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旭

作品数:48 被引量:161H指数:6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9篇老年
  • 11篇综合征
  • 9篇老年综合征
  • 6篇住院
  • 6篇胃电
  • 6篇肝硬化
  • 5篇电图
  • 5篇住院患者
  • 5篇胃肠
  • 5篇胃电图
  • 5篇激素
  • 5篇肝硬化患者
  • 4篇衰弱
  • 4篇体表
  • 4篇体表胃电
  • 4篇体表胃电图
  • 4篇胃肠激素
  • 4篇慢性
  • 4篇内镜
  • 4篇疾病

机构

  • 46篇云南省第一人...
  • 1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作者

  • 46篇何旭
  • 20篇李燕
  • 19篇范红
  • 9篇郭强
  • 9篇周雁
  • 9篇唐晓丹
  • 6篇汤敏
  • 6篇龙毓灵
  • 6篇方蒡
  • 5篇陈艳敏
  • 5篇王芸
  • 4篇万苹
  • 3篇赵琳
  • 2篇王骊
  • 2篇严新民
  • 2篇唐慧
  • 2篇寿涛
  • 2篇秦海春
  • 2篇邹云莲
  • 2篇耿嘉蔚

传媒

  • 4篇云南医药
  • 4篇基础医学与临...
  • 4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临床消化病杂...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国肛肠病杂...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新医学
  • 1篇昆明医学院学...
  • 1篇山西职工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糖尿病新世界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消化内镜

