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竹珺

作品数:23 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儿童
  • 11篇内镜
  • 6篇食管
  • 4篇窄带成像
  • 4篇窄带成像技术
  • 4篇成像
  • 4篇成像技术
  • 3篇治疗儿童
  • 3篇食管狭窄
  • 3篇镜检
  • 3篇过敏
  • 3篇过敏性
  • 2篇十二指肠
  • 2篇紫癜
  • 2篇黏膜
  • 2篇黏膜下
  • 2篇黏膜下剥离术
  • 2篇息肉
  • 2篇消化道
  • 2篇消化道异物

机构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上海市儿童医...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19篇顾竹珺
  • 7篇刘海峰
  • 7篇刘海峰
  • 5篇程伟伟
  • 4篇胡志红
  • 4篇王玲
  • 4篇汪星
  • 3篇张儒舫
  • 3篇程伟伟
  • 3篇林凯
  • 3篇胡志红
  • 3篇刘海峰
  • 2篇沈立
  • 2篇胡志红
  • 2篇汪星
  • 2篇王玲
  • 2篇张海军
  • 2篇陈蓉
  • 2篇王玲
  • 2篇程伟伟

传媒

  • 5篇中华小儿外科...
  • 4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中国内镜杂志
  • 2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6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正>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腹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HSP患儿的临床资料,重点对比分析传统白光内镜及NBI内镜下肠黏膜特点,活检病理结果。结果:1.腹型过敏性紫癜肠黏膜改变可早于皮肤...
王玲程伟伟顾竹珺刘海峰
关键词: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活检病理
文献传递
内镜窄带光成像对儿童食管息肉的诊断价值
2022年
为探讨内镜窄带光成像技术(narrow-band imaging,NBI)对儿童食管息肉的诊断价值,在白光内镜及NBI内镜下分别对2016年1月-2020年6月上海市儿童医院的35例患儿的食管息肉进行微细形态的观察,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和对比白光内镜与NBI内镜诊断息肉的灵敏度及特异度。35例患儿共发现食管息肉70枚,其中27例患儿为单发息肉。病理结果提示息肉以非肿瘤性息肉为多(52.9%,37/70)。 NBI内镜诊断肿瘤性息肉的灵敏度[93.9%(31/33)比90.9%(30/33)]和特异度[89.2%(33/37)比78.4%(29/37)]优于传统白光内镜,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4)。NBI内镜通过观察食管息肉的微细结构,有助于临床预判息肉的病理性质,其灵敏度优于白光内镜。
冯玉灵张海军林凯顾竹珺汪星刘海峰
关键词:儿童息肉食管内窥镜检查
窄带成像技术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评价窄带成像技术(NBI)内镜在腹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1月至2016年2月间,上海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6例腹型HSP患儿纳入观察组(均行NBI早期干预),回顾性对比分析白光及NBI内镜下腹型HSP的诊断率、靶向活检IgA阳性率和严重并发症的预判情况;从2007年至2009年间未行NBI早期干预的腹型HSP患儿资料库中电脑随机抽取25例纳入对照组,并与观察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中,NBI内镜下腹型HSP的诊断率明显高于白光内镜[91.3%(42/46)比67.4%(31/46),x^2=8.02,P〈0.05],靶向活检IgA阳性率明显高于白光内镜[95.7%(88/92)比69.6%(64/92)x^2=21.79,P〈0.05],并且有3例准确预判了消化道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腹痛及肉眼血便消失时间[(10.96±5.32)d比(19.68±4.29)d,t=7.50,P〈0.01]、禁食时间[(10.37±5.42)d比(8.80±3.71)d,y=7.73,P〈0.01]、住院时间[(18.80±7.11)d比(23.12±4.36)d,t=3.16,P〈0.01]、大便隐血转阴时间[(11.41±6.30)d比(19.12±4.09)d,t=6.22,P〈0.01]均有明显缩短。结论对于儿童腹型HSP的诊疗,NBI内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NBI内镜有助于提高腹型HSP的内镜下诊断率,能精确指导活检和预判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还能对病情严重者进行早期内镜下干预,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王玲程伟伟汪星顾竹珺胡志红陈蓉王平刘海峰
关键词:儿童过敏性紫癜内镜检查术窄带成像技术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诊断儿童过敏性结肠炎中的应用探
2015年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在诊断儿童过敏性结肠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近 3 年间我院收治过敏性结肠炎患儿的NBI及白光内镜检查的资料,比较2 种内镜检查方法检出结直肠病变的阳性率、结直肠病变的严重程度及病变部位的特点.结果:纳入研究60例患者,应用两种检查方法对患儿行全结肠镜检,比较其诊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BI 98.3%比WLI 86.7%,P〈0.05),NBI能较WLI发现更多的右侧肠病变(NBI 35.0%比 WLI 16.7%,P〈0.05).结论: NBI可以早期探查到AC的病变特征,有助于该疾病的早期诊断;检测到AC的病变范围更广泛,有利于提高病变的检出率.
