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麻新灵

作品数:29 被引量:111H指数:5
供职机构:右江民族医学院护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6篇护理
  • 6篇骨折
  • 6篇骨质
  • 6篇骨质疏松
  • 5篇老年
  • 4篇护理学
  • 4篇教学
  • 3篇疏松性
  • 3篇术后
  • 3篇外科护理
  • 3篇外科护理学
  • 3篇结肠
  • 3篇结肠炎
  • 3篇溃疡
  • 3篇溃疡性
  • 3篇溃疡性结肠炎
  • 3篇溃疡性结肠炎...
  • 3篇骨质疏松性
  • 3篇骨质疏松性骨...
  • 2篇循证

机构

  • 25篇右江民族医学...
  • 5篇右江民族医学...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潍坊护理职业...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日照市人民医...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广西百色市人...

作者

  • 28篇麻新灵
  • 7篇黄芳艳
  • 6篇罗前颖
  • 4篇吕辉
  • 3篇唐乾利
  • 2篇韦桂源
  • 2篇王春梅
  • 2篇李利青
  • 2篇韩洪秋
  • 2篇魏力
  • 2篇邓玉风
  • 1篇罗良平
  • 1篇覃花桃
  • 1篇李燕飞
  • 1篇周敏
  • 1篇夏海鸥
  • 1篇刘刚
  • 1篇李成香
  • 1篇王金花
  • 1篇周兰岛

传媒

  • 7篇右江民族医学...
  • 2篇循证护理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右江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护理教育
  • 1篇创新创业理论...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华骨质疏松...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年份

