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红
- 作品数:12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唐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甲胎蛋白异质体浓度检测鉴别良恶性肝病的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异质体AFP—L3浓度检测在鉴别原发性肝癌与良性肝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80例AFP含量在400ng/ml以下的肝病患者血清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AFP.L3浓度,分析原发性肝癌组与良性肝病组AFP.L3的浓度差异。结果原发性肝癌组(102例)的AFP—L3浓度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78例)[(109.04±62.51)ng/ml比(25.96±49.43)ng/ml,t=8.28,P〈0.001],以AFP—L3浓度38.0ng/ml为临界值,原发性肝癌与良性肝病AFP—L3浓度异常的灵敏度为82.35%(84/102),特异度为89.74%(70/78),诊断准确度为85.56%(154/180)。结论应用ELISA法检测AFP—L3在原发性肝癌与良性肝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刘艳红张景华高华韩素桂
- 关键词:原发性肝肿瘤甲胎蛋白异质体
- 纸片扩散法检测肺癌患者念珠菌药物敏感性的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与微量肉汤稀释法比较,评价丹麦ROSCO纸片扩散法在检测肺癌患者念珠菌药物敏感性方面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实验室寻找一种简便的念珠菌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方法采用丹麦ROSCO公司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纸片和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 FUNGUR2念珠菌药物敏感性板条检测肺癌患者感染的78株常见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4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M27-A方案的微量肉汤稀释法为金标准。结果以NCCLS微量肉汤稀释法作为金标准,纸片法检测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药物敏感性的κ值达到了0.89,未出现一种方法敏感而另一种方法耐药的严重错误现象。用纸片扩散法对78株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各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敏感度高,分别为88.20%和89.17%,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敏感度较低,分别为56.34%和52.12%。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对四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度较高,分别为90.95%、85.71%,而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的敏感度低,分别为67.50%、41.67%。结论纸片扩散法与微量肉汤稀释法一致性高,在临床实验室可以替代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分析。
- 张玉敏陈晖马荣芬刘艳红李玉柱张尊
- 关键词:念珠菌属微量肉汤稀释法
- 肺癌患者感染白色假丝酵母菌的基因分型与药物敏感性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采用PCR方法对白色假丝酵母菌进行种内分型,并探讨白色假丝酵母菌不同基因型与耐药表型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经验与依据为研究目的。方法唐山市人民医院2005-2012年住院肺癌患者分离得到24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根据PCR法采用特异引物扩增白色假丝酵母菌基因组DNA的25SrDNA基因的内含子区,以内含子大小及其中可转座Ⅰ型内含子片段的缺失或插入作为分型依据,对白色假丝酵母菌进行种内基因分型,并对肺癌患者感染的白色假丝酵母菌不同基因型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临床分离的24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经PCR方法分为3型,A型166株(450bp)、B型54株(840bp)、C型22株(450、840bp);A型为最常见的基因型,B、C型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A型菌株,对其他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R方法用于白色假丝酵母菌种内的分型具有较高的灵敏性与特异性,不同型别的白色假丝酵母菌耐药性与特定基因型有一定相关性。
- 陈晖张玉敏李玉柱马荣芬张尊刘艳红
- 关键词:肺癌白色假丝酵母菌基因分型药敏分析
- PCR扩增仪在肺癌患者白色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基因分型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美国ABI 9700型PCR扩增仪在肺癌患者感染白色念珠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不同基因型对不同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5—12月肺癌患者感染的36株白色念珠菌临床分离株,采用经优化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c DNA,RAPD)方法进行分型鉴定,并对分型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使用9700型PCR扩增仪快速、准确地将36株白色念珠菌分为A型(13株)、B型(10株)、C型(7株)、D型(6株);36株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5-氟胞嘧啶、伊曲康唑、咪康唑、克霉唑、酮康唑的耐药株数分别为2、1、4、2、0、6株。结论:美国ABI 9700型PCR扩增仪能够对肺癌患者感染的白色念珠菌快速、准确地做出分型,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是一台可靠、经济、高效的检测仪器。
- 张玉敏李玉柱陈晖马荣芬刘艳红张尊
- 关键词:肺癌白色念珠菌基因分型药敏分析
- 肺癌患者念珠菌药物敏感性的研究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特点
- 张玉敏李玉柱马荣芬陈晖张尊刘艳红
- 课题研究针对肺癌患者这个群体,分别采用PCR方法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方法,将几种常见念珠菌进行基因分型,并研究不同基因型与耐药表型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种念珠菌在致病性和耐药性方面存在差异,而且同一种内的念珠菌在致病性...
