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小三

作品数:91 被引量:231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西省红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16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4篇农业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1篇红壤
  • 26篇油菜
  • 14篇稻田
  • 14篇栽培
  • 11篇旱地
  • 10篇氮肥
  • 10篇熟制
  • 10篇红壤稻田
  • 9篇栽培技术
  • 9篇三熟
  • 9篇三熟制
  • 9篇套播
  • 8篇性状
  • 8篇黑芝麻
  • 8篇红壤旱地
  • 7篇玉米
  • 7篇施肥
  • 7篇农业
  • 7篇花生
  • 6篇水稻

机构

  • 80篇江西省红壤研...
  • 8篇江西农业大学

作者

  • 80篇刘小三
  • 72篇肖国滨
  • 71篇叶川
  • 65篇黄天宝
  • 60篇郑伟
  • 51篇李亚贞
  • 45篇肖小军
  • 29篇张昆
  • 24篇吴艳
  • 23篇陈明
  • 12篇余跑兰
  • 8篇陈国钧
  • 7篇余喜初
  • 6篇赵美珍
  • 6篇章彪雄
  • 6篇李钟平
  • 6篇高其璋
  • 4篇彭小松
  • 3篇胡惠文
  • 3篇贺晓鹏

传媒

  • 16篇江西农业学报
  • 8篇中国农学通报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杂交水稻
  • 3篇中国作物学会...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稻米
  • 2篇土壤与作物
  • 2篇中国作物学会...
  • 2篇2014中国...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农业科技管理
  • 1篇中国种业
  • 1篇花生学报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2007年华...
  • 1篇第十一届中国...
  • 1篇第十一届中国...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9篇2015
  • 8篇2014
  • 5篇2013
  • 14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膜覆盖对赣薯2号外观品质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研究了在江西省红壤旱地上地膜覆盖对赣薯2号外观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能明显提高赣薯2号的鲜薯产量,白膜、黑膜覆盖的鲜薯产量分别为51475.7、51976.0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7.7%、18.9%,均达极显著水平;覆膜处理赣薯2号的还苗期、分枝期、封垄期均较对照早2~3 d;白膜、黑膜覆盖的薯块单株中薯数分别为3.0、3.2个/株,中薯率分别为46.9%、50.8%,分别较对照增加9.0、12.9个百分点,此外地膜覆盖薯块的外观品质明显好于对照。
黄天宝肖国滨叶川刘小三李亚贞刘芬
关键词:红壤旱地地膜覆盖
丘陵红壤旱地花生/鲜食糯玉米间作对作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寻高产高效的作物间作配套种植模式,改善红壤区的种植结构。[方法]设置花生/糯玉米间作、花生单作和糯玉米单作3种栽培模式,分析比较不同模式对花生与糯玉米生物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花生/糯玉米间作模式对花生和糯玉米的生长性状影响不大。产值效益最高的是花生/糯玉米间作模式,其次是糯玉米单作模式,再次是花生单作模式。[结论]该研究可为丘陵红壤区的作物生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刘小三叶川皮晓林肖小军李亚贞郑伟黄天宝吴艳陈荣华肖国滨
关键词:花生糯玉米间作
氮肥运筹对红壤稻田移栽油菜氮磷钾养分累积特性的影响
氮素是植物最重要的营养元素,油菜是需氮量较大的作物,氮肥对油菜的生长调节作用较大,仅仅依靠土壤提高的氮素是远远不足的。氮肥对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较多,但对油菜体内养分含量、养分积累量的研究较少。本试验在磷钾肥施用量一...
郑伟叶川肖国滨刘小三黄天宝张昆
关键词:氮肥运筹红壤稻田移栽油菜氮磷钾养分
一种红壤坡耕地油菜轻简化播种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属于播种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红壤坡耕地油菜轻简化播种装置,包括两个支架,两个所述支架之间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内部中间位置设有播种组件,所述播种组件包括储料箱,所述储料箱上壁固定连接有箱盖,所述储料箱...
肖国滨郑伟吕伟生肖小军李亚贞黄天宝韩德鹏肖富良胡文亭叶川余跑兰陈明吴艳刘小三陈国钧