年份

  • 4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2
  • 7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2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6篇2001
  • 2篇2000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前后的食管动力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前后的食管动力变化及疗效。方法 在内镜下用Wilson Cook、2 5G注射针选择贲门齿状线上 1cm部位 3、6、9、12点于食管黏膜面 45°角进针 5mm注射A型肉毒毒素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97)卫药准字 (兰 )S 0 1号 ) ,每点 2 0~ 2 5U ,共 80~ 10 0U ,术后禁食 4~ 6小时。用瑞典CTDPCPolyraf多导胃肠功能测定仪对7例患者分别于注射治疗前后作了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 (LESP)压力及松弛率 (LESR)、吞水时食管体部蠕动以及食管内 2 4小时pH检测。结果  7例患者治疗前静息压 (LESP)为 (7 5 8± 1 6 5 )kPa ,松弛率 (LESR)为 (2 9 6 9± 3 44) % ,吞水时食管体部均为细小杂乱低平非推进性收缩波 ,治疗后 1周LES静息压 (LESP)降至 (3 5 1± 0 38)kPa ,松弛率 (LESR)为 (5 1 94± 3 5 8) %明显升高 (P <0 0 1) ;吞水时食管体部均为细小杂乱低平非推进性收缩波 ,治疗后 1周出现低平规律性同步蠕动波 ;注射治疗前后食管 2 4小时pH检测显示无异常反流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可进半流质及普食。 7例均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 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存在明显的食管动力障碍 ,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无副作用 ,也无并发症 ,门诊即可进行 。
何旭唐晓丹范红周雁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A型肉毒毒素食管动力
熊去氧胆酸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156例临床研究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多潘立酮对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156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人随机分3组。UDCA组予UDCA 250 mg,1次/d,口服;多潘立酮组给予多潘立酮10 mg,3次/d,口服;UDCA联合多潘立酮组给予UDCA 250 mg,1次/d,口服;联合多潘立酮10 mg,3次/d,口服。3组疗程均为8周。采用临床疗效和胃镜随访量化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建立病人的资料档案。结果UDCA联合多潘立酮对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症状总有效率、胃镜征象改变有效率均高于UDCA组和多潘立酮组(P<0.05);且H.pylori阳性与H.pylori阴性患者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UDCA联合多潘立酮能有效缓解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症状;H.pylori对其疗效可能无干扰作用。
彭伟范红周雁唐晓丹何旭汤敏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熊去氧胆酸多潘立酮
联合麻醉镇静在无痛性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异丙酚、咪唑安定及芬太尼联合应用于结肠镜检查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将2 0 0例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镇静组 (10 0例 )静脉注射咪唑安定、芬太尼及异丙酚至患者进入 4级镇静状态后进行结肠镜检查 .对照组 (10 0例 )按常规进行结肠镜检查 ,观察两组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的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入镜时间 .结果 :检查中镇静组血压无明显变化 ,而对照组检查中及检查后收缩压变化明显 (P <0 0 5 ) .镇静组入镜时间 6min ,明显优于对照组 10min (P <0 0 1) .结论 :异丙酚、咪唑安定及芬太尼联合应用于结肠镜检查安全、有效 。
陈艳敏郭强范红何旭赵琳王骊
关键词:麻醉异丙酚咪唑安定芬太尼
重症溃疡性结肠炎内科综合治疗被引量:2
2001年
何旭龙毓灵范红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内科治疗
营养不良和25羟维生素D及白介素1β与老年住院患者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3
2022年
背景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具体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临床干预以药物控制肺部症状为主,而关于COPD肺外相关因素的影响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目的分析营养不良、25羟维生素D[25(OH)D]及白介素1β与老年住院患者发生COPD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8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新入院患者305例,根据COPD发生情况分为非COPD组216例和COPD组89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老年综合评估项目;老年住院患者发生COPD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营养不良、25(OH)D、白介素1β与老年住院患者发生COPD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当前吸烟率、营养状况、认知功能、焦虑状态发生率、抑郁状态发生率、失能发生率、睡眠状况、衰弱状况、多重用药比例、用药种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甲状腺素、25(OH)D、雌二醇、睾酮、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白介素6、白介素1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前吸烟[OR=2.351,95%CI(1.053,5.249)]、潜在营养不良[OR=2.429,95%CI(1.118,5.276)]、营养不良[OR=3.936,95%CI(1.355,11.439)]、失眠[OR=2.584,95%CI(1.094,6.102)]、C反应蛋白[OR=0.988,95%CI(0.978,0.999)]、25(OH)D[OR=0.929,95%CI(0.880,0.981)]、白介素1β[OR=1.025,95%CI(1.003,1.047)]是老年住院患者发生COP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营养不良(r_(s)=0.280,P<0.001)、白介素1β(r_(s)=0.145,P=0.011)与老年住院患者COPD的发生呈正相关,而25(OH)D与老年住院患者COPD的发生呈负相关(r_(s)=-0.264,P<0.001)。结论营养不良、25(OH)D、白介素1β是老年住院患者发生COPD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营养不良、白介素1β与老年住院患者COPD的发生呈正相关,而25(OH)D与老年住院患者COPD的发生呈负相关。
戴靖榕李婕何旭何旭李燕
关键词:营养不良白介素1Β25-羟维生素D住院病人
胃粘膜相关样淋巴组织增生的内镜、病理及实验研究
2000年
目的 探讨胃MALT增生的诊断、与Hp感染关系以及监测向胃MALT淋巴瘤的进展。方法 胃镜筛选对 31例有镜下特征表现病例进行组织学检查 ,同时用改良Giemsa染色查Hp、快速尿素酶试剂试验、组织学免疫组化染色 ,并对 31例慢性胃炎粘膜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作对照 ,了解其淋巴细胞类型。 31例患者均接受正规抗Hp三联药物治疗。结果 胃MALT增生胃镜及组织学有特征表现 ,与Hp感染有关 ,增殖的淋巴细胞既有T细胞也有B细胞 ,周围血淋巴细胞亚群正常。结论 胃MALT增生是具有一定特征的胃病变 ,其发生与Hp感染有相关性 ,是一种胃局部慢性炎症引起的免疫反应性淋巴增生 ,因此需正规抗Hp治疗和长期内镜及组织学追踪检测有否向胃MALT淋巴瘤发展可能。
周雁龙毓灵朱戎李菊兰陈艳敏何旭汤敏
关键词:内窥镜病理HP
内镜超声微探头诊断上消化道病变的应用
2002年
汤敏范红何旭周雁
关键词:内镜上消化道病变
一种用于老年综合征与多学科疑难疾病诊疗平台
本发明涉及医疗系统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用于老年综合征与多学科疑难疾病诊疗平台,用于协助老年综合征评估的后续管理及老年共病、慢性病及疑难疾病的管理及预防干预意见,进行“全人”管理。会诊专家可邀请同家医院和不同医院、不同...
李燕何旭王科化
慢性疾病稳定期老年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0
2022年
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逐年升高。当前关于骨质疏松症的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其预防和治疗工作尚存短板。目的调查慢性疾病稳定期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并分析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9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复查的慢性疾病稳定期老年患者302例为研究对象。利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对患者腰椎及髋部骨密度进行测定,以T值≤-2.5为骨质疏松症。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自主研发的“老年综合评估系统软件平台”对患者进行老年综合评估,并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生物学标志物。结果302例患者中非骨质疏松症176例(58.3%)、骨质疏松症126例(4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失眠〔OR=2.180,95%CI(1.080,4.443)〕、合并慢性疾病数量多〔OR=1.223,95%CI(1.101,1.358)〕、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OR=1.043,95%CI(1.000,1.088)〕是慢性疾病稳定期老年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P<0.05),血尿酸水平升高〔OR=0.996,95%CI(0.993,0.999)〕是慢性疾病稳定期老年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慢性疾病稳定期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41.7%。血尿酸水平升高是慢性疾病稳定期老年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保护因素,失眠合并慢性疾病数量多、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慢性疾病稳定期老年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戴靖榕李婕何旭何旭李燕
关键词:尿酸慢性病老年综合征
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在胃镜检查中的镇静作用被引量:3
2003年
陈艳敏郭强范红何旭周雁王骊赵琳
关键词:异丙酚咪唑安定胃镜检查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