四大对此又予以重新强调,但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时至今日,微利、明亏、潜亏的国有企业已各占1/3,且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持续下降。在事实面前人们不得不承认,随着改革以来各种新生经济力量的迅猛发展,国有企业在巨大的挑战面前正陷入一种前所未有的困境,国有经济已经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瓶颈”。要走出困境,路在何方?各界人士见仁见智,各执一词。
- 张丛义
- 关键词:国有企业经营权所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