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树娜

作品数:58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工程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4篇细胞
  • 16篇缺血
  • 12篇再灌注
  • 12篇缺血再灌注
  • 12篇灌注
  • 11篇再灌注损伤
  • 11篇肝细胞
  • 10篇缺血再灌注损...
  • 10篇灌注损伤
  • 7篇凋亡
  • 7篇细胞凋亡
  • 7篇干细胞
  • 7篇肝缺血
  • 7篇肝缺血再灌注
  • 6篇新生鼠
  • 6篇胚胎
  • 6篇肝缺血再灌注...
  • 5篇蛋白
  • 5篇组织化学
  • 5篇细胞癌

机构

  • 55篇潍坊医学院
  • 3篇潍坊医学院附...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成都医学院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潍坊市人民医...
  • 1篇昌邑市人民医...
  • 1篇青岛市精神卫...
  • 1篇潍坊市妇幼保...
  • 1篇即墨市人民医...
  • 1篇潍坊市坊子区...

作者

  • 55篇于树娜
  • 46篇蒋吉英
  • 12篇史才兴
  • 11篇王箐
  • 11篇李进
  • 11篇王宝松
  • 10篇丁洁
  • 10篇魏德全
  • 9篇王晓萃
  • 8篇姜栋栋
  • 8篇赵金岭
  • 7篇张杰
  • 6篇姜政辰
  • 6篇齐安东
  • 6篇于海
  • 5篇王海亮
  • 5篇姜红心
  • 5篇郑洁
  • 4篇梁翠宏
  • 4篇赵世福

