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学应
- 作品数:57 被引量:261H指数:9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医事法学专业解剖学和组织学与胚胎学整合教学思考被引量:4
- 2012年
- 医事法学专业是一个面向新世纪的新兴复合专业,旨在培养既懂医学又精通法律的复合型法学高级专门人才。为更好实现医事法学专业培养目标,安徽医科大学自2009年开始改革其本科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体系,将系统解剖学和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整合,构建新课程体系"人体形态学"功能模块,并进行三轮教改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为进一步完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提供借鉴。
- 黄学应陈晓蓉张晓明陈远华邓雪飞
-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改革医事法学
- 内抑素抗血管生成及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被引量:9
- 2009年
- 血管生成是类风湿性关节炎(RA)早期滑膜病理改变特征之一,也是产生和维持RA血管翳的主要因素。内抑素可特异性抑制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诱导其凋亡而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应用内抑素抑制滑膜新生血管生成可成为治疗RA的一种全新方法。内抑素还可通过抑制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发挥抗RA效应。
- 黄学应陈飞虎张晓明刘永靖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血管生成内抑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扬子鳄心脏P物质免疫反应纤维和细胞的分布
- 2000年
- 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和异硫氰酸 (FITC)标记的间接免疫荧光方法观察了扬子鳄心脏内 P物质 (SP)免疫反应 (IR)阳性神经纤维和细胞的分布 .结果发现 SP- IR纤维分布于心室、心房、静脉窦、主动脉瓣处 ;右心房见散在阳性细胞及神经节 .IR纤维呈“串珠状”、线状或交织成网络状 ,主要分布于肌层及外膜 ,多伴血管走行 .提示 :低等两栖爬行类动物扬子鳄心脏中也存在与高等脊椎动物相同的特异性抗原 ,从而丰富了比较解剖学内容 ,为研究神经肽在心血管系统中的生理。
- 张家兴周吉林黄学应何娟娟江家元
- 关键词:扬子鳄心脏神经纤维免疫反应
- 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并足下垂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合并足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Ilizarov技术一期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伴足下垂13例。术前根据患肢最大周径,内踝到胫骨结节长度,足下垂角度,病灶范围和骨缺损长度设计Ilizarov外固定延长架,手术彻底切除病灶区炎性肉芽、坏死组织及死骨,把外固定延长架套入小腿,在相应胫骨部位进行截骨和穿针,术后8 d以1.0 mm/d分3次延长胫骨,同时以3 mm/d的速度矫正足下垂。结果 1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胫骨延长段、骨折段均骨性愈合。结论对于感染性胫骨缺损合并足下垂的患者,应用Ilizarov技术一期治疗创伤小,避免多次复杂手术,缩短治疗时间和节省治疗费用。
- 张结合黄学应
- 关键词:胫骨骨折缺损足下垂ILIZAROV技术
- 数字化虚拟人支撑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5
- 2018年
- 翻转课堂也称颠到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已成为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新动向。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虚拟教学手段日益进入高校课堂,已经成为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数字化虚拟人的出现与运用为翻转课堂提供了支点,数字化虚拟人支撑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本研究拟将数字化虚拟人与翻转课堂融合,探析数字化虚拟人支撑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学课程中应用的效果,探讨符合医学教育课程的新模式。
- 焦轶黄学应李少兵徐金勇邓雪飞
- 关键词:医学教育教学模式
- 扬子鳄泄殖腔壁内血管活性肠肽的分布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观察含血管活性肠肽 (VIP)神经在爬行类动物 扬子鳄泄殖腔壁内的分布特点。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及免疫荧光法。结果 :扬子鳄泄殖腔壁内VI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见于粘膜下层及肌层 ,呈串珠状 ,大致与平滑肌纤维平行走行 ,并见其分支在实质内构成网络状 ,但明显伴血管走行的纤维稀少。通过免疫荧光法证实 ,粘膜下层内存在VI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 ,胞体大小、形态不一。结论 :扬子鳄泄殖腔已具备了类似高等脊椎动物的含VIP神经的调节。
- 黄学应韩卉姚国刚何娟娟江家元张家兴
- 关键词:扬子鳄泄殖腔血管活性肠肽
- 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成效被引量:3
- 2009年
- 按照"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的教育理念,针对我校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体系和学生特点等对人体解剖学课程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考核体系建设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 韩卉庞刚黄学应董炜焦轶
- 关键词:临床医学七年制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
- 甘草酸二铵脂质配位体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研究甘草酸二铵脂质配位体(DGLL)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用高脂乳剂灌胃诱导大鼠NAFLD模型,并给予DGLL干预,6周后检测肝脏组织及血清TNF-α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和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表达水平。结果与高脂模型组相比,DGLL能明显降低NAFLD大鼠肝脏组织和血清中TNF-α的表达,下调大鼠肝脏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同时显著地抑制肝脏组织I-κBα蛋白的降解。结论 DGLL能显著降低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TNF-α水平,这种作用与抑制NF-κB p65的表达相关。
- 刘梅梅陈晓宇王栋宋先兵黄学应张腾腾
- 关键词:脂肪肝肿瘤坏死因子-ΑNF-ΚB
- 小腿外侧逆转皮瓣修复足前部损伤应用解剖学被引量:1
- 1996年
- 在3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对小腿外侧逆转皮瓣的血供和静脉回流作了解剖学观测。腓动脉终末穿支在外踝上6.1±0.8cm处穿出小腿骨间膜,分为升支和降支。升支分布到小腿下外侧皮肤区,降支行走在深筋膜深面,经外踝前面进入外踝和距骨隆突之间,至第5跖骨底附近浅出。在踝关节前下发出分支与外踝前动脉、附外侧动脉、跟外侧动脉和足底外侧动脉相吻合,上述动脉均有2条静脉伴行,2条静脉间有丰富吻合。故设计以腓动脉终末穿支降支为血管蒂的小腿外侧逆转皮瓣,皮瓣逆转后,静脉血可通过交通吻合支而回流。用于修复足前部损伤。
- 牛朝诗尚希福韩卉余珊付杰黄学应
- 关键词:小腿外侧皮瓣
- 品管圈活动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4年
- 局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制约了教学的发展,针对此现状,特将品管圈活动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以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确立"进一步加强局部解剖学与临床相结合"的活动主题,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教学法,最后比较两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手能力、教改满意度以及考试成绩等。结果表明品管圈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操作水平、解剖知识的临床应用能力以及对教学的满意度,促进教师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值得推广。
- 张晓明廖自伦黄学应邓雪飞张伟
- 关键词:品管圈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