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建楠

作品数:44 被引量:639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19篇矿床
  • 15篇成矿
  • 13篇矽卡岩
  • 12篇多金属
  • 11篇东昆仑
  • 11篇多金属矿
  • 11篇金属矿
  • 9篇地质
  • 9篇流体
  • 8篇地球化
  • 8篇地球化学
  • 8篇同位素
  • 7篇多金属矿床
  • 7篇蚀变
  • 7篇流体包裹
  • 7篇流体包裹体
  • 7篇矿带
  • 7篇矿物
  • 7篇包裹体
  • 6篇矿物学

机构

  • 42篇中国地质科学...
  • 7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长安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中国冶金地质...
  • 2篇吉林省地质调...
  • 1篇青海大学
  • 1篇河北省地矿局
  • 1篇江西省地质矿...
  • 1篇河北地质大学

作者

  • 42篇刘建楠
  • 32篇丰成友
  • 29篇李大新
  • 18篇赵一鸣
  • 16篇肖晔
  • 12篇于淼
  • 10篇周建厚
  • 8篇马圣钞
  • 8篇王辉
  • 6篇钟世华
  • 6篇瞿泓滢
  • 5篇李国臣
  • 4篇丁建华
  • 3篇阴江宁
  • 2篇裴荣富
  • 2篇肖克炎
  • 2篇周安顺
  • 2篇李洪茂
  • 2篇张明玉
  • 2篇王辉