程伟伟王玲胡志红顾竹珺陈蓉刘海峰
关键词:窄带成像过敏性结肠炎儿童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小儿胃异位胰腺的应用探讨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总结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异位胰腺(ectopic pancreas,EP)经验,评估其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20年7月上海市儿童医院采用ESD治疗的14例有消化道症状胃EP患儿病例资料,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9.5±6.5)岁,范围3~16岁。中位身体质量指数为16.4,范围为14.3~22.6。14例胃EP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7例)、反酸(6例)、恶心(5例)、呕吐(5例)及嗳气(4例)。所有患儿病变均为单发,病变直径大小范围12~25 mm,平均为15 mm;位置位于胃窦大弯侧12例,幽门2例,其中1例异位胰腺口侧合并溃疡。14例患儿经内镜下诊断明确后,均于全身麻醉下行ESD切除治疗,术中留取病理标本送检。术后定期随访,查看患儿消化道症状改善情况及有无并发症等。结果14例患儿中,13例经ESD完整切除胃EP,1例患儿因黏膜下多次注射后病变无法抬举而未行ESD切除,予保守治疗。手术操作时间38~62 min,平均为42.5 min,封闭创面使用钛夹数量2~6枚,平均为4枚。所有患儿术中及术后均无出血、穿孔发生,术后禁食24~72 h后逐步开放饮食,患儿均好转出院,住院时间4~7 d,平均为5 d。术后病理检查均提示为(异位)胰腺组织。患儿术后随访10个月至4年,保守治疗患儿经内科药物治疗后症状可持续缓解,其余13例患儿营养状况良好,未诉明显腹痛、呕吐、反酸等,胃镜复查显示原病变部位黏膜平坦完整,未见病变复发。结论内镜ESD技术治疗儿童胃异位胰腺可行、安全且有效,值得在儿科临床应用。
张海军刘海峰汪星叶国刚顾竹珺冯玉灵
关键词:异位胰腺儿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儿童难治性食管狭窄应用全覆膜支架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对策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应用镍钛合金全覆膜食管支架治疗儿童难治性食管狭窄的并发症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6年12月于该院应用镍钛合金网格编织型的覆膜支架治疗9例难治性食管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支架置入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儿支架置入后的效果及并发症等。结果 9例患儿均成功行支架置入术,所有患儿置入后狭窄梗阻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术后1~7 d所有患儿均有呕吐及不同程度的胸痛症状;1例患儿置入后因哭闹不安不能忍受于术后36 h取出支架;2例于支架取出3个月后出现再狭窄,其中1例并发肉芽组织增生;1例食管穿孔患儿支架置入术1周出现支架移位贴壁不良,原支架取出后重置新支架,2个月后再行支架取出,瘘口愈合。结论镍钛合金全覆膜金属支架治疗儿童难治性良性食管狭窄安全有效,但与支架置入相关的并发症不容忽视,支架个体化设计与并发症的及时处理对提高临床疗效至关重要。
汪星刘海峰王玲程伟伟顾竹珺张海军胡志红张儒舫沈立
关键词:食管狭窄并发症儿童内镜
健胃消食口服液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症状的改善及胃电图的影响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探讨健胃消食口服液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4岁的80例门诊就诊的FD儿童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作治疗前后自身配对对照研究.治疗组予健胃消食口服液治疗,1-2岁1次5 mL(半支),2次/d;3-12岁1次10 mL(1支),2次/d.疗程15 d后复诊.对照组只给予赖氨酸肌醇维生素B12溶液口服,<2岁2.5 mL/次,3次/d,2-7岁5 mL/次,3次/d.应用消化动力检测系统监测患儿胃电图相关指标变化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腹痛、腹胀、食少早饱、恶心呕吐临床症状改善比例明显优于对照组(95%vs 70%、92.5%vs 75%、97.5%vs 60%、90%vs 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vs 77.5%,P<0.05);治疗组患儿餐前胃电节律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N,73.1±3.0 vs 38.5±4.6)、(B,25.4±3.3 vs 52.4±6.2),治疗后胃动过缓明显降低,正常节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餐前的主频明显高于治疗组治疗前(2.8±0.3 vs 1.6±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前餐前发生胃动过缓及胃电节律异常的几率分别为22.5%、32.5%,餐后发生胃动过缓及胃电节律异常的几率分别为17.5%、27.5%,均高于治疗组治疗后的发生率(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健胃消食口服液对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