控释肥不同配比对丘陵红壤花生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大田条件下,以花生品种仲恺花1号为材料,研究控释肥不同配比对丘陵红壤花生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单施普通氮肥,施用控释肥能显著增加产量,并且配施2/3控释肥和单施控释肥达极显著水平;配施2/3控释肥和单施控释肥能显著增加分枝数,极显著增加主茎绿叶片数,还能显著提高单株果重和单株饱果数;控释肥配施在结荚期和收获期冠层NDVI指数高。在控释肥的配施比在0.78时,产量最高。
李钟平张昆叶川肖国滨刘小三肖小军
关键词:控释肥丘陵红壤花生农艺性状
播期与密度对油蔬两用型油菜中油杂19产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23年
为了探讨播期、密度对油蔬两用型油菜产量及构成的影响,为其高产栽培提供参考,本文以中油杂19为试验对象,2020~2021年在典型的酸性红壤旱地开展摘薹方式、播期、密度三因素裂区试验,主区设置为蕾薹期摘主序和蕾薹期不摘薹,裂区为播期处理,分别为10月3日和10月13日(常规播期),副裂区为密度处理,行株距分别为30 cm×10 cm(33.3×10^(5)株·hm^(−2),D1),30 cm×12 cm(27.8×10^(5)株·hm^(−2),D2),30 cm×15 cm(22.2×10^(5)株·hm^(−2),D3),30 cm×20 cm(16.7×10^(5)株·hm^(−2),D4),分析不同处理下生育进程、菜薹产量、菜籽产量及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摘薹与未摘薹相比,初花期、终花期、成熟期推迟6 d~15 d,株高、有效分枝部位高度分别显著降低10.6%、63.1%,茎增粗、一次有效分枝数分别增加7.89%、21.9%,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基本不变,千粒重显著降低9.59%,油菜地上部干物质量和籽粒产量随着密度减小而降低,但降幅小于未摘薹处理;播期延后10 d,蕾薹期推迟达12 d,株高显著降低,茎粗显著减小;随密度减小,生育进程不受影响,薹粗、单株角果数显著增加,菜薹产量、地上部干物质量和菜籽产量显著降低。因此,油蔬两用型油菜中油杂19菜薹、菜籽产量受密度和播期共同影响,油蔬两用型油菜中油杂19栽培上提倡适当密植早播,从而兼顾菜薹和菜籽产量。
肖小军肖国滨郑伟熊文韩德鹏李亚贞黄天宝刘小三曹九龙吕伟生
关键词:油菜油蔬两用播期
谷林套播下不同共生期对稻田三熟制油菜生长规律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为了确保江西三熟制稻田的三熟高产和克服季节矛盾,在江西双季稻区进行套播油菜共生期试验,设置与水稻共生期分别为10天(D10)、5天(D5)、0天(D0,CK),调查油菜生长及产量形成,为研究稻田三熟制谷林套播油菜简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处理D5、D10与CK油菜成熟期基本一致,但油菜营养生长期分别延长5天和7天,有利于前期营养物质的累积,为最终取得高产奠定基础。(2)共生期延长有利于提高油菜出苗期密度,但其他生育期密度降幅随着共生期延长而增加,导致成苗率和成株率随着共生期延长而下降,成熟期处理D5密度最大、CK次之、D10最小,分别为42.35万株/hm^2、40.02万株/hm^2、36.68万株/hm^2。(3)共生期影响着油菜各期生长状况和产量结构,延长共生期有利于油菜个体生长发育及单株产量形成,但群体产量以处理D5最大、D10次之、CK最小,分别为1564.12 kg/hm^2、1430.72 kg/hm^2、1402.37 kg/hm^2,在单株产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密度来弥补,从而提高群体产量。根据以上结果,建议本区域内稻田三熟制套播油菜共生期以5-10天为宜,5天为佳,在适宜范围内尽可能早播。
郑伟肖国滨陈明李钟平黄天宝肖小军李亚贞刘小三张昆叶川
关键词:共生期油菜
红壤旱地周年三茬油作物种植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壤旱地周年三茬油作物种植方法,首先冬油菜在10月15‑20日机械旋耕整地直播,于次年4月25‑30日机械收获并碎秸秆还地;油菜茬后即时机械耕耙整地,春花生在4月25‑30播种,于8月...
肖国滨吴艳肖富良黄天宝李亚贞郑伟肖小军吕伟生胡文亭叶川刘小三吴昌强陈国钧
文献传递
一种红壤稻田周年两种三收蔬油稻的种植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壤稻田周年两种三收蔬油稻的种植方法。一种红壤稻田周年两种三收蔬油稻的种植方法,采用蔬油两用的油菜和水稻周年两种三收;所述的周年两种三收是指:在单位面积红壤稻田上,一个可循环生产周年里...
肖国滨李亚贞郑伟肖小军 吕伟生叶川李钟平 万国湲黄天宝 肖富良 胡文亭吴艳刘小三 叶德萍
文献传递
短蔓型甘薯品种‘赣薯2号’茎蔓穴盘育苗技术研究
2018年
研究不同茎蔓节段育苗的效果,探索优质、高效的甘薯育苗新方法。以短蔓型‘赣薯2号’茎蔓为试验材料,设置单节、双节和顶芽带三节3个苗段,分别通过红壤土、腐叶土和塘泥3种土壤基质进行穴盘育苗,观察各处理育苗方式下薯苗生长、发苗天数等相关性状,并考察其叶数、苗长、根数及根长情况。结果表明:以双节苗段+腐叶土处理的茎蔓发苗时间最快(3天),成活率最高(86.6%),发根数最多(9.2根),根长最长(5.9 cm)。因此,甘薯茎蔓双节苗段+腐叶土穴盘育苗具有发苗时间短、成活率高、成本低等特点,短期内(20天)可达成苗标准,提高了甘薯扩繁系数和育苗速度,值得推广应用。
刘小三叶川肖小军李涵李亚贞郑伟吕伟生黄天宝肖富良吴艳肖国滨
关键词:茎蔓穴盘育苗技术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