  • 1篇2025
  • 6篇2024
  • 6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胆结石与血脂水平和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肝功能指标与胆结石的相关关系,为本地区胆结石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肝胆外科接受治疗的胆结石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为胆结石组,同时1∶1分层匹配无胆结石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血脂水平、肝功能指标,并分析血脂、肝功能和胆结石的相关性。结果胆结石组中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结石患者肝功能指标的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Spearman法进行分析,随着胆结石的程度加重,患者TC、TB、DB、ALT、GGT、ALP的水平均不断上升,胆结石与高胆固醇、肝功能异常存在着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胆结石的发生、发展与血脂代谢异常、肝功能指标异常有密切关系,进行血脂、肝功能监测,为早期预测、临床治疗及预防胆结石复发提供依据。
罗前颖覃燕李丽娟麻新灵陆美娇吴贤建覃花杏陈慧
关键词:胆结石血脂水平肝功能指标
小班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评价小班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54人,试验组再分为两个小班(各为27人)并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对照组54人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法,通过测试成绩、学生评教、课堂互动比较应用效果。结果期末考试成绩试验组(83.17±6.73),对照组(80.00±4.94),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章节测试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对教师课堂纪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特色和创新及总体评教得分、课堂互动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班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能实现传统课堂传递知识的职能,学生认可及参与度高,值得在本科外科护理教学中推广。
麻新灵罗前颖覃燕李利青邓玉凤
关键词:小班化外科护理学医学教育
一种应用于药物分析的聚苯胺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药物分析的聚苯胺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羧甲基壳聚糖溶解于异丙醇中,再加入双酰胺型磺基甜菜碱、咪唑啉季铵盐复配表面活性剂,室温下搅拌1‑3h,在温度为50‑60℃下微波干燥,得到壳聚糖...
凌博廖献就唐乾利 唐强李利青麻新灵
三明治教学在《外科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三明治教学在《外科护理学》理论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护理专业两个班级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名。对照组学生采取传统授课方式,观察组学生采取三明治教学,通过理论考核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教学效果。采用SPSS 24.0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观察组课程成绩评分、学习氛围评分、学习积极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学习氛围评价良好率、学习积极性评价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明治教学可明显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加课堂趣味性,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吕辉韦桂源罗前颖麻新灵邓玉风陈钟和周梦瑶黄芳艳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
社区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疼痛护理干预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2018年
目的探索疼理干预模式对社区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疼痛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8例在百色市东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确诊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方法,干预组按预定的干预模式实施,即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疼痛评估并结合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分别比较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患者骨密度(BMD)、血碱性磷酸酶(AKP)及血钙(Ca)值,以及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患者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通过疼痛干预模式实施6个月后,(1)干预组的踝关节与膝关节BMD值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干预后6个月干预组AKP明显升高,血Ca值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两组患者在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的VAS评分呈下降趋势(P<0. 01),但观察组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疼痛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两组患者干预后的WHOQOL-BRLEF评分均比干预前升高(P<0.001),但干预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果表明,干预组患者骨密度含量明显增加,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骨代谢生化指标明显下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疼痛护理干预模式的构建在社区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疼痛管理中应用切实可行,为各地社区护理服务中心开展病人疼痛健康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李成香杨萌周兰岛覃花桃麻新灵陆美娇罗琳雪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症疼痛干预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2025年
目的 检索并总结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危险因素的相关证据。方法 根据“6S”证据模型,检索BMJ最佳实践、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Up To Date、Cochrane图书馆、PubMed等外文数据库及sinomed及知网等中文数据库关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妇女相关危险因素的所有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8月。由3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和资料提取。结果 共纳入证据13篇,包括指南6篇、专家共识3篇、系统评价2篇及病例对照试验2篇,最终总结了20条最佳证据。结论 该研究总结了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危险因素的最佳证据,对发病危险因素的早期识别对一级预防及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围绝经期和绝经期妇女也可对照自身自查高危因素。
李秀秀麻新灵黎依技付龙龙
关键词:绝经骨质疏松循证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进展被引量:9
2014年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后多数患者活动受限,治疗护理工作较为复杂,是血管外科临床诊疗及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机制及流行病学入手,阐述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中的护理和预防应用现状,为临床诊疗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蒋莹莹覃梦萍麻新灵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进展
一种可调节肛门擦拭钳子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肛门擦拭钳子,包括夹杆和手持杆,所述夹杆和手持杆均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夹杆的中部铰接,所述夹杆的一端为夹持端,两组所述手持杆的一端活动套装在对应夹杆的另一端上并能够沿着夹杆的长度方向滑动,其中一...
黄芳艳陆美娇黄晓芳李秋萍王丽春麻新灵李利青季红运韦凤迎
基于马斯洛理论的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出院过渡期护理需求的质性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在出院过渡期的护理需求。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3年7月~10月在百色市某两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出院后3个月内的17例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及Nvivo 12.0 Plus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出院过渡期真实护理需求提炼出5个主题,即生理需求(缓解疼痛、术后伤口护理、饮食指导、休息护理、照顾者照护),安全需求(环境安全的需求、预防感染需求、专业的康复指导),爱与归属需求(负向情绪调节),尊重需求(渴望隐私被保护),自我实现需求(减轻经济负担、回归社会)。结论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出院过渡期是一个严峻挑战的过程,患者在过渡期的护理需求多样化,具有鲜明的需求导向,临床医护人员应个体化分析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出院过渡期护理需求,并提供全方位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安全从医院过渡到家庭,降低再入院率。
黎依技麻新灵鞠惠李秀秀黄月松付龙龙林小珍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护理需求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再发风险预测模型构建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首次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发骨折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在4家公立医院进行治疗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按是否再发骨折分为再发骨折组(n=799)和非再发骨折组(n=1396),对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利用单因素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再发骨折的影响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及一致性指数评估模型。结果年龄、居住地、治疗方式、康复锻炼、既往病史、用药时间、跌倒风险、骨钙素、总胆固醇、碱性磷酸酶、同型半胱氨酸11个因素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再发的影响因素;预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12、24和36个月建模组再发骨折风险ROC的AUC分别为0.790、0.804和0.801,验证组3个时间点AUC分别为0.787、0.779、0.801。模型一致性指数为0.86。结论保守治疗、农村居住、抗骨质疏松服药依从性差和跌倒高风险等可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再发骨折的发生率,构建的模型可以较准确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后患者再发骨折风险。
麻新灵麻新灵王丽梅黎依技李秋萍唐乾利唐乾利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