传媒

  • 4篇世界华人消化...
  • 4篇中国临床解剖...
  • 3篇解剖学报
  • 3篇中国组织化学...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重庆医学
  • 2篇解剖科学进展
  • 2篇潍坊医学院学...
  • 2篇解剖学研究
  • 2篇四川解剖学杂...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解剖学会...
  • 2篇中国解剖学会...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安徽医药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19
  • 2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8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8篇2007
  • 4篇2006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第3~5周人胚肝的细胞特征和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英文)被引量:1
2006年
背景:早期肝的发育与横隔间充质和原始心脏的发育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密切关系,来自原始心脏和横隔间充质的信号分子可诱导前肠内胚层细胞向肝细胞的特化,横隔间充质为肝芽的形成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并可促进其生长和分化。但这一诱导过程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目的:利用发育第3~5周人胚标本,选择甲胎蛋白、细胞角蛋白19、c-Met作为肝干细胞的标记物,观察早期人胚胎的发育及肝干细胞的形态特征,以明确肝干细胞的特征和影响其增殖、分化的因素,为肝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设计:开放性实验。单位:潍坊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4-09/2005-01在成都医学院科研中心完成。选择2个月内流产的新鲜人胚胎标本20例,20min内用40g/L多聚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参照Jirasek的人胚发育分期标准,根据胚胎的长度、体节的数目及器官发育状况确定胚龄。方法:选择胚龄第3~5周的标本,SABC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多克隆抗肝细胞生长因子、c-Met、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及其受体、转化生长因子β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2抗体,单克隆抗增殖细胞核抗原、甲胎蛋白和细胞角蛋白19抗体,4℃孵育过夜,羊抗兔或羊抗鼠IgG及SABC液室温下分别孵育2h,二氨基联苯胺显色。以磷酸盐缓冲液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拍照。主要观察指标:第3~5周人胚肝干细胞的形态特征及标记物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肝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及其受体在第3~5周人胚肝、原始心脏及横隔间充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①第3~5周人胚肝干细胞的形态特征及标记物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第3周末肝芽形成,第4周肝芽的细胞伸入横隔间充质内形
蒋吉英李爱冬姜红心羊惠君魏志新李磊王箐于树娜
关键词:干细胞胚胎肝细胞生长因子
N-乙酰-L-色氨酸减轻H_2O_2诱导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N-乙酰-L-色氨酸(L-NAT)对海马神经元(PHN)缺血低氧损伤的影响。方法用600μmol/L H2O2诱导PHN制备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aspase-3的表达,Rhodamine 123染色检测线粒体膜势能(ΔΨm)的改变,锥虫蓝染色检测细胞存活率,比色法检测caspase-3、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Westernblot检测caspase-3及凋亡诱导因子(AIF)和细胞色素C(CytC)等线粒体促凋亡因子在胞质蛋白和线粒体蛋白中的表达。结果 L-NAT可减轻H2O2所引起的细胞形态的死亡、存活率的降低、LDH的释放、caspase-3的激活、线粒体膜势能的丧失及AIF和CytC等线粒体促凋亡因子的释放。结论 L-NAT能通过抑制caspase依赖性和非依赖性的细胞凋亡途径,减轻H2O2诱导的小鼠海马神经元的细胞损伤。
于树娜王志芳杜晓东姜红心李进史才兴蒋吉英
关键词:神经元细胞凋亡细胞模型
N-乙酰-L-色氨酸对新生鼠脑缺血缺氧纹状体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N-乙酰-L-色氨酸(L-NAT)对新生鼠脑缺血缺氧纹状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出生第7天的SD大鼠制备新生鼠脑缺血缺氧模型,HE染色观察纹状体的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Caspase3、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HIE组纹状体中神经细胞排列紊乱,且数量明显减少,Caspase-3、Bcl-2、Bax的表达升高;HIE+L-NAT组纹状体细胞的损伤程度减轻,Bax、Caspase-3表达下降,Bcl-2的表达进一步升高。结论 L-NAT可能通过调节Bcl-2家族蛋白的表达减轻纹状体细胞的损伤程度,从而保护新生鼠脑缺血缺氧损伤。
赵纳杰王聚信李晓双高香红于海刘清华张明于树娜蒋吉英
关键词:缺血缺氧损伤纹状体
人体解剖学研究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探讨被引量:1
2015年
研究生的创新素质是指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这是决定着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人体解剖学作为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其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培养现状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除了相对滞后的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之外,还包括导师的作用,以及研究生的自身素质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在适当的政策倾斜以及加强导师作用的前提下,建立健全科学的课程体系及评价机制,推进各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将有助于解剖学研究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梁翠宏蒋吉英于树娜王晓萃刘清华张明于丽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研究生教育创新素质培养
HepG2细胞在不同琼脂糖浓度下克隆形成能力的比较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分离细胞克隆的最佳细胞密度和最适琼脂浓度,为肿瘤干细胞的筛选提供更广阔的思路.方法:将HepG2单细胞悬液与10g/L的琼脂糖相混合,在2g/L(A组)和3g/L(B组)琼脂中接种不同密度的HepG2细胞,14d后观察克隆形成.结果:100-1000个/孔的各个实验组中,A组细胞的克隆数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P<0.05);在细胞密度为100-500个/孔时,A、B组细胞克隆形成率随着细胞密度的增加逐渐增加;600-1000个/孔,A、B组均随着细胞密度的逐渐加大,克隆形成率呈现下降趋势.结论:在进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时,可以采用2g/L的上层琼脂浓度,并采用10g/L的琼脂糖凝胶作为储备胶,HepG2细胞在500个/孔时的克隆形成率最高.
丁洁魏德全蒋吉英王宝松姜栋栋于树娜王晓萃
关键词:HEPG2细胞克隆形成率
褪黑素对新生鼠脑缺血缺氧损伤中细胞凋亡的影响
蒋吉英于海王聚信刘清华张明于树娜
Wnt信号通路在人肝癌HepG2细胞及其克隆形成细胞中表达的异质性研究
于树娜王宝松姜栋栋赵金岭蒋吉英
N-acetylserotonin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为探讨N-acetylserotonin(NAS)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本研究以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作为研究对象,以细胞凋亡作为衡量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改变程度的指标,利用组织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
蒋吉英史才兴于树娜赵世福赵金岭
关键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NASN-ACETYLSEROTONINCASPASE
硫化氢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保护作用的Meta分析
2017年
目的系统评价硫化氢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Data、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查找硫化氢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研究的动物实验。研究者独立地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然后通过Quadas质量评价标准评估纳入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文献,包括48只大鼠。Meta分析结果显示:缺血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高于假手术组[SMD=-5.49,95%CI为(-7.46^-3.53),P=0.001];硫化氢组ALT水平低于缺血组[SMD=-3.69,95%CI为(-5.36^-2.02),P=0.000 01];硫化氢组ALT水平高于假手术组[SMD=1.80,95%CI为(1.26~2.35),P=0.000 01],以上ALT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现有的资料显示,硫化氢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但受纳入研究样本量所限,该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实验来验证。
王健欣于海于树娜张明蒋吉英
关键词:硫化氢肝缺血再灌注损伤META分析动物实验
胸导管的引流途径与左锁骨上淋巴结肿瘤转移机制探讨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胸导管的淋巴回流和左锁骨上淋巴结肿瘤转移的机制。方法:⑴在50具成人标本上对左锁骨上淋巴结进行解剖和观察。⑵在49具胎儿尸体和5只犬,用淋巴管间接注射法,解剖胸导管和显色淋巴结。结果:左锁骨上淋巴结以椭圆形为多,占67%,圆形淋巴结占33%。淋巴结数目为(3.88±1.36)个(1 ̄8个)。左锁骨上淋巴结分为内外侧两部分,内侧部分位于锁骨上三角内,占58.20%;外侧部分位于肩胛舌骨肌下腹与斜方肌前缘之间,占41.80%。胸导管借侧支与周围淋巴结相连。结论:左锁骨上淋巴结主要位于锁骨上三角内,胸导管侧支、淋巴结及其输出淋巴管构成胸导管的侧副淋巴回流经路。
王新明张杰王箐于树娜王海杰
关键词:胸导管淋巴结叶绿素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