传媒

  • 12篇地质学报
  • 12篇矿床地质
  • 3篇中国地质
  • 2篇岩石矿物学杂...
  • 2篇地球学报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岩石学报
  • 1篇地球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9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海西部祁漫塔格地区主要矽卡岩铁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化蚀变特征被引量:91
2013年
青海西部祁漫塔格地区矽卡岩铁多金属矿床分布广泛,目前已成为中国西部最重要和最有找矿潜力的矽卡岩铁多金属成矿带。在大地构造上,该地区属东昆仑造山带;成矿主要与印支期(204~237Ma)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有关;控矿地层包括蓟县系狼牙山组大理岩、硅质岩,奥陶系—志留系滩间山群大理岩、碎屑岩、硅质岩、中-基性火山岩和石炭系结晶灰岩、碎屑岩等。区内发育3类矽卡岩,即钙矽卡岩、镁矽卡岩和锰质矽卡岩,以前者为主。钙矽卡岩常伴生Fe、Cu、Mo(Pb,Zn)矿化,镁矽卡岩主要伴生Fe矿化,锰质矽卡岩则伴生Pb、Zn(Ag)矿化;矿石矿物组合多种多样,矿化具有一定的分带性。内接触带侵入岩广泛发育钾长石化,与矽卡岩类型一起构成该类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之一。
赵一鸣丰成友李大新刘建楠肖晔于淼马圣钞
关键词:地质学成矿地质背景
东昆仑祁漫塔格西段白干湖超大型钨锡矿田地质特征及其矿化交代岩分类被引量:16
2013年
白干湖钨锡矿田位于东昆仑祁漫塔格西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境内。笔者通过对柯可卡尔德、白干湖、巴什尔希和阿瓦尔4处矿床实地剖析,认为这些矿床已构成一个集矽卡岩型、云英岩化花岗岩微细网脉浸染型和石英脉型交代、充填叠加复合的具超大型远景规模的钨锡矿田。矿田内矿化类型显示出一定的分布规律或分带性:即产于花岗岩边部外接触带的矽卡岩型白钨矿矿体,呈透镜状或似层状分布在金水口群浅变质岩系大理岩内;产于花岗岩小突起内侧及其顶部外接触带伸枝脉岩的云英岩化花岗岩微细网脉浸染型钨锡矿体,前者呈厚板状透镜体面型分布,后者则呈脉状线型分布于围岩地层中;产于隐伏花岗岩突起上部外接触带的石英脉充填交代型锡石黑钨矿矿体,其因受区域NE向白干湖深大断裂构造限制,多呈低缓角度的平行脉状充填于金水口群浅变质岩系的绢云石英片岩中。根据矿石矿物组合等特征,矿田内的矿化蚀变可划分为3种:即矽卡岩化、云英岩化(包括钠长石化、电气石化等)和硅化。研究表明,矿田内矽卡岩型白钨矿化、云英岩化花岗岩微细网脉浸染型钨锡矿化和石英脉充填交代型锡石黑钨矿化构成一个与加里东期中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侵入活动有成因联系的矿田成矿系列,属于岩浆期后高温-气化热液交代和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形成的产物。
李大新丰成友周安顺李洪茂李鑫刘建楠肖晔
关键词:地质特征
青海尕林格铁矿床矽卡岩矿物学及蚀变分带被引量:48
2013年
尕林格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位于青海省西部祁曼塔格成矿亚带的中部。矿体处于花岗闪长岩与滩间山群白云质大理岩接触带内以及外接触带沿NWW向断裂构造破碎带分布的大理岩和蚀变安山岩内。从侵入接触带往东,蚀变岩石分带性明显,主要划分出3种含矿矽卡岩带:含Fe的镁质矽卡岩带,含Fe、Cu的钙质矽卡岩带,含Fe、Pb、Zn的锰-钙质矽卡岩带。镁质矽卡岩带的矽卡岩矿物主要包括镁橄榄石及其蚀变矿物蛇纹石、粒硅镁石、透辉石、斜绿泥石,有关的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钙质矽卡岩带的主要矽卡岩矿物有绿钙闪石、铁阳起石、钙铁辉石、铁叶绿泥石、磷灰石、中长石,有关的金属矿物为磁铁矿、磁黄铁矿和少量黄铜矿。与锰-钙质矽卡岩有关的矽卡岩矿物有锰钙铁辉石、钙铁榴石、钙铝榴石、铁镁绿泥石、绿帘石、硅灰石、磷灰石、钙长石等,金属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磁铁矿和磁黄铁矿。通过对矿物组合的研究,确定了不同矿物组合的生成关系,划分了成矿期次,分为矽卡岩期、退化蚀变期和金属硫化物期,矽卡岩期又分为早、晚2个阶段。矽卡岩早期生成的石榴子石的化学成分端员以钙铝榴石(Gro67~99)为主,辉石的成分端员以透辉石(Di96~98)为主;矽卡岩期晚期阶段石榴子石的化学成分端员以钙铁榴石(Ad78~98)为主,辉石的成分端员以钙铁辉石(Hd68~84)为主。与中国东部矽卡岩型矿床进行对比后发现,锰-钙质矽卡岩带是一种向锰质矽卡岩带过渡的类型,对于寻找与锰质矽卡岩有关的矿化类型具有指示意义。
于淼丰成友保广英刘洪川赵一鸣李大新肖晔刘建楠
关键词:电子探针分析矿物组合
青海祁漫塔格成矿带与虎头崖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有关的二长花岗岩体热年代学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虎头崖铜铅锌多金属矿区是青海祁漫塔格地区较为典型的兼具内接触带矽卡岩亚型和外接触带矽卡岩亚型矿化的矿区,其岩浆侵入活动强烈,不同时代含碳酸盐岩的地层出露多,铁铜锡钼铅锌等金属成矿元素组合复杂,找矿潜力巨大。本次研究依据岩体热年代学理论,即岩体总能量与其规模成正比,规模愈大的岩体其热能量愈高,热效应愈大,冷速率相应愈低。冷速率通过同一岩体不同矿物的封闭温度计算得出。选取虎头崖矿区黑云母和斜长石两种矿物进行Ar-Ar年龄测定,样品HTY002黑云母和斜长石^(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233.6±2.2)Ma和(231.5±1.3)Ma,样品HTY016黑云母和斜长石^(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229.6±2.3)Ma和(219.3±1.8)Ma,样品HTY019黑云母和斜长石^(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224.7±2.6)Ma和(222.2±2.2)Ma,计算得到二长花岗岩冷速率分别为57.14℃/Ma、11.65℃/Ma、48.00℃/Ma。