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俊华
- 作品数:47 被引量:202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十堰市太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影像学诊断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探讨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X线平片检查9例,CT检查4例,MRI检查5例。结果:12例患者共有12个病灶。全部病例均有关节肿胀,3例有钙化。关节间隙7例正常,1例增宽,4例狭窄;关节骨质侵蚀破坏5例,周围均见硬化缘。CT检查的4例PVNS全部为弥漫型,均可见关节腔积液。MRI检查的5例中弥漫型4例,均见关节腔积液及不规则增厚的低信号滑膜;局灶型1例,表现为单发性肿块伴关节腔积液。结论:PVNS的MRI表现较X线平片、CT具有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钙化不宜作为否定PVNS的依据。
- 陈平有仇俊华陈海波周选民徐霖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 输尿管囊肿并结石的x线征象分析(附3例报告)
- 1997年
- 输尿管囊肿并结石的x线征象分析(附3例报告)仇俊华(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放射科十堰442000)关键词排泄性尿路造影囊肿结石中图法分类号R445输尿管囊肿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囊肿易并发结石[1,2]。X线腹部平片及排泄性尿路造影检查是确诊此病的...
- 仇俊华
- 关键词:输尿管囊肿X线排泄性尿路造影输尿管结石
- 全文增补中
- 左侧输尿管膀胱壁段先天性狭窄致左肾孟输尿管巨大积水并膀胱明显移位1例报告被引量:1
- 1996年
- 患儿:男,2y,住院号:184588,发现腹部胀大六个月,与饮食无关。无任何不适,未行任何检查及治疗。近因腹部膨隆加剧而来院就诊。 体检:一般情况好。腹部明显隆起,腹部正中可扪及一巨大囊性包块,边缘呈分叶状,约15cm×20cm,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腹部无移动性浊音。
- 仇俊华付秋明
- 纵隔弥漫性囊状淋巴管瘤二例被引量:3
- 2004年
- 仇俊华钱向东徐霖徐洪毅郑全增隆燕邱建军李如春张育根
- 关键词:囊状淋巴管瘤纵隔肿瘤术前诊断侵犯范围影像诊断
- 介入栓塞术在舌、面部血管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 2004年
- 目的:研究介入栓塞术治疗舌面部血管瘤的价值。方法:在DSA下超选择插管后,采用明胶海绵加平阳霉素栓塞治疗舌面部血管瘤29例。结果:9例栓塞后2~7天外科手术治疗,术中肿瘤缩小,出血明显减少,随访1~3.5年,病变无复发;20例肿瘤缩小30%~90%,随访0.5~3年,15例病变稳定,5例病变增大再行栓塞治疗。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方法治疗舌面部血管瘤,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宜作为首选方法。
- 陈平有杨守俊仇俊华徐霖
- 关键词:血管瘤面部栓塞治疗性
- DSA和介入栓塞术在急性动脉性出血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5
- 2008年
-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介入栓塞术对急性动脉性出血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急性出血患者22例,包括肝脏损伤出血4例,产后大出血7例,人流术后出血2例,大咯血6例,消化道出血3例。对出血部位行选择性DSA,明确诊断及出血动脉后在超选择插管基础上行栓塞治疗,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和/或聚乙烯醇颗粒。结果所有病例DSA均显示出血阳性征象,表现为造影剂外溢。22例栓塞治疗后出血均立即停止,随访3~24个月,1例大咯血患者在治疗后第4个月出血复发,遂行二次栓塞止血。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DSA对诊断急性出血有较高的价值;介入栓塞术微创、并发症少,能迅速、安全、有效地控制出血,宜作为急性出血治疗的首先方法。
- 陈平有周选民仇俊华杨守俊李小力徐霖
- 关键词:出血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栓塞治疗性
- 搞活护理岗位工资 加速护理事业发展
- 2000年
- 王欣森仇俊华王亚珍王凤鸿刘敬珍
- 关键词:护理事业
- 组织均衡技术在颈部X线摄影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颈部X线摄影中采用组织均衡技术的DR影像与标准DR影像的差别。方法:随机抽取100例标准DR颈部正侧位影像,应用组织均衡技术进行处理,就其影像细微结构的清晰程度和组织层次丰富程度与标准DR影像进行对比评价。
- 仇俊华鲍喜明郑全增
- 关键词:组织均衡技术
- 文献传递
- 腹膜后间质瘤的MSCT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分析腹膜后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及MS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例腹膜后间质瘤的临床及MSCT表现。结果:12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和疼痛。12例均表现为腹膜后腔软组织肿块,肿瘤最大直径3.0~21.0cm,平均11.0cm。肿瘤呈类圆形7例,不规则形5例。CT平扫密度均匀2例,其中1例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1例呈不均匀分隔状强化。平扫密度不均匀10例,均见囊变坏死区,其中钙化2例,出血2例,增强扫描实质部分呈中度以上强化,囊变坏死部分不强化,呈分隔状。病理诊断为良性1例,低度恶性潜能3例,恶性8例,远处转移3例。免疫组化表现为CD117阳性12例,CD34阳性7例。结论:腹膜后间质瘤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临床症状少,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能较好地反映病变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陈平有陈文仇俊华徐霖
-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
- 骨恶性间叶瘤的影像学表现(附4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2008年
- 目的:探讨骨恶性间叶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骨恶性间叶瘤患者的X线、CT及MRI表现,其中X线平片检查4例,CT和MRI各检查2例。结果:骨恶性间叶瘤的主要影像学表现为:①软组织肿块:形态不规则,直径多>10 cm,边缘清楚或模糊,肿块内有钙化、骨化,CT显示肿块内有脂肪组织,MR T_1WI上肿块呈等、低信号,T_2WI呈混杂高信号,CT增强扫描示肿块不均匀强化;②骨质改变:呈浸润性斑片状骨质破坏,部分破坏边缘有硬化,MR T_1WI呈低信号,T_2WU呈混杂高信号,骨膜反应少见;③骨破坏程度与软组织肿块大小不成比例。结论:骨恶性间叶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影像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陈平有仇俊华母华国徐霖罗庆华
- 关键词:恶性间叶瘤骨肿瘤放射摄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