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新
- 作品数:15 被引量:60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平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酒精性慢性胰腺炎21例分析被引量:2
- 1993年
- 我院1984年10月至1992年9月经手术和/或影像诊断(包括B型超声、CT、ERCP)证实酒精性慢性胰腺炎21例,占同期住院确诊为慢性胰腺炎患者的31.8%(21/66)。现报告如下。
- 孙亚新
- 关键词:胰腺炎酒精性外科手术
- 早期大肠癌染色与放大内镜诊断及内镜下粘膜切除术的相关研究
- 孙亚新徐岩韩秀文张秀芝贺杰郭立斌郭英慧赵恒立陈红玉傅秀清
- 本研究对293例经肠镜检查发现息肉隆起性病变和疑似大肠癌的患者进行靛胭脂粘膜染色,内镜放大观察,观察病变腺管开口类型和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早期大肠癌32例,内镜下,息肉样隆起型病变行射频或高频电切除,侧向生长型、凹...
- 关键词:
- 关键词:大肠癌染色放大内镜粘膜切除术
- 胃肠道原发恶性淋巴瘤的内镜诊断探讨被引量:22
- 1994年
- 本文报告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胃肠道原发恶性淋巴瘤20例,对其中13例行内镜检查者作了较细致观察与记录。肿瘤形态呈隆起型4例,溃疡型5例,局部浸润型1例,弥漫型3例。内镜确诊率为15.4%,确诊加疑诊率为53.8%。文中重点讨论了本病胃镜、肠镜的表现特点及活检取材的方法,提出了早期诊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董恩钰孙亚新
-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胃肠道肿瘤内窥镜
- 心肺复苏后中枢神经功能障碍与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关系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研究心肺复苏后发生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与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的关系. 方法:对急诊来院的36例内源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48-120 h内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依据检查所见AGML存在与否及发生部位分组,胃窦部发生AGML者为A组(10例),胃内其他部位发生AGML者为B组(16例),AGML,以外出血者为C组(10例).脑干功能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评价,大脑功能应用脑电波(EEG)评价. 结果:A组BAEP测定Ⅰ、Ⅲ、Ⅴ波峰间期100%正常,脑干功能正常;B组12.5%正常,25%延长,62.5%Ⅲ、Ⅴ波消失;C组30%正常,70%Ⅲ、Ⅴ波消失.B组和C组脑干功能障碍明显.EEG显示重度异常者在A组为10%,B组93.8%,C组80%.B组和C组大脑功能严重障碍.A组脑死亡为0%,植物状态为30%,神志转清占70%;B组为68.8%, 25%,6.2%;C组为70%,20%,10%.B组和C组脑死亡及植物状态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AEP,EEG及意识障碍程度在A组和B组间、A组和C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或P<0.05),但在B组和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心肺复苏后发生AGML在胃内分布状况与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密切相关,AGML发生在胃窦部者脑干及大脑功能障碍相对较轻,预后良好.
- 孙亚新徐岩韩秀文贺杰郭英惠付秀清
- 关键词:中枢神经功能心肺复苏BAEP急性胃黏膜病变脑干功能
-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肌部分切开并气囊扩张取石术与胆管内压力变化的相关研究被引量:11
- 2005年
-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时,在减少内镜治疗并发症的同时保留乳头括约肌功能。方法应用十二指肠镜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部分切开(endoscopicshincterotomy,EST)并气囊扩张(endo-scopicpapillaryballoondilatation,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108例,同时进行胆总管内压的测定,钡餐透视,观察有无胆道逆流情况,以鉴定乳头括约肌功能。结果取石成功率98.15%,1次取净结石达86.79%,无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远期观察胆总管内压力无明显改变,钡餐透视无钡剂胆道逆流情况。结论内镜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部分切开并气囊扩张的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能够达到与EST的同样效果,弥补了EPBD的不足,在保留了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的功能的同时减少了内镜治疗的并发症。
- 傅继宁孙亚新杨维生李亮季辉
- 关键词:乳头切开胆总管结石
- 内镜下清创注射灭滴灵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及实验研究被引量:2
- 1990年
- 本文对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在内镜直视下用活检钳及细胞刷彻底清除溃疡面坏死苔后通过局部注射针将灭滴灵注入溃疡底及边缘的粘膜内。1周后溃疡愈合率达64%,4周内愈合率达92%,显著高于同期服甲氰咪胍组和清创注射生理盐水组(P<0.005)。复发率仅为3%。实验研究表明,灭滴灵的抗溃疡作用为:保护胃粘膜,抑制和杀灭幽门弯曲杆菌.
- 孙亚新贺凤山赵锦玉冯云鹏张秀红薛玉芬
-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内镜灭滴灵
- 局部注射灭滴灵,泼尼松龙治疗难治性溃疡
- 1996年
- 孙亚新贺凤山
-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药物疗法灭滴灵
- 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26例疑似小肠疾病患者行M2A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中发现病变22例,包括小肠息肉7例,克罗恩病5例,血管畸型4例,平滑肌瘤2例,淋巴瘤2例,类癌1例,回肠憩室1例。阳性检出率占84.6%。小肠平滑肌瘤、淋巴瘤及类癌等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诊断。胶囊内镜检查时间平均为473min(205min—555min),小肠内滞留中位时间240min,平均时间为236min(90min^433min)。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尤其适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断。
- 孙亚新赵向东贺杰郭英惠肖轶群韩秀文
- 关键词:胶囊内镜小肠疾病
- 局部注射灭滴灵、泼尼松龙治疗难治性溃疡
- 1996年
- 孙亚新贺凤山赵锦玉
- 关键词:局部注射难治性溃疡灭滴灵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溃疡愈合
- 肝动脉栓塞化疗并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癌脾功能亢进的临床探讨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与部分性脾栓塞(PSE)联合应用对肝癌患者脾功能亢进的治疗价值。方法:对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18例行肝动脉栓塞化疗并PSE治疗,PSE采用明胶海绵颗粒,超选择性对脾动脉主干远端的分支进行栓塞。随访观察PSE术后反应及外周血象、CT、内镜所见,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18例行PSE28例次,栓塞范围40%~70%。术后2周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P<0.05),末次栓塞6个月后白细胞维持在正常值12例,血小板维持在正常值15例。术后内镜所见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明显减轻,患者食欲及体能有不同程度改善。28例次行PSE后均出现发热,27例次出现左上腹痛,4例次呃逆,2例次少量胸腔积液,均经保守治疗消失。结论:PSE能有效改善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外周血象,增强体能和免疫力,预防上消化道出血,与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应用,能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 孙亚新陈春杨梦华关天光陈红玉
- 关键词:肝动脉栓塞化疗脾栓塞脾功能亢进P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