当侵入岩体的成分相近时,其侵位时的单位热能可能差别很小,而岩体的总能量与其规模是成正比的,所以不同规模岩体的总能量是有差别的,规模愈大的岩体其热能量也愈高,与围岩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愈长,热效应愈大,冷速率相应愈低。针对不同样品和不同矿物计算虎头崖矿区二长花岗岩体冷速率比较接近,其冷速率相对较快(介于11~57℃/Ma),可知其热效应较大,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
瞿泓滢刘建楠裴荣富何书跃周淑敏王辉周建厚
关键词:封闭温度
青海野马泉矽卡岩铁锌多金属矿区侵入岩、交代岩及矿化蚀变特征被引量:29
2013年
野马泉铁锌多金属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缘和青海祁漫塔格山之间的盆山结合部位。矿区出露有印支期及海西期侵入岩。矿区内矽卡岩呈层状、似层状产于上石炭统四角羊沟组中,矽卡岩矿物主要是石榴子石、单斜辉石、角闪石、绿帘石、符山石等;金属矿物主要有磁铁矿、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等。文章基于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剖面和钻孔岩芯观察结果,开展了侵入岩和交代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及矽卡岩矿物学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野马泉矿区闪长岩具有低w(SiO2)(51·90%-59·03%)、高w(MgO)(2·04%-3·44%)、w(TFeO)(5·33%-11·67%),高REE〔(318·57×10-6-327·67×10-6)〕,低LREE/HREE比值(7·36-7·48)的特点;二长花岗岩具有高w(SiO2)(77·36%-77·41%)、低w(MgO)(0·04%-0·10%)、w(TFeO)(0·76%-1·08%)的特点,LREE/HREE比值较高(9·14-9·37)。透辉石-钾长石交代岩比原岩低w(MgO)(1·17%-2·86%)、低w(TFeO)(3·89%-7·76%),且具有更强的Eu负异常(δEu=0·07-0·52),LREE/HREE比值更低(3·19-7·87)。透辉石-钠长石交代岩相对原岩具有低w(MgO)(0·36%-0·92%)、高w(TFeO)(3·05%-8·13%)的特点。野马泉矿区的矽卡岩包括钙矽卡岩和锰质矽卡岩,钙矽卡岩主要产于接触带附近,组成矿物主要为单斜辉石和石榴子石,接近岩体的单斜辉石中透辉石端员组分较高,石榴石主要分布在接触带附近,内环带钙铁榴石组分高于外环带。综合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结果,推断野马泉矿区闪长岩具有较大成矿潜力,野马泉矿区钙矽卡岩主要形成于氧化条件,锰质矽卡岩形成于还原条件。
刘建楠丰成友赵一鸣李大新肖晔周建厚马永寿
关键词:矽卡岩蚀变分带
大兴安岭北部漠河地区早奥陶世A型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研究被引量:13
2019年
大兴安岭北部漠河地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锆石自形程度较好,主要为长柱状,具有较为清晰的韵律环带结构,表明锆石岩浆成因。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显示岩石形成时代为早奥陶世(481±5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岩石属于钙碱性、弱过铝质系列花岗岩,高硅(SiO_2=71.42%~72.57%)、富碱(ALK=8.11%~8.76%)、贫镁(MgO=0.52%~0.54%)。10000Ga/Al值为2.73~2.85,Zr+Nb+Ce+Y含量374×10^(-6)~495×10^(-6),岩浆形成温度801~897℃,判断岩石为A型花岗岩。岩石有中等的负Eu异常(δEu=0.24~0.35),Rb/Sr值为1.18~1.38、Ba/La值为8.7~12.4、Mg~#值为23.3~30.3,及低Ni(1.51×10^(-6)~5.59×10^(-6))、Cr(6.60×10^(-6)~13.4×10^(-6))、V(20.0×10^(-6)~21.6×10^(-6))含量。岩石的ε_(Hf)(t)值为-2.22~5.57,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变化于1021~1453Ma之间,主要源于中新元古代增生地壳。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及构造判别,认为岩石形成于额尔古纳地块与西伯利亚板块拼合造山后的伸展背景。
吴琼丰成友瞿泓滢钟世华刘建楠张明玉
关键词:岩石地球化学A型花岗岩
东昆仑祁漫塔格山地区夏日哈木镍矿床矿物学特征被引量:23
2016年
青海夏日哈木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镍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东昆仑造山带之东昆中花岗—变质杂岩带的隆起区,成矿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小侵入体有关,属岩浆深部熔离贯入型。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主要产于辉石岩、橄辉岩和苏长岩中;矿石为块状、准块状、海绵陨铁状、浸染状、细脉状和斑杂状构造,粒状结构、交代结构和固溶体分离结构等。矿石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和黄铜矿,含少量和微量紫硫镍矿、马基诺矿、铬铁矿、磁铁矿、黄铁矿、闪锌矿、辉铋矿、钛铁矿和自然铋等;脉石矿物主要有斜方辉石、橄榄石、普通辉石、基性斜长石、镁铁闪石、直闪石、滑石、蛇纹石等。文中对夏日哈木和金川我国两个超大型镍矿的主要地质特征作了对比;与世界上主要同类型硫化物铜镍矿床相比较,夏日哈木镍矿具有不少独特的特征,如其成岩成矿时代相对较年轻,矿石中铜的品位较低、亏损铂族元素等。
