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亚奇

作品数:17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4篇理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光谱
  • 6篇红外
  • 6篇红外光
  • 6篇红外光谱
  • 4篇光谱研究
  • 4篇红外光谱研究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3篇胆囊
  • 3篇腺癌
  • 3篇甲状腺
  • 3篇甲状腺癌
  • 3篇傅里叶
  • 3篇傅里叶变换
  • 2篇胆管
  • 2篇胆囊炎
  • 2篇引流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甲状旁...
  • 2篇原发性甲状旁...

机构

  • 10篇北京积水潭医...
  • 6篇北京大学第三...
  • 6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15篇刘亚奇
  • 7篇毕敬涛
  • 6篇凌晓锋
  • 6篇周孝思
  • 6篇徐怡庄
  • 6篇徐智
  • 6篇柏楠
  • 5篇张元福
  • 5篇吴瑾光
  • 4篇崔爱民
  • 4篇王欣
  • 3篇吴全
  • 3篇孙启刚
  • 2篇赵瑾
  • 2篇张自琴
  • 2篇张小青
  • 2篇赵景明
  • 1篇侯宽永
  • 1篇尹刚
  • 1篇赵红梅

传媒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刊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于腹腔镜下胆囊或肝门部手术的推挡肝组织器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腹腔镜下胆囊或肝门部手术的推挡肝组织器械,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用于腹腔镜下胆囊或肝门部手术的推挡肝组织器械包括主支撑杆、伸缩架和支撑膜;伸缩架通过约束件设置在主支撑杆上,约束件的一端与伸缩架铰...
刘亚奇
文献传递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管结石效果观察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8
2019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普通外科收治的胆管结石患者62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联合组和开腹组各31例。开腹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联合组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管探查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1 d血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肾上腺素(EP)、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并观察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IL-6、CRP、CO和EP水平均有所升高,且联合组IL-6、CRP、CO和EP水平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ALT、AST、TBIL及WBC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但两组间ALT、AST、TBIL及WB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术后出血、残石及胆漏发生率均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管结石可缓解患者炎性应激反应,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王欣吴全刘亚奇毕敬涛
关键词:胆石腹腔镜胆道外科手术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病理性骨折的诊治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合并病理性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8例PHPT合并病理性骨折并接受甲状旁腺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围术期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8例PHPT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前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升高,术前大多数患者出现血钙、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N-端骨钙素、血碱性磷酸酶、尿钙、尿Ca/Cr升高,血磷、25-(OH)D3水平下降。术后1年患者甲状旁腺激素、血钙、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N-端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尿钙、尿Ca/Cr逐渐下降,血磷、25-(OH)D3水平逐渐上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1年复查X线、CT、骨扫描显示所有患者骨折均恢复良好。结论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为PHPT合并病理性骨折的正确诊治和术后随访提供了重要依据,尽早发现并手术切除原发病灶是治疗PHPT合并病理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郑志学柏楠张自琴毕敬涛崔爱民刘亚奇蔡轩谭屾
关键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病理性骨折甲状旁腺肿瘤甲状旁腺激素
腹部创伤后腹壁大切口疝的临床诊疗特点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总结腹部创伤后形成腹壁大切口疝患者的发病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对2006-2013年腹部创伤后出现腹壁大切口疝并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治疗的43例病例进行回顾,总结分析疾病成因、腹腔镜中转开腹情况、术后复发情况、并发症及应对措施。结果①所有病例均采用人工补片修补,其中39例经腹膜前间隙放置补片(Sublay)方式行腹壁缺损修补,4例以经腹腔镜辅助腹腔内放置补片(IPOM)方式修补;7例尝试经腹腔镜疝修补的病例中3例中转开腹,成功率约为57.14%。②术后并发症:全部病例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共有8例出现并发症,术后切口感染3例(6.98%),其中2例合并肠瘘2例;出现皮下血肿和脂肪液化5例(11.63%)。③复发情况:随访平均时间81个月(50~103个月)。有2例病例分别于出院后第9个月和第12个月再次发现切口疝,复发占比约为4.65%。结论有腹部创伤急诊手术史的患者常合并多项切口疝形成因素,是腹壁切口疝的高风险人群。在此类患者中,合并腹腔内脏器损伤患者常存在严重的腹腔内粘连,因此不推荐腹腔镜辅助的IPOM作为首选术式,而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人工补片经Sublay方式治疗。
蔡轩吴全崔爱民刘亚奇毕敬涛柏楠
关键词:腹壁切口疝腹部创伤疝修补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鉴别正常和良恶性乳腺组织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衰减全反射法(ATR)检测乳腺手术中切除的4种新鲜离体乳腺组织77例,包括正常乳腺组织18例,乳腺增生13例,乳腺纤维腺瘤21例及乳腺癌25例.用方差分析与秩和检验的方法比较了上述4类乳腺组织的红外光谱各谱带的峰位、相对峰强及半高宽.结果表明,与蛋白、脂质、糖类和核酸相关的谱带在上述4种不同类型乳腺组织之间均存在高度的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应用FTIR法可以区分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增生、乳腺纤维腺瘤以及乳腺癌等4种乳腺组织,这将为今后在手术中运用原位在体FTIR指导外科医生进行精准手术奠定基础.
