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丽萍
- 作品数:20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吉林省地方病第一防治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吉林省2007-2019年水氟外质控样考核结果分析
- 2021年
- 目的总结分析2007-2019年吉林省各级实验室氟外质控样品检测考核结果。方法采用Z比评分法进行检测结果的统计学评价:|Z|≤2,检测结果满意;2<|Z|<3,检测结果可疑;|Z|≥3,检测结果不满意。结果参加考核的省级实验室2007年-2019年水氟质控样品的测定结果全部合格;市级实验室2010年-2019年及县级实验室2009年-2019年的水氟质控样品测定结果的合格率和反馈率均为100%。结论吉林省省、市、县三级实验室都有相对较好氟检测能力。
- 张秀丽孙海波于丽萍张海涛
- 不同改水时间地氟病区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调查分析被引量:10
- 2019年
- 地氟病是由于人们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通过饮水、空气、食物及茶叶等介质摄入过量氟而导致的慢性蓄积性中毒,氟斑牙是地氟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是指在牙发育形成期间摄入过量氟导致的牙釉质矿化不全。地氟病有饮水型、燃煤污染型和饮茶型三种类型,吉林省是饮水型地氟病流行区域,降氟改水是根本预防措施,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是评价降氟改水防病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掌握我省改水后水氟含量合格病区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为完善防病效果评价方法、制定或调整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对不同改水时间的65个地氟病区开展了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 张海涛佟建冬姜爽张秀丽张诗文于丽萍孙海波
- 关键词:地氟病区降氟改水氟斑牙燃煤污染型饮水型
- 吉林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工程调查报告
- 2014年
- 吉林省饮水型氟中毒流行广泛,受危害人口众多。从1964年首次发现地方性氟中毒流行,到成功打了第一眼防氟井至今已经历50年,经过几代地方病防治工作者的努力,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的原因、范围等已基本查明,以改饮用安全水为主要防治地方性氟中毒的方法已实施并取得显著效果。截止到2013年底,吉林省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分布在6个市(州)16个县(市、区),3171个村屯,氟骨症患者5.5万余人,氟斑牙患者66.3万余人,受威胁人口约163.6万余人。为解除病区群众病痛,预防氟中毒,吉林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实施农村改水工程。为准确掌握吉林省饮水型氟中毒病区的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开展了本次调查工作。
- 佟建冬王平张秀丽姜爽于丽萍张诗文
- 关键词:饮水型氟中毒地方性氟中毒氟中毒病区改水工程病区分布
- 吉林省地氟病区居民氟中毒认知现状调查分析
- 2024年
- 吉林省是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流行区域[1],为掌握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不同特征人群对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认知现状,筛选出适合于不同特征人群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制定或调整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对策,为针对不同特征人群开展精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对10个病区自然村居民开展了氟中毒认知现状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 张海涛范广杰孙亮张诗文于丽萍陈琳姜雪敏谢金李俊浮
- 关键词: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对策地方性氟中毒病区自然村
- 2013年吉林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情况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是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地方病,吉林省是地砷病病情较重的省份之一。随着近几年地方病防治项目的落实,地砷病病区和潜在病区实施了改水工程建设,越来越多的高深暴露人口能及时地停止饮用高砷水,群众饮用了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水。为动态监控改水工程落实的进度和质量,了解饮水型砷中毒病区潜在病区病情变化趋势,评价防治效果,科学、规范、有序地指导防治工作,按照《中央转移支付地方病防治项目方案》的要求,吉林省开展了监测工作。结果报告如下。
- 佟建冬张海涛张秀丽张诗文姜爽于丽萍付文博
- 关键词: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饮水型砷中毒改水工程病情变化地方病
- 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与外环境介质中氟的关系被引量:5
- 2016年
- 地方性氟中毒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因此人体日摄氟量与其周围环境介质中氟化物水平密切相关。而氟化物总摄入量是评价一个地区氟水平及其对人体健康影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实践已证明,氟斑牙、氟骨症的患病率及病情与所接触氟化物水平呈正相关。同时,在病区的确定和划分上,环境介质中氟含量又是主要的判定指标。
- 张秀丽孙海波于丽萍
- 关键词:地方性氟中毒环境介质人体健康影响化学性疾病氟化物地理环境
- 2020年吉林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为落实吉林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防治监测全覆盖工作,掌握和评估各项砷中毒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方法根据国家《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方案》,在吉林省7个县(市)开展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的改水情况和水砷含量、砷中毒病情的监测。结果监测的7个县(市)的325个病区屯,全部改水且水砷含量全部合格,水砷含量波动范围为0.01~0.04 mg/L,共检查了50 342人,检查出砷中毒患者101人,检出率为0.20%。结论吉林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控措施落实有效,改水工程运转良好,砷中毒病情未继续发展,无新发病例,今后应该继续加强改水工程的维护管理和开展居民的健康教育监测工作,确保防治成果的持续巩固。
- 于丽萍张诗文孙海波张秀丽富志新赵慧
- 关键词: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水砷
- 2020—2023年吉林省水氟外质控考核结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 分析2020—2023年吉林省各级实验室水氟外质控考核结果,了解和提高全省各级实验室水氟检测技术能力,为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提供可信的数据保障。方法 采用Z比评分法对2020—2023年各级实验室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20—2023年,吉林省各级实验室水氟考核的反馈率100%,合格率100%,但部分县级实验室考核结果为基本合格。结论 吉林省各级实验室具备较高的水氟检测能力,可以高质量完成国家的水氟检测工作。
- 于丽萍
- 关键词:外质控
- 2021年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效果分析被引量:7
- 2022年
- 地方性氟中毒是指长期高氟环境暴露的人群通过饮水、空气、食物、茶叶等介质摄入过量氟化物而导致的全身性的慢性蓄积性中毒,有饮水型、燃煤污染型和饮茶型三种类型,吉林省区域内流行的地方性氟中毒系饮水型氟中毒。截至2021年末,全省病区分布在白城市、松原市、四平市、长春市、通化市、延边州6个市(州)16个县(市、区)的2924个自然村。
- 张海涛范广杰张诗文于丽萍孙亮刘博谢金李俊浮姜雪敏
- 关键词:地方性氟中毒饮水型氟中毒燃煤污染型病区分布氟化物
- 治疗地方性氟骨症中药苁蓉丸的质量标准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苁蓉丸是最早用于治疗氟骨症的药物之一,曾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并取得良好效果。该药以肉苁蓉、熟地黄、川穹、生姜、海桐皮、鹿合草、鸡血藤七位药材制成蜜丸,具有舒筋活血、追风散寒、通络止痛、补肾壮骨的功效[1],经专家加减改进后减少了副作用,提高了疗效[2]。苁蓉丸也被改变剂型为苁蓉片,减少了用量,为运输、保管也带来了方便[1]。但现阶段该制剂尚无检验质量标准,本文采用薄层色谱法、
- 姜爽陈庆先张诗文张海涛于丽萍
- 关键词:氟骨症补肾壮骨松果菊苷追风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