程伟伟刘海峰胡志红苗芸顾竹珺
关键词: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健胃消食口服液胃电图
儿童食管乳头状瘤合并喉乳头状瘤一例被引量:2
2019年
食管乳头状瘤为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息肉样良性肿瘤,多采取内镜下切除治疗;而喉乳头状瘤样是人类乳头瘤病毒6、11感染引起的良性上皮增生性瘤样病变,具有高度侵袭性和复发性,主要采取综合治疗手段以解决喉梗阻和缓解病灶复发。上海市儿童医院近期收治了1例食管乳头状瘤合并喉乳头状瘤患儿,在随访过程中反复复发,但未侵袭邻近组织和器官,先后进行了多次胃镜和喉镜下病灶切除手术,随访1年,患儿临床症状得到缓解,食管内乳头瘤样改变明显减少,目前仍在随访中。
王玲刘海峰顾竹珺程伟伟汪星陈蓉
关键词:儿童食管乳头状瘤喉乳头状瘤
儿童复杂性阑尾炎决策树模型的构建及临床应用价值
2023年
目的基于儿童阑尾炎评分(PAS)联合炎症指标建立儿童复杂性阑尾炎(CA)的决策树模型,并评估其在儿科的临床应用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就诊,且术后病理确诊为阑尾炎的544例患儿,根据患儿术后病理分为非复杂性阑尾炎组和CA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CA的独立危险因素,纳入这些参数建立决策树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决策树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AS、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是儿童CA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纳入PAS、CRP、NLR为协变量构建预测CA的决策树模型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ROC曲线显示,决策树模型准确率为79.2%,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1(95%CI:0.786~0.857),灵敏度为86.7%,特异度为71.9%;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准确率为75.1%,AUC为0.808(95%CI:0.770~0.845),灵敏度为79.6%,特异度为69.1%。结论PAS联合CRP、NLR所构建的决策树模型能够为儿科急诊医生诊断儿童CA提供很好的依据,且模型简便、直观有效。
黄家虎张国琴俞全胜刘坚王扎根李廷俊郑露露顾竹珺
关键词:阑尾炎决策树模型
五岁以内儿童复杂性阑尾炎的临床预测模型探索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5岁以内儿童复杂性阑尾炎(CA)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评价该模型在5岁以内儿童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行阑尾切除术的5岁以内患儿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阑尾组织是否存在坏疽及穿孔征象将患儿分成CA组和非CA组,比较两组患儿间临床特征和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异,明确CA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临床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共纳入140例患儿,其中CA组84例,非CA组56例。经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发病时间>23.5 h(OR=6.650,95%CI 2.469~17.912,P<0.05),腹部肌紧张(OR=3.082,95%CI 1.190~7.979,P<0.05)和C-反应蛋白>41 mg/L(OR=3.287,95%CI 1.274~8.480,P<0.05)为CA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上述3项独立危险因素构建CA临床预测模型,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验证,曲线下面积为0.881(95%CI 0.825~0.936),灵敏度为77.4%,特异度为87.5%,阳性预测值为91.3%,阴性预测值为70.0%。结论5岁以内急性阑尾炎如果发病时间超过23.5 h、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伴随腹部肌紧张,病情进展为CA的可能性更大。通过儿科门诊常用临床信息构建的CA临床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为临床医生鉴别CA和非CA提供简单易行的参考方式。
王天明张国琴李廷俊黄家虎王扎根唐慧雯顾竹珺刘坚刘兴元
关键词:复杂性阑尾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