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晓卓玛

作品数:16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 5篇政治法律
  • 2篇社会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艺术

主题

  • 10篇民族
  • 5篇少数民族
  • 4篇教育
  • 3篇预科
  • 3篇自治
  • 3篇民族预科
  • 3篇民族自治
  • 2篇调解
  • 2篇调解机制
  • 2篇少数民族自治
  • 2篇少数民族自治...
  • 2篇宗教
  • 2篇宗教法
  • 2篇文化
  • 2篇民间调解
  • 2篇民族政策
  • 2篇民族自治地区
  • 2篇教育政策
  • 2篇纠纷
  • 2篇纠纷调解

机构

  • 14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重庆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14篇康晓卓玛
  • 2篇张晓蓓
  • 2篇李仲良
  • 1篇土登
  • 1篇邓晓茂
  • 1篇王波

传媒

  • 3篇四川民族学院...
  • 3篇民族学刊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决策探索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求知导刊
  • 1篇青藏高原论坛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族团结教育实践与创新被引量:11
2011年
目前,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除我国各民族的文化外,还应包括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费孝通关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如何理解和看待多元文化和他文化,并将民族团结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民族团结教育的对象应更为广泛,尤其要加强对汉族、非民族地区、非民族院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把民族团结教育的阵地扩大到除学校以外的其他领域。民族团结教育的方式也应多种多样,并可创新方式,综合应用,关键是要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受教育阶段、不同层次的教育内容采取适宜的方式。
土登康晓卓玛邓晓茂李仲良
关键词:民族团结教育
对“宗教法”概念的研究成果综述(1978—2010)
2011年
对"宗教法"这一概念进行研究关系到我国宗教立法中的基本概念的澄清,然而纵观现有的研究成果,对"宗教法"这一概念清楚界定的却不多。笔者通过分析文献搜索的结果,将它们归入四种类型进行介绍,即:一、教会法;二、宗教内部的各种规范;三、一国制定的对宗教团体和宗教行为进行管理的法律法规的总称;四、包含了二、三在内的总称。
康晓卓玛
关键词:宗教法
理解多元: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的教学探索
2015年
结合多元文化教育的维度与预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的关联,对预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结合方面进行思考。一方面,我们需要对什么是"多元",以及中华民族的"多元"是如何形成并发展的等问题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合、相应内容的教学时长考量、知识点的连贯性理解、拟定促使各民族学生自然合作的作业规则等安排,让学生不但在教学的内容中,也从教学的形式、风格中去领会何谓"多元",从而提升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内化为学生自身认识的程度。
康晓卓玛
少数民族文化艺人在大城市生活的碰撞和调适——西藏堆谐艺人在成都生计问题调查被引量:3
2017年
基于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研究的视角,对西藏堆谐艺人在成都的生计问题调查,得到以下三点基本认识:一是西藏堆谐艺人主动前往成都进行堆谐舞蹈表演,使西藏文化的传播空间更加广阔,并且,艺人学习借鉴了内地音乐文化元素,促进了堆谐艺术的发展。二是在内陆城市的表演活动使堆谐艺人的收入明显提高,同时艺人在成都居住、医疗等方面存在的客观问题,易导致该群体合法权益缺失。三是堆谐艺人在成都的对外交往有限,成都社会各界对堆谐艺人群体关注不够,艺人融入当地社会程度较低。
李仲良海宁康晓卓玛
关键词:生计问题
论民族自治区域少数民族纠纷调解机制的建构——来自四川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调研被引量:12
2007年
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民间调解是基层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继承传统法文化,利用其少数民族调解机制等传统“司法”中的合理因素,是我们今天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不可回避的问题。传统调解机制中的合理成分,当今司法可以予以利用、完善。
张晓蓓康晓卓玛
关键词:少数民族习惯法纠纷调解民间调解诉讼调解
我国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及基本情况简述(1954—2011)被引量:2
2012年
我国的民族预科教育由来已久,新中国成立后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本文对其进行了初步整理,并对管理政策、学生政策、教师政策、经费政策等做了分类描述。最后介绍了我国预科教育的举办情况、预科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并简单解读了预科班和西藏班、新疆班的关系。
康晓卓玛
关键词:民族预科教育政策西藏班新疆班
民族预科政策执行效果研究之关于政治理论课的调查报告--基于新疆籍预科生的问卷调查
2015年
在简要阐述调查问卷设计的基础上,从政治理论课教学感受影响的连贯性、对今后接受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或自学的自愿程度的调查和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三个方面对新疆籍预科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分析。就这一学生群体而言,预科之前教育阶段的政治理论课教学感受会对预科及以后学习阶段的政治理论课教学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今后自学相关课程内容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对课程内容的掌握不够全面、深入。相对于男生,女生更易受以往教学经验的影响,自学意愿更低,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高。因此,我国预科教育政策中对政治理论课设置要求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
龙章新康晓卓玛
关键词:政策执行效果民族预科政治理论课
试论宗教法的概念被引量:2
2009年
目前不论学术研究中还是一般情况下,对"宗教法"一词大多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运用。在法学研究的领域也缺乏专门、系统的解释和阐述;而在当前提议加快宗教立法、构建和谐社会的呼声此起彼伏的情况下,尤其需要先搞清楚"宗教法"这样一个词语是不是适合用于一部法律的名称。因此,作者就"宗教法"的概念进行了一些分析和阐释。"宗教法"一词来源于对西方"Religious Law"一词的翻译,本文介绍了历史上东西方对"宗教法"的理解,提出了新的定义。即宗教法可以定义为以宗教经典著作、宗教教义的精神为指导形成的调整特定社会关系或个人的行为或思想规范的总称。在理论上,任何宗教都可能有其宗教法,佛教法也是存在的。
康晓卓玛
关键词:宗教法教义
论民族自治区域少数民族纠纷调解机制的建构——来自四川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调研
调解制度是指经过第三者的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依法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一种体制。一般认为,目前我国的调解制度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是法院调解;二是行政调解;三是人民调解;四是仲裁调解。笔者认...
张晓蓓康晓卓玛
关键词:纠纷调解文化土壤民间调解
文献传递
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刍议被引量:1
2016年
党和国家一直非常重视散杂居民族工作,把它作为整个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拔、培养和使用散杂居少数民族干部是党的民族政策与干部培养政策的必然要求。现实中,散杂居地区民族干部数量质量上存在不足,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拓展来源渠道的办法,改进选拔方式。一、散杂居民族干部现状(一)数量不足,
康晓卓玛
关键词:散杂居少数民族干部干部培养后备干部选拔方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