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荣伟
- 作品数:85 被引量:807H指数:1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人叶酸受体抗体IgM方法的建立及评价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人血浆叶酸受体抗体IgM的方法.方法 将从正常分娩健康产妇的胎盘中提取、纯化人叶酸受体蛋白稀释至5 ng/μl,作为抗原包被96孔板,以羊抗人IgM作为二抗,以健康人混合血浆作为标准品,浓度设定为1.采用ELISA检测人血浆叶酸受体抗体IgM水平,并评价该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和稳定性.分别以人叶酸受体蛋白和牛源叶酸结合蛋白作为包被蛋白,检测24例健康新生儿母亲和20例神经管畸形患儿母亲的血浆标本叶酸受体抗体IgM水平,比较两种包被蛋白的检测结果.结果 ELISA方法可以检测的人血浆叶酸受体抗体IgM浓度为6.25×10-4~8.00×10-2,最低检测限为3.12×10-4.该方法检测高、中和低浓度血浆叶酸受体自身抗体IgM的批内差异分别为6.61%、3.50%和5.12%,批间差异分别为4.54%、5.49%和5.44%,此方法检测不同稀释倍数样品中叶酸受体自身抗体IgM浓度的测定值均在均数±10%范围内.人叶酸受体包被检测板测得的健康新生儿母亲(t=-11.9,P<0.001)及神经管畸形患儿母亲(t=7.35,P<0.001)的叶酸受体抗体IgM浓度均显著高于牛源叶酸结合蛋白包被检测板的测定值.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检测人血浆叶酸受体抗体IgM的ELISA方法,该方法以人叶酸受体蛋白作为包被蛋白,检测灵敏度高,精密度好,结果稳定.
- 杨娜王琳琳袁悦叶荣伟任爱国
- 关键词:叶酸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GM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小于胎龄儿的关联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了解河北5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和小于胎龄儿(SGA)的发病情况,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其严重程度、发病时间和亚型与小于胎龄儿的关系。方法利用2006—2009年中美预防出生缺陷和残疾合作项目在河北5个县开展的"孕期营养项目"的数据。以早产和足月进行分层分析,并将HDCP按照亚型、严重程度和发病时间分组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各组SGA发生率的比较得到相对危险度(RR),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到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95%CI)。结果在17 262例孕产妇中,发生HDCP共1 207例,发生率为7.0%;子代发生SGA共1 238例,发生率为7.2%。HDCP组发生SGA的RR值为1.17(0.94,1.45)。以早产和足月分层后,早产孕产妇中HDCP组的发生SGA的RR值为7.94(3.14,20.03),足月孕产妇HDCP组SGA发生率与非HDC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多因素分析控制孕产妇年龄、BMI、职业、民族、文化程度、孕次、孕检次数、早产、吸烟情况、增补微量营养素分组后,HDCP组、妊娠诱发高血压组、重度HDCP组、早发型HDCP组发生SGA的OR值分别为1.31(1.06,1.63)、1.29(1.03,1.62)、3.63(2.00,6.58)和1.86(1.13,3.07)。结论 HDCP是SGA的危险因素,HDCP的严重程度越大、发病时间越早,越容易娩出SGA,但慢性高血压与SGA发生不相关;HDCP会导致早产儿发生SGA,但不影响足月产儿。应预防HDCP,给予患HDCP的孕产妇合理健康指导,加强围产期监测和干预,减少SGA的发生。
- 米胜男朱怡冰闫会娜郝永秀刘莹颖李楠叶荣伟
-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小于胎龄儿
- 孕妇头发中金属元素与胎儿神经管缺陷风险
- 目的: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山西和河北)的胎儿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NTD)发生风险相对较高。除基因和叶酸增补外,当地的环境污染被认为可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 任梦圆王斌闫赖赖朱怡冰李振江李智文叶荣伟
- 关键词:金属元素胎儿神经管畸形头发
- 流行病学研究中相加和相乘尺度交互作用的分析被引量:45
- 2015年
- 目的介绍统计学相加模型以及相乘模型在分析生物学交互作用中的应用。方法本文首先对交互作用的概念和统计学检验原理进行概述,然后通过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实例,利用多种统计方法,应用SAS软件的相应模块,分析相乘模型和相加模型的不同结果,评价它们在解释生物学交互作用时的差异;其中对于相加模型可信区间及统计学检验,还提出了几种简单易行的评价方法。结果两因素对疾病风险的交互作用在不同模型表现不同。本文成功建立利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进行相加模型可信区间估计的方法,并在病例对照研究实例中发现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交互作用。结论利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进行相加尺度交互作用的分析方法切实可行。在分析生物学交互作用过程中,应慎重选择适宜模型。
- 袁悦李楠任爱国叶荣伟王琳琳
