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存
- 作品数:23 被引量:108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 血清CEA阴性结直肠癌患者蛋白组学比较研究
- 背景:结直肠癌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加强结直肠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深入探讨结直肠癌的发生机制,并寻求有效的早期诊断指标和治疗方法,对于提高结直肠癌的疗效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高通量的双...
- 廖存
- 关键词:蛋白组学血清双向电泳癌胚抗原
- 文献传递
- 血清CEA阴性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差异蛋白质的初步筛选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分析血清CEA阴性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阳性结直肠癌患者与正常人血清中差异表达蛋白,筛选潜在的与血清CEA阴性结直肠癌患者诊断及预后密切相关的血清蛋白质。方法血清CEA阴性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阳性结直肠癌患者与正常人空腹血清标本各11例分别等量混合成3组样本,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MS)技术筛选及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点,并对其部分蛋白进行生物学分析。结果筛选出3组间表达量差异2倍以上差异蛋白点共13个,进行MALDI-TOF-MS/MS分析,鉴定出:①血清CEA阴性结直肠癌患者与正常人血清比较,表达下调的蛋白有纤维胶凝蛋白2前体,纤维胶凝蛋白3,载脂蛋白L1,间a胰蛋白酶抑制剂轻链H4,转甲状腺素蛋白,表达上调的蛋白为免疫球蛋白lambda轻链。②血清CEA阳性结直肠癌患者与正常人血清比较,表达下调的蛋白有纤维胶凝蛋白2前体,纤维胶凝蛋白3,载脂蛋白L1,间a胰蛋白酶抑制剂轻链H4,转甲状腺素蛋白,表达上调的蛋白为:载脂蛋白E,结合珠蛋白。③血清CEA阴性结直肠癌患者与血清CEA阳性结直肠癌患者的1个差异点,经鉴定为免疫球蛋白lambda轻链。结论血清CEA阴性结直肠癌患者与血清CEA阳性结直肠癌患者、正常人血清的蛋白质表达谱表现出一定差异,这些差异蛋白有可能成为血清CEA阴性结直肠癌患者诊断与判定预后的血清标志物。
- 廖存贺永明吴留成甘嘉亮曹云飞高枫
- 关键词:结直肠癌癌胚抗原蛋白组学血清
- Tricellulin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三细胞紧密连接蛋白(tricellulin)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3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收治的21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距离癌组织大于10 cm)标本各21例。通过免疫组化实验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tricellul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进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tricellulin和VEGF表达的关系,探究tricellulin、VEGF的表达与MVD的关系,以及三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tricellulin阳性表达比例、VEGF阳性表达比例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MVD大于癌旁正常组织(均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tricellulin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79,P<0.05);tricellulin阳性表达、VEGF阳性表达的结直肠癌组织中的MVD分别大于tricellulin阴性表达、VEGF阴性表达的结直肠癌组织(均P<0.05);tricellulin、VEGF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均P>0.05);tricellulin、VEGF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有关(均P<0.05);不同性别、年龄的结直肠癌患者的M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MVD大于无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均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的结直肠癌患者的MVD大于TNM分期为Ⅰ+Ⅱ期的结直肠癌患者(P<0.05)。结论Tricellulin可能参与调节结直肠癌血管生成,影响肿瘤转移和发展。
- 李梦诗张金秀覃蒙斌廖存孙娟吴晴茹黄杰安
- 关键词:结直肠癌VEGF微血管密度血管生成
- CT、MRI及TRUS在中低位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应用研究
- :中低位直肠癌诊治方案的制定及其预后的评价与术前T分期密切相关,本研究拟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磁共振(MRI)以及经直肠超声(TRUS)在中低位直肠癌术前T分期评价上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最佳模式. 方法:回顾性...
