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丛祥凤

作品数:46 被引量:196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8篇细胞
  • 14篇溶血
  • 14篇溶血磷脂
  • 14篇溶血磷脂酸
  • 13篇心肌
  • 10篇动脉
  • 10篇肌细胞
  • 9篇蛋白
  • 8篇心肌细胞
  • 6篇内皮
  • 5篇蛋白聚糖
  • 5篇内皮细胞
  • 5篇聚糖
  • 5篇间充质干细胞
  • 5篇干细胞
  • 5篇充质干细胞
  • 4篇凋亡
  • 4篇硫酸乙酰肝素
  • 4篇硫酸乙酰肝素...
  • 4篇梗死

机构

  • 23篇中国医学科学...
  • 8篇北京协和医学...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三...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39篇丛祥凤
  • 29篇陈曦
  • 16篇王芳
  • 5篇杨晋静
  • 4篇李铁威
  • 4篇康金锁
  • 4篇王宪云
  • 4篇范雪松
  • 4篇于金星
  • 4篇张春玲
  • 3篇韩变梅
  • 3篇张洋
  • 3篇谷春
  • 2篇张英珊
  • 2篇王恺隽
  • 2篇胡盛寿
  • 2篇蔡琳
  • 2篇石林惠
  • 2篇聂宇
  • 2篇邓琳子