赵瑾刘亚奇徐怡庄张元福吴瑾光侯宽永赵红梅雷玉涛周孝思徐智凌晓锋
关键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增生
急性期胆囊穿刺引流后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的效果评价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急性期经皮肝穿刺胆囊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BD)后择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困难程度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接受择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且在急性发作期达到TG18指南GradeⅡ级(中度)标准的病例共64例。根据急性期时是否曾接受PTGBD治疗,将病例分为急性期PTGBD后择期LC手术组21例,急性期未行PTGBD治疗后择期LC手术者43例。对比分析PTGBD治疗后择期LC的手术难度及效果。结果两组在住院时长、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难度评分等指标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期曾行PTGBD的LC病例住院时间(中位数7 d)和手术时间长(中位时间97 min),术中出血量多(中位数50 ml),手术难度较高(中位数13分)。PTGBD组的中转开腹率(4.8%)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研究未能显示PTGBD作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前治疗的手段,对患者围手术期恢复具有优势。
刘亚奇许方婧伟王欣吴全蔡轩郑志学柏楠赵景明毕敬涛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穿刺术胆囊穿刺引流
胆管癌新鲜离体组织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该研究探讨了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技术对胆管癌进行术中原位、无创和快速诊断的可行性。联合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衰减全反射(ATR)探头,测定了26例胆管癌和43例良性胆管疾病新鲜离体组织的红外吸收光谱,发现每条光谱在3800~1000cm-1之间循序出现了12个谱带。测量各个谱带的峰位、峰强和峰面积值,然后计算出各谱带的相对峰强和相对峰面积比值,最后进行标准统计学分析。比较胆管癌与良性胆管组织的光谱发现有以下特征:(1)2925cm-1谱带明显地向低波数移位(P=0.033);(2)峰强比I1083/I1460(P=0.005)和峰面积比S1083/S1460(P=0.001),S1240/S1460(P=0.025)明显升高,说明癌组织中核酸相对脂类含量明显增加;(3)峰强比I1550/I1083(P=0.000)和峰面积比S1550/S1083(P=0.000)明显下降,提示蛋白质相对核酸的含量下降。研究结果表明,FTIR有望成为一种术中原位、在体和快速诊断胆管癌的新方法。
尹刚徐智徐怡庄孙启刚刘亚奇张元福吴瑾光周孝思凌晓锋
关键词:FTIR胆管癌
骶尾部藏毛囊肿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分析
2017年
目的分析骶尾部藏毛囊肿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提高藏毛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5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0例骶尾部藏毛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后Ⅰ期愈合患者与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发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术前病程、住院时间、术前是否有脓肿形成、囊肿长度、切口长度、术中是否进行切口加压包扎及放置切口引流等指标。结果本研究30例患者中,Ⅰ期愈合23例,术后切口感染7例。Ⅰ期愈合患者术前病程明显长于术后切口感染患者,术前形成脓肿的比例明显高于术后切口感染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BMI、住院时间、囊肿长度、切口长度、切口加压包扎比例及放置切口引流比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病程、脓肿形成是影响骶尾部藏毛囊肿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切口加压包扎及放置切口引流并不能改善术后切口感染率,间断水平褥式外翻法缝合切口有望成为改善术后切口感染的有效方式。
刘亚奇许方婧伟王欣胡琳张军崔爱民李文东柏楠赵景明毕敬涛
关键词:骶尾部切口感染加压包扎
甲状腺癌微转移淋巴结的红外光谱检测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衰减全反射(ATR)探头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仪测定了新鲜离体的甲状腺癌微转移颈部淋巴结(16枚)和非转移性淋巴结(16枚)的FTIR光谱,配对比较了两组光谱13个谱带的峰位、相对峰强及半高宽等38个FTIR参数,明确了甲状腺癌微转移淋巴结的光谱特征.结果表明,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相比,微转移淋巴结光谱中与蛋白、脂质、糖类和核酸相关的谱带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与蛋白质相关的谱带的相对峰强I3280/I1460和I1640/I1460显著升高,半高宽F1640显著增宽,而F1546则变窄;与脂类相关的相对峰强I1400/I1460明显增高;与糖类相关的1165 cm-1处谱带的相对峰强I1165/I1460显著降低;与核酸相关的1240 cm-1处谱带的相对峰强I1240/I1460显著升高.结果表明,FTIR能够检测出甲状腺癌的微转移淋巴结,可能应用于甲状腺癌病人的精准手术治疗.
刘亚奇桑畅野徐怡庄徐智周孝思凌晓锋
关键词:甲状腺癌微转移淋巴结红外光谱
167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患者的临床特点,减少患者的诊治歧路及合并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普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8年3月诊治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统计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处理情况、术前影像定位检查等,对再次手术资料及术中标本、术后病理、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等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病例数逐年增加,可来源于临床多科室,根据其临床表现分型,以骨型及骨肾型为多见,各占53.2%和24.6%,其中有骨折病史者30例,占18%,曾行骨科手术者24例,占14.4%,其中行2次及以上骨科手术者5例,占骨科手术患者的21%。有骨科事件(骨折或可疑骨肿瘤者)患者PTH值与其他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11例患者非初次手术,其中5例为既往异位甲状旁腺手术,占再手术的45.5%。甲状旁腺增生组与甲状旁腺癌组及腺瘤组术前PT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间病灶湿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PHPT患者应注重其临床早诊断,加强对有骨折、骨畸形变、骨质疏松等患者的筛查,术前良恶性较难确定,PTH有提示意义,应结合术前影像及术中快速PTH检测技术,做到定位准确,提高手术成功率,避免因异位多次手术,或术中反复探查等。对于复发患者,应考虑到异位病灶或甲状旁腺癌转移等。
王欣刘亚奇崔爱民张自琴李晓玉柏楠
关键词: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激素骨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