- 李辉张小龙刘刚刘小健郭云廖存高枫唐卫中
- 关键词:直肠癌术前分期计算机断层扫描经直肠超声
-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LAP+CD4+调节性T细胞的细胞因子谱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 LAP+CD4+调节性T细胞(LAP+CD4+Treg)是新近发现的调节性T细胞亚型,在结直肠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通过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LAP+CD4+Treg的细胞因子谱,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4-11-10-2015-02-0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次手术治疗的32例CRC患者的外周血,采用免疫磁珠法(magnetic cell sorting,MACS)分选出LAP+CD4+Treg细胞以及LAP-CD4+T细胞,并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其纯度;台盼蓝掺入法检测其存活率;应用液相芯片(luminex liquichip)、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ELISA)检测两种细胞培养上清液所含相关细胞因子IL-2、IL-4、IL-10、IL-17、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的浓度。结果 MACS分选获得的LAP+CD4+Treg细胞纯度为(95.14±1.67)%,LAP-CD4+T细胞纯度为(95.32±2.41)%;台盼蓝掺入法结果显示,LAP+CD4+Treg细胞存活率为(92.54±2.31)%,分选出的CD4+T细胞后存活率为(93.24±2.41)%,说明分选前后细胞均保持较高存活率,t=1.856,P>0.08;液相芯片以及ELISA检测结果表明,LAP+CD4+Treg细胞较LAP-CD4+T细胞分泌更高浓度的IL-10分别为110.65±12.45和72.86±10.87,t=9.13,P<0.001;TGF-β为107.03±17.69和64.19±14.15,t=7.76,P<0.001。结论 CRC患者外周血LAP+CD4+Treg细胞可能通过分泌高浓度细胞免疫抑制因子IL-10、TGF-β参与了机体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 江志远钟武黄永红黄家豪廖存曹云飞
- 关键词:结直肠癌免疫抑制IL-10TGF-Β
- MOB3B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生存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探讨MOB3B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数据库分析MOB3B在结直肠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生存预后的关系。通过免疫组化、qPCR实验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MOB3B的表达情况,以及通过qPCR实验检测结直肠癌细胞(RKO、HT29、HCT116、SW480、SW620、DLD1、Caco2)和人正常结直肠黏膜细胞(FHC)中MOB3B mRNA的表达。结果 GEO数据库的4个数据集的分析结果显示,MOB3B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均P<0.05)。GEPIA在线分析结果显示,MOB3B在结肠癌组织、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低于各对应癌旁正常组织(均P<0.05)。OS、DFS生存曲线结果显示,在结直肠癌中,MOB3B相对低表达的患者的OS、DFS均短于MOB3B相对高表达的患者(均P<0.05)。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MOB3B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qPCR实验结果显示,MOB3B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均低于人正常结直肠黏膜细胞(均P<0.05)。结论 MOB3B在结直肠癌中低表达,且其低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不良预后相关。
- 孙娟张金秀廖存程若溪吴晴茹陈秋玲杨丹覃蒙斌黄杰安
- 关键词:结直肠癌生存预后
-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辅助检查特点及不同手术治疗效果对比分析被引量:18
- 2017年
- 目的分析32例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辅助检查特点及两种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2005~2014年共32例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清创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引流术组6例,单纯清创术组18例。总结两组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清蛋白、电解质、凝血功能)的灵敏度与及其坏死感染面积的相关性,同时对比两组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费用。结果 32例患者的辅助检查中与坏死感染面积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有血钙、血氯、血钠、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红细胞计数、清蛋白,灵敏度大于60%的指标有血钙、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计数、清蛋白。清创术+VSD引流术组与单纯清创术组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疾病患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免疫疾病患者后,两组的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钙、红细胞计数、清蛋白对于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有一定检测及评估价值,同时清创术+VSD引流术较单纯清创术可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 高丕尧廖存甘嘉亮高枫张森韦建宝
- 关键词:肛管VSD
- 快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及术后恢复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7
- 2019年
-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为指导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住院号数字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快速康复外科组)和对照组(传统康复外科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护理,观察组围手术期增加快速康复外科治疗干预。比较观察术前1d与术后3d肠黏膜屏障功能血清指标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C)及脂多糖(LPS)的变化以及两组术后恢复临床指标。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DAO、D-LAC、LPS水平均升高(均P<0.05)。术前两组DAO、LPS、D-LAC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观察组DAO、LPS、D-LA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有所提前,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干预应用于结直肠癌围术期患者,有助于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 余泽炎韦瑞丽王月李振钟世彪廖存陈利生
- 关键词:结直肠癌快速康复外科术后恢复
- 钬激光剜除术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症状性前列腺梗阻的meta分析被引量:15
- 2008年
- 目的比较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两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及Cochrane图书馆报道的HoLEP和TURP治疗症状性前列腺尿路梗阻的随机对照研究(RCTs)。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最大尿流率(Q_(max))、残余尿量、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失血量、留置导尿管时间及并发症。结果6~12个月的术后随访中,Q_(max)在HoLEP和TURP治疗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但HoLEP术中失血量更少,留置导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而TURP手术时间小于HoLEP。两者在术后尿道狭窄、尿失禁、输血率及再次手术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oLEP和TURP改善患者Q_(max)疗效相当。HoLEP手术时间比TURP长,但HoLEP失血量少,留置导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较TURP短。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两者没有差别。
- 谭爱花廖存曹云飞莫曾南
- 关键词: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 IL-9^+CD4^+T细胞及相关因子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通过检测IL-9^+CD4^+T细胞及其相关因子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初次行手术治疗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IL-9^+CD4^+T细胞在结直肠癌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表达差异,同时采用qRT-PCR方法检测PU.1、IL-9、CCL-2、CCL-5、CCL-20、CCL-27在结直肠癌患者的外周血中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IL-9^+CD4^+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DukesA+B期患者的IL-9+CD4^+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DukesC+D期(P<0.05);qRT-PCR结果显示IL-9、PU.1、CCL-2、CCL-5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结论IL-9^+CD4^+T细胞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比例增加,并与肿瘤的分期进展密切相关,可能与肿瘤微环境分泌的趋化因子作用密不可分。
- 廖存曹云飞钟武马晓飞胡丽霞葛巍钟世彪张磊昌
- 关键词:结直肠癌趋化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