传媒

  • 5篇中国分子心脏...
  • 4篇中国循环杂志
  • 4篇生物化学杂志
  • 3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心脏大会...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细胞生物学杂...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中国体外循环...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第六次全国中...
  • 1篇第15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8
  • 7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1997
  • 4篇1996
  • 1篇1991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主动脉壁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对培养的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
1996年
从动脉粥样硬化(AS)高(北京)、低(南宁)发区人正常胸主动脉内-中膜分离HSPG,观察其对体外培养的HASMC生长的影响,细胞计数、~3H-TdR参入及形态观察均表明AS高、低发区人主动脉HSPG都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ASMC增殖,但抑制百分数未见显著差异,结果提示,人动脉壁中HSPG的含量可能与AS发病有关.
张春玲丛祥凤张英珊邓卓霖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
人主动脉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对胎儿主动脉平滑肌细胞c-fos和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1996年
本室以往的研究发现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对培养的胎儿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实验采用Northernblot的方法观察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对胎儿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c-fos,c-myc原癌基因的表达的影响,发现前者能抑制后者的表达。因此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的途径之一可能为抑制原癌基因的表达。
刘俊明丛祥凤张春玲张英珊
关键词: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原癌基因
溶血磷脂酸通过促进骨架蛋白的生长参与出生后心肌细胞的发育
溶血磷脂酸(LPA)是一类内源性生物活性脂类信号分子,通过其特异性G蛋白耦联受体发挥生物学效应。溶血磷脂信号通路在心血管疾病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已得到广泛阐述,包括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保护、粥样斑块的进展、心肌纤维化...
王芳杨晋静王宪云丛祥凤陈曦
关键词:溶血磷脂酸信号通路病理生理生物学效应
心血管疾病生物标志物——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44
2016年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是血管特异的炎性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Lp-PLA2作为近年来热门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得到了大量的组织病理学、临床试验及流行病学研究的证实。但目前对于Lp-PLA2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价值仍存有一定的争议,如新近研究指出对于正常、低危人群以及服用降脂药物的人群,Lp-PLA2不具有风险预测价值。此外Lp-PLA2活性的特异性抑制剂Darapladib业已在人群中完成Ⅰ、Ⅱ、Ⅲ期临床试验。本文将就目前有关Lp-PLA2在心血管疾病的价值、争议以及特异性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李铁威丛祥凤陈曦
关键词: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心血管疾病
溶血磷脂酸受体基因在大鼠心肌细胞的表达分析及3型受体亚型的克隆鉴定
2012年
目的确定5种亚型溶血磷脂酸受体(LPAR)基因在大鼠心肌细胞中的表达,针对主要分布亚型LPAR3基因构建重组质粒。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LPA受体亚型在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的表达量;克隆LPAR3基因的编码区全序列,构建重组质粒。结果在5种LPAR亚型中,LPAR3在心肌细胞中的表达最高,其次为LPAR1,LPAR4和LPAR5在心肌细胞中的表达较低,而LPAR2则未检测到;Western Blot检测显示LPAR3的表达明显高于LPAR1的表达。对LPAR3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GenBank中序列号为NM_023969.1的序列与其它物种的该序列比较,缺失了一段保守的碱基片段;根据另一条序列(AB051164.1)设计引物,成功扩增LPAR3全基因片段,构建重组质粒。结论 LPAR3是大鼠心肌细胞中主要的溶血磷脂受体亚型;GenBank中序列号为NM_023969.1的LPAR3基因序列存在碱基缺失,大鼠中编码LPAR3的正确序列为AB051164.1。
王芳聂宇杨晋静韩变梅丛祥凤陈曦
关键词:心肌细胞基因序列分析
常规TRIzol法提取血清microRNA的改良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对现有常规提取血清microRNA的方法进行改良。方法:运用常规TRIzol法和改良后的血清microRNA提取方法分别提取健康人血清中的microRNA;利用反转录茎环引物及TaqMan探针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6和miR-21的含量,通过比较miR-16和miR-21的Ct值以鉴定不同提取方法对microRNA检测的影响。结果:改良后的血清microRNA提取方法可明显降低PCR检测中miR-16和miR-21的Ct值。结论:改良的血清microRNA提取方法可有效提高目的microRNA的检出水平。
聂宇张洋韩变梅王恺隽丛祥凤陈曦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心衰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观察心衰患者(HF)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N末端脑钠肽(NT-proBNP)的关系,从而探讨RDW作为maker评价心衰的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0年3月我院心力衰竭病房明确诊断心衰的患者464例,男312例,女152例。平均年龄60±12岁。用自动化全血细胞分析仪测患者RDW,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测定NT-proBNP浓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64例心衰患者中有218例RDW值>15.0%,异常率为47.0%(218/464);RDW按四分位数分四组,比较各组间NT-proBNP浓度差异,结果显示NT-proBNP浓度在各组段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01),其中高于P75组段的NT-proBNP浓度(3455fmol/ml)是P25组段NT-proBNP浓度(646 fmol/ml)的五倍以上。RDW第3四分位数P75的NT-proBNP浓度(1902 fmol/ml)是第2四分位数P50的NT-proBNP浓度(985 fmol/ml)的两倍;采用统计学Spearman相关分析,RDW与NT-proBNP高度相关(r=0.637,P<0.001)。结论心衰患者RDW水平升高与体内NT-proBNP浓度升高呈正相关,提示RDW可作为诊断心衰及判断预后的maker,是NT-proBNP的有力补充。
张洋康金锁于金星张春玲袁新民陈曦丛祥凤
关键词: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N末端脑钠肽心力衰竭
尿游离甲氧基肾上腺素和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检测标本前处理的尿液酸化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检测24小时尿游离甲氧基肾上腺素(MN)和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N)是诊断嗜铬细胞瘤的首选筛查方法之一,需寻求24小时尿液收集和游离NMN、MN获得这两个前处理过程中尿液酸化处理的安全可控方式。方法 随机尿标本用于本研究,观察在添加或不添加浓盐酸及在室温或较高温(34℃)存放24小时和在不同酸性条件下(p H值为2、3、4)进行酸水解对尿游离NMN/MN水平的影响。结果 首先发现尿液在室温或较高温条件下不添加盐酸进行酸化存放24小时游离NMN/MN并没有显著降解。之后统计发现不同患者24小时尿量存在较大变化,常规方法留尿过程加入固定剂量的酸会引起p H值的波动(p H值2~4)。通过调节尿液p H值,发现在不同酸性条件进行酸水解尿游离NMN的检测,其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 H值大于等于4不能达到酸水解的目的。最后利用40份随机尿标本验证发现尿液不加酸存放24小时但水解时酸化至p H 2为更可控的尿液酸化方式。结论 24小时尿留取过程不必添加盐酸但水解前用盐酸调节p H值到2是尿游离NMN、MN检测更加安全可控的前处理方式。
王芳张宇丛祥凤陈曦
关键词:尿液盐酸嗜铬细胞瘤
miR-23a靶向抑制Lpal参与溶血磷脂酸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
目的溶血磷脂酸(LPA)是一种内源性的生物活性脂质分子,通过其特异性C蛋白耦联受体发挥生物学功能,包括促心肌细胞肥大。研究表明microRNAs(miRs)可以通过抑制靶基因参与心肌细胞肥大的调节。本文探讨miR-23a...
杨晋静范雪松王宪云王芳聂宇丛祥凤陈曦
关键词:心肌细胞肥大靶基因溶血磷脂酸靶向抑制
文献传递
miR-23a靶向抑制Lpa1参与溶血磷脂酸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
杨晋静范雪松王宪云王芳聂宇丛祥凤陈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