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卉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术后
  • 2篇护理
  • 1篇多模式镇痛
  • 1篇心脏
  • 1篇心脏康复
  • 1篇依从
  • 1篇依从性
  • 1篇镇痛
  • 1篇术后患者
  • 1篇术后疼痛
  • 1篇水杯
  • 1篇疼痛
  • 1篇尿管
  • 1篇尿管拔除
  • 1篇排尿
  • 1篇排尿反射
  • 1篇抢救
  • 1篇抢救成功
  • 1篇全膝关节
  • 1篇全膝关节置换

机构

  • 6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6篇吴卉
  • 1篇周阳
  • 1篇周琼
  • 1篇李思鸿
  • 1篇秦梅兰
  • 1篇谢怡
  • 1篇余小卫

传媒

  • 1篇当代护士(上...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当代护士(中...

年份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一种卧床患者喝水的护理杯
本实用新型属于护理用具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卧床患者喝水的护理杯,包括夹体和支架,所述支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夹体的顶端开设有通孔,所述横杆滑动连接在通孔内,所述横杆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通过弹簧、...
苏晚英吴卉
改良式拔尿管法对尿管拔除时排尿的效果观察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改良式拔尿管法与传统拔尿管法对尿管拔除时的排尿疼痛、排尿情况、首次排尿时间及首次排尿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术后留置导尿管的1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在术后返回病房时开始夹闭导尿管训练膀胱功能,采用传统方法拔除导尿管;观察组在拔管前根据尿袋内尿液250 ml以上判断患者有排尿反射,用注射器抽尽气囊内的0.9%氯化钠后再往回注0.5 ml,嘱患者自行排尿,将尿管随尿液排出体外。分析比较2组患者拔管时的排尿疼痛、排尿情况、首次排尿时间及首次排尿量。结果观察组尿管拔除时的排尿疼痛、首次排尿时间、自主排尿的发生率分别为(1.47±1.48)分、(20.44±12.98)min、95.8%(69/72),对照组分别为(3.11±1.98)分、(28.03±27.00)min、83.3%(60/7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644、-2.148,χ2值为6.628,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首次排尿量分别为(258.6±41.57)、(248.14±48.82)m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1.377,P>0.05)。结论改良式拔尿管法,可显著降低尿管拔除时的排尿疼痛,缩短患者首次排尿时间,提高自行排尿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苏晚英吴卉秦梅兰余小卫林艾杨敏珏
关键词:排尿排尿反射拔管
心脏康复运动管理方案对老年PCI术后患者运动依从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运动管理方案对老年PCI术后患者运动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长沙市某三甲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接受首次PCI治疗并成功的老年患者60例,根据患者的手术日期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干预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制订心脏康复运动管理方案对患者进行3个月的运动管理后通过评估两组患者的运动方式、运动持续时间、每周运动频次及运动强度来评价两组患者的运动依从性。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运动方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运动持续时间、每周运动频次以及运动强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康复运动管理方案可有效增加老年PCI术后患者的运动持续时间、每周运动频次,提高运动强度,增强患者康复运动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康复运动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吴卉刘虹
关键词:心脏康复PCI依从性
一种骨科冰敷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骨科冰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骨科冰敷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表面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固定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束缚带,所述束缚带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魔术贴,所述束缚带的表面...
苏晚英吴卉
文献传递
1例肺毛霉病患儿抢救成功的护理体会
2003年
肺毛霉病又称肺毛霉菌病,是由真菌中的毛霉科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毛霉菌往往经鼻侵入,引起副鼻窦和眼眶感染,进而可侵犯颅脑引起脑膜炎和额叶脓肿,肺毛霉病仅次于鼻脑感染居二位[1].此病常迅速致死,患者起病无诱因,而且起病慢,病程长达数月[2].我科于2000年4月收治了1例肺毛霉菌病患儿,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吴卉谢怡周琼
关键词:肺毛霉菌病儿科护理
3种多模式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关节功能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探讨3种多模式镇痛方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平行对照(组间相互对照)的方法,将因骨性关节炎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90例患者采用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3组,每组30例,并分配不同的多模式镇痛方案。术前所有患者均口服塞来昔布进行预防性镇痛,术后返回病房均采用多模式镇痛静滴帕瑞昔布钠和冰敷。关节注射组:术中膝关节周围注射混合药物;神经阻滞组:手术完毕后行单次股神经阻滞和坐骨神经阻滞;联合组:术中膝关节周围注射混合药物与术后股神经阻滞和坐骨神经阻滞联合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对患者入院时、术后6、12、24、48、72 h膝关节静息及运动状态疼痛评分;比较患者入院时、术后第3 d、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关节活动度;记录术后不良反应、镇痛药物补救次数及镇痛满意度。结果采用神经阻滞组和联合组在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静息及运动状态的疼痛评分、镇痛药物补救次数低于关节注射组(P<0.05),神经阻滞组及联合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神经阻滞组和联合组术后不同时间的关节活动度、镇痛满意度高于关节注射组(P<0.05),神经阻滞组及联合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神经阻滞多模式镇痛方案能有效控制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恢复关节功能,节约医药资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苏晚英周阳李思鸿吴卉
关键词:多模式镇痛全膝关节置换疼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