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0例临床诊断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6.5岁。回顾性心电门控增强扫描,利用多层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RT)重组图像,判定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并与DSA对照。结果:100例患者中,左前降支、左旋支、右冠状动脉重组像评价图像质量,在心率<70次/min时,左前降支、左旋支、右冠状动脉显示较好且能满足影像学评价。MPR、MIP及VRT重组像能显示冠状动脉的所有1级、大部分2、3级以及部分4级分支。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50%,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4.0%,特异性为94.0%,符合率79.0%。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快速的成像方法,在多数情况下能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可以做为冠状动脉病变的筛选方法。
- 吴宝金汤连志茅亭刘志鹏于红
- 关键词:冠状动脉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成像
- 气管支气管狭窄变形的X线及CT诊断
- 2002年
- 弥漫性气管支气管狭窄由数种不太常见的疾病如复杂性多软骨炎、淀粉样变性等所致,形态特点不同于局限性狭窄,现从原发性气管肿瘤所致气管狭窄变形进行讨论.原发性气管肿瘤比较罕见,我院于1989年至今遇到这类疾病共30例,现报道如下.
- 汤连志于红戴建平赵同堂
- 关键词:原发性气管肿瘤X线诊断CT表现症状X线表现CT诊断
-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DSA血管造影对比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对比分析64排CTA技术与DSA血管成像,探讨64排螺旋CT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在我科行CTA冠脉成像患者中,随机选择57例患者的影像资料,与DSA介入血管造影对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7例患者共191支血管,CTA发现102支冠状动脉狭窄,其中LAD38支,D122支,LCA17支,LMA15支,RCA10支。其中管腔狭窄>50%者89支,管腔狭窄>75%者47支,管腔完全闭塞者18支。CAG检查发现114支冠状动脉狭窄,LAD40支,D125支,LCA21支,LMA17支,RCA11支。其中管腔狭窄>50%者95支,管腔狭窄>75%者51支,管腔完全闭塞者18支。两者相比在各血管支狭窄及狭窄程度上CAG均较CTA检出率高,但是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性的影像诊断技术,提高了可疑冠心病患者的检出率,此检查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作为评价、筛查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 沈剑辉于红汤连志
- 关键词:64排CT冠脉成像介入
- 桥血管的扫描技术探讨
-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诊断冠状动脉桥血管的应用技术.对2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心、胸部血管造影检查.对所有扫描原始数据行冠状、矢状MPR、曲面重建(CPR)以及VR、MIP重建.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
- 汤连志于红姜飚
- 食管平滑肌瘤引起纵隔肿块及纵隔影增宽1例
- 1999年
- 于红姜飚毕玉春
- 关键词:纵隔肿块食管平滑肌瘤进行性憋气
- 评价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成像技术与诊断的意义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探查有无冠状动脉钙化、软斑块、冠状动脉狭窄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复查等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扫描参数主要是准直器的宽度、重建层厚、重建间距以及螺距的选择。在条件允许
- 于红茅亭杨永平汤连志
- 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像冠状动脉主干
- 文献传递
-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意义
- 2005年
-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16排MSCT扫描仪,层厚0.75mm,用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370,注射速度3.5mL/s,屏气状态下摄影,屏气时间约35s,对轴面断层及多平面重组图像。选择30例冠心病患者,对血管直径≥2mm的冠状动脉,参考美国心脏学会冠状动脉分段方法。结果30例患者204节段,CT图像能满足诊断要求178节段。结论MSCT图像在满足诊断要求前提下,16排MSCT显示冠状动脉中度或中度以上狭窄准确性高,而且无创。
- 于红汤连志王钊
-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
- 64排螺旋CT对脑动静脉畸形诊断的价值探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脑动静脉畸形(AVM)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至至今,因疑诊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在我科接受CT检查患者43例,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例在CT显像下呈阳性,有28例出现钙化,21例平扫为均匀稍高或等密度不规则颅内团块影,5例表现为高密度灶轴位,阳性图片经过VR、MIP、CPR、VE各种重建方式处理后的图像,均能够观察到畸形血管团和增粗迂曲血管影像。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MSCTA最大优势在于安全、方便、快速、准确,无DSA及MRA检查禁忌证,适合于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检查,尤其适用于合并脑出血的急重症患者。
- 沈剑辉汤连志于红
- 关键词:64排螺旋CT脑动静脉畸形图像后处理
- 多层螺旋CT与钼靶摄影在乳腺癌影像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 2006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钼靶摄影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1例乳腺癌平扫,增强及重建图像。结果71例乳腺癌均为肿块型,57例表现为不规则形,48例边缘见毛刺,8例皮肤改变,4例皮肤内陷,周围侵犯12例,32例见腋窝淋巴结,纵隔淋巴结及肺内转移。增强后肿块强化明显,CT值升高(18~83)HU;并行重建使肿块周边结构呈立体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在乳腺癌定性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汤连志于红杨永平茅亭王艳梅
- 关键词:乳腺癌多层螺旋CT
- 64排螺旋CT肺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 2012年
- 目的讨论64排螺旋CT肺血管成像结合多种图像后处理方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今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64例,选用不同的图像后处理方式,进行回顾性诊断分析。结果 64例患者的检出情况,在1级动脉MPR、MIP、VR三种处理方式无任何差别;在2-3级动脉血管MPR检出率较高,与MIP和VR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5级动脉血管MPR也高于MIP和VR,但是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A诊断在诊断肺栓塞方面,结合多种图像后处理方式能增大疾病的检出率,有助于PE确切的疗效评价,做到疾病的早期诊断,可以显著地降低病死率,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沈剑辉刘志鹏于红
- 关键词:螺旋CT肺动脉栓塞图像后处理肺血管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