- 关键词:
- 关键词:肺癌念珠菌药物敏感性分子流行病学
- RAPD技术在肺癌患者假丝酵母菌临床分型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肺癌患者感染白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不同基因型对不同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经优化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36株白假丝酵母菌和8株热带假丝酵母菌进行基因多态性分型,并对分型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36株白假丝酵母菌可分为:13株为A型,10株为B型,7株为C型,6株为D型;8株热带假丝酵母菌可分为:5株为A型,2株为B型,1株为C型。药敏结果显示,白假丝酵母菌B型对6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率明显高于A、C、D型;C型对6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A、B、D型。热带假丝酵母菌C型对6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率为100%,热带假丝酵母菌A、B对伊曲康唑均出现了耐药,对其他5种抗真菌药物敏感。结论 RAPD技术用于念珠菌种内的分型具有较高的灵敏性与特异性,不同型别的白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耐药性可能与特定基因型有一定相关性。
- 张玉敏陈晖马荣芬刘艳红李玉柱张尊
- 关键词: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假丝酵母菌基因分型药敏分析
- 肺癌患者假丝酵母菌医院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了解住院肺癌患者感染假丝酵母菌属的菌种分布特点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012年唐山人民医院住院肺癌患者感染假丝酵母菌属的菌种分布及其对5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药敏试验按CLSI M27—A2标准中的稀释法操作。结果肺癌患者在痰液、尿液、粪便、血液标本中假丝酵母菌的检出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白假丝酵母菌为优势菌种,但其所占分离菌株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8年的59.0%下降至2012年的47.9%;而非白假丝酵母菌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从2008年的41.1%增加至2012年的52.2%。药敏结果伏立康唑的敏感率最高,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次之,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敏感率不理想。结论临床医生应重视肺癌患者合并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检测及种类变迁的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能有效控制感染。
- 陈晖张玉敏李玉柱马荣芬刘艳红张尊
- 关键词:肺癌假丝酵母菌药敏分析抗真菌药物
- 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联合甲胎蛋白异质体3含量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Ⅰ(MIC-1)联合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16例临床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MIC-1和AFP-L3含量,分析二者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AFP-L3浓度为(127.12±51.43)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7.11±7.26) ng/ml(P< 0.001),以AFP-L3> 38.0 ng/ml为临界值时,灵敏度为85.34%(99/116),特异度为88.33%(53/60),诊断准确度为86.36%(152/176);原发性肝癌组MIC-1浓度为(3140.43±1138.23)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701.88±302.34) pg/ml(P<0.001),灵敏度为91.38%(106/116),特异度为85.00%(51/60),诊断准确度为89.20%(157/176).二者联合检测灵敏度为83.62%(97/116),特异度为91.67%(55/60),诊断准确度为86.36%(152/176).结论 MIC-1联合AFP-L3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特异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刘艳红韩素桂刘洪梅高华李玉柱
- 关键词:甲胎蛋白异质体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子宫颈癌患者人类乳头状瘤病毒类型分布情况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患者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及类型分布,分析其与子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12月就诊的子宫颈癌患者67例,采用凯普HPV分型诊断系统进行HPV—DNA分型检测,分析子宫颈癌患者HPV感染状况。结果67例子宫颈癌患者中HPV感染阳性率为68.66%(46/67)。其中感染HPV16型20例、18型11例、52型1例、53型2例、66型3例、11型1例、81型1例、16+18型3例、52+53型1例、59+11型1例、11+18+53型1例、16+45+66型1例。结论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子宫颈癌发生、发展的首要条件,与子宫颈癌密切相关。高危型HPV16、18型是最主要的感染亚型。
- 刘艳红
-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人乳头状瘤病毒
- 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研究
- 付英霞尹辉王希柱袁亚军刘艳红王丽娜张风林张静张振安
- 该研究通过临床应用,联合检测COPD稳定期患者治疗前后TNF-α、hs-CRP等炎症因子水平以及PaO2、PaCO2水平,阐明NAC治疗COPD稳定期的抗炎、抗氧化及改善气道重塑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COPD稳定期患者体...
- 关键词:
- 关键词:N-乙酰半胱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