- 儿童早期生活环境与哮喘关系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儿童早期的生活环境因素与哮喘发生的关系,为研究哮喘的发病危险因素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配对1:1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江苏省、浙江省的部分市县选取调查对象,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在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哮喘发生危险性升高的因素包括居住房屋的建筑年限超过20a、1岁内家里有明显的潮湿痕迹、1岁内家里可见发霉斑或真菌斑点、出生前后1a内油漆、1岁内居住地周围500m内存在空气污染源。结论早期居住环境、潮湿、霉菌以及油漆等可能是儿童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
- 张业武刘新学叶荣伟靳蕾徐志伟李竹
- 关键词:环境暴露哮喘病例对照研究统计学儿童
- 儿童哮喘筛查问卷合理性以及信度和效度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对自行设计的儿童哮喘筛查问卷的合理性以及其信度和效度进行评价。【方法】利用试点监测研究基线调查和初次监测结果数据以及既往医疗机构诊断的儿童哮喘病例等对儿童哮喘筛查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评价。【结果】筛查表项目前后两次重复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5,相关系数最高为0.82。以既往临床诊断为金标准,筛查表各项指标特异度都超过98.5;灵敏度相差较大,其中既往喘息症状最高为91.3%,慢性咳嗽症状最低,仅为17.4%。哮喘可疑病例项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8.5%,阳性预测值为39.5%,阴性预测值为98.5%;以病例对照研究的病例作为金标准,喘息症状项的灵敏度最高,为77.3%;慢性咳嗽症状项灵敏度最低,为9.9%。特异度除夜间咳嗽项为92.1%外,其他项目都超过95%。哮喘可疑病例项的敏感度为95.6%,特异度为90.1%,阳性预测值为21.8%,阴性预测值为95.3%。【结论】儿童哮喘筛查问卷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该问卷为基于人群的儿童哮喘监测以及流行病学研究中病例初步筛查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 张业武刘新学叶荣伟李竹
- 关键词:儿童哮喘筛查表信度
- 中国21县(市)3~6岁儿童贫血与体格发育的关系研究
-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贫血与体格发育之间的关系。方法数据来源于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2000年对河北、江苏和浙江3省21个县市3~6岁儿童所作的随访研究和相关围产保健监测资料。按儿童血红蛋白水平分为正常组、轻度贫血组、中重度...
- 杨晓亮叶荣伟郑俊池靳蕾刘建蒙任爱国
- 关键词:儿童贫血体格发育生长发育
- 文献传递
- 中国部分地区男性围生儿尿道下裂的流行特征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了解男性围生儿尿道下裂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中国出生缺陷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中美预防出生缺陷和残疾合作项目"以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研究对象是江苏、浙江和河北省的27个县(市)1993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孕20周以上到出生后42 d的611 730例男性围生儿。结果男性围生儿尿道下裂总患病率为4.7/万,其中冠状沟型患病率为1.6万/,阴茎型患病率为1.8/万,会阴型患病率为0.7万/,未分类型患病率为0.6万/。河北、江苏和浙江的患病率依次递增(χ2=24.71,P=0.000;趋势χ2=24.60,P=0.000);南方高于北方(χ2=14.20,P=0.00);城市高于农村(χ2=4.94,P=0.026);1993~2000年浙江省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趋势χ2=4.61,P=0.032)。结论中国部分地区男性围生儿尿道下裂患病率南方高于北方、城市高于农村,浙江省的患病率有上升趋势;应积极开展尿道下裂的病因学研究,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及早预防、遏制其上升的势头。
- 靳蕾叶荣伟张卓琳
- 关键词:尿道下裂患病率流行病学
- 妇女产前保健利用的公平性及其相对变化
- 目的:评价部分地区妇女在产前保健利用方面的公平性状况和相对变化.方法:数据来自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在13个县(市)的围产保健监测系统,研究对象为1994年和2000年分娩了单胎活产儿的103704名妇女.应用χ2检验、...
- 刘英惠叶荣伟刘建蒙任爱国李松李竹
- 关键词:产前保健卫生保健围产保健
- 文献传递
- 中国南方10个县级市学龄前儿童贫血流行状况被引量:30
- 2006年
- 目的描述学龄前儿童贫血状况与分布特征。方法资料来源于“中美预防神经管畸形合作项目”围生保健监测的常规报告及儿童随访研究项目。采用WHO推荐的儿童贫血诊断标准。研究对象为2000年浙江、江苏两省10市64 466名3.5—6.5岁儿童,计算患病率并描述其分布特征。结果贫血患病率为21.39%(13 789/64466,95%CI:21.07—21.71),以轻度贫血为主(占99%以上)。贫血患病率,女童高于男童,5岁后显著高于5岁前,母亲文化程度低、职业为农民及新生儿期为人工喂养儿童贫血患病率较高,单胎与多胎、低出生体重与正常出生体重者的贫血患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我国南方学龄前儿童贫血患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与母亲文化程度、喂养方式等可干预的因素密切关联。
- 芮东升靳蕾刘建蒙叶荣伟郑俊池杨瑞兰汤建芳吴立民胡秀华陈浩薛明君孙霞美邵佩云杨晓玲沈泉珍李竹
- 关键词:儿童贫血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