丰成友赵一鸣李大新刘建楠刘长征
关键词:矿物学矿石学镍矿床东昆仑山
赣西北大湖塘钨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及其意义被引量:108
2012年
江西省武宁县大湖塘钨矿位于武宁县西南方向41km,赣西北地区武宁、靖安、修水3县交界处,矿区处于下扬子成矿省之江南隆起东段成矿带之西部,是与燕山期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的钨矿床,也是最近刚勘查出的我国规模最大的钨矿床。本文采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技术,测得大湖塘石门寺矿段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43.7±1.2Ma(n=6,MSWD=0.84);狮尾洞矿段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40.9±3.6Ma(n=6,MSWD=2.30)。说明其成矿于早白垩世,与其北侧的、同处于下扬子成矿省的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九瑞-鄂东南矿集区的铜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年龄非常一致,但与华南成矿省之南岭成矿带的钨矿成矿作用有诸多不同。下扬子成矿省主要为早期两大古陆碰撞对接、构造格局开始大转换时期成矿,而华南成矿省为地壳重熔形成的花岗质岩浆经过多期次和多阶段分异演化在最晚阶段富集成矿。
丰成友张德全项新葵李大新瞿泓滢刘建楠肖晔
关键词:RE-OS同位素定年辉钼矿
祁漫塔格造山带——青藏高原北部地壳演化窥探被引量:23
2017年
祁漫塔格是东昆仑造山带的一个分支,位于青藏高原中北部,夹持于柴达木盆地和库木库里盆地中间,向西被阿尔金走滑断裂错段。从元古代到早中生代,由于受到多期、多阶段大洋俯冲和关闭影响,导致不同地体间发生碰撞拼贴和大陆增生过程,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岩浆事件。祁漫塔格造山带内发育新元古代花岗岩(1000~820 Ma)是对Rodinia超大陆形成的响应。以阿达滩和白干湖逆冲断裂为界,划分为南、北祁漫塔格两地体。北祁漫塔格地体作为活动大陆边缘,发育大量的早古生代与俯冲有关的花岗岩和VA型蛇绿岩;南祁漫塔格地体最初为洋内俯冲形成的原始大洋岛弧,发育早古生代SSZ型蛇绿岩、岛弧拉斑玄武岩和钙碱性火山岩。随着持续俯冲,年轻岛弧伴伴随地壳加厚转变为成熟岛弧。南、北祁漫塔格地体间的碰撞(弧-陆碰撞)可能发生在晚志留世(422Ma),并持续到早泥盆世(398Ma)。在此期间(422~389Ma),南祁漫塔格地体内发育一系列同碰撞型花岗岩;北祁漫塔格地体内发育一系列的大洋岛弧花岗岩。南祁漫塔格作为外来地体,碰撞拼贴对于大陆边缘、大陆增生意义重大。之后,南、北祁漫塔格地体进入后碰撞环境并发育一系列板内花岗岩。此外,伸展导致造山带垮塌,发育中泥盆统磨拉石建造。碰撞使得海沟后退,海沟阻塞导致俯冲减弱甚至停止,因而产生了石炭-二叠纪(357~251 Ma)岩浆活动缺口。古特提斯祁漫塔格洋的最终关闭可能始于晚二叠世,使得库木库里微板块拼贴于大陆边缘;碰撞抬升导致缺失上二叠统-中三叠统地层。早中三叠世(251~237 Ma)由于碰撞,俯冲大洋板片回转,之后断离,软流圈地幔物质沿岩石圈地幔通道上涌,使得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到了晚三叠世,大规模岩石圈地幔和下地壳物质拆沉,导致古老地壳物质发生熔融,形成了一系列后碰撞背景下的钙碱性和�
于淼丰成友何书跃赵梦琪赵一鸣李大新瞿泓滢刘建楠王辉周建厚钟世华
关键词:构造-岩浆演化古特提斯洋蛇绿岩弧-陆碰撞
青海祁漫塔格虎头崖铅锌多金属矿区年代学研究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13
2011年
虎头崖铅锌多金属矿是青海祁漫塔格地区较为典型的兼具正接触带矽卡岩亚型和外接触带矽卡岩亚型的接触交代型矿床。笔者对其开展了详细的地质特征解剖和高精度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矿区金属成矿元素组合复杂,矿化主要产于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不同时代地层间的断裂带或不整合面及不同岩性界面,自成矿岩体内部向外具有明显的金属矿化与蚀变分带。利用锆石LA-ICP-MS和SHRIMP U-Pb法,获得成矿花岗闪长岩体和二长花岗岩体的成岩年龄分别为(235.4±1.8)Ma(n=24,MSWD=1.7)和(219.2±1.4)Ma(n=11,MSWD=0.83);利用辉钼矿Re-Os法,获得矽卡岩型铜钼多金属矿石和矽卡岩型钼矿石的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25.0±4.0)Ma(n=7,MSWD=0.24)和(230.1±4.7)Ma(n=5,MSWD=0.12),厘定矿区成岩成矿时代为中—晚三叠世。综合青海祁漫塔格地区已有年代学资料和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特征,认为该区印支期大规模岩浆侵入活动和多金属成矿作用形成于后碰撞构造阶段,为区域东昆仑造山带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旋回的产物。
丰成友王雪萍舒晓峰张爱奎肖晔刘建楠马圣钞李国臣李大新
关键词:锆石U-PB测年RE-OS同位素测年同位素虎头崖东昆仑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