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振艳 作品数:23 被引量:127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FGF19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9,FGF19)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检并住院分娩的25例ICP患者及25例健康孕妇的空腹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FGF19浓度,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指标,同时登记并随访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Spearman相关等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血清FGF19水平的差异,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ICP患者的血清FGF19水平的平均值为116.43 pg/ml,中位数为87.17 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4.93 pg/ml和176.67 pg/ml,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患者血清FGF19水平与总胆汁酸浓度呈负相关(r=-0.472,P=0.017),而健康孕妇两个指标间无相关(P>0.05)。血清FGF19水平与ALT、AST、TBil、入组孕周、年龄、孕前BMI、入院BMI均无相关。与健康孕妇比较,ICP患者的血清AST水平较高、孕前BMI较低、分娩孕周更早,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P患者血清FGF19水平下降,且与总胆汁酸浓度呈负相关,今后ICP的研究方向可关注FGF19因子上下游通路的激活状态。 陈晓丹 李淑霞 薛婷 侯红瑛 韩振艳关键词:妊娠 胆汁酸类 双胎及出生体质量不同一性双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特点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双胎及出生体质量不同一性双胎(不同一性双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特点。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10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附属第三医院住院分娩,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双胎孕妇1010例及其2020个胎儿,以双胎胎儿间出生体质量差异≥25%为不同一性双胎的标准诊断,不同一性双胎孕妇共119例及其238个胎儿为不同一性双胎组;双胎间出生体质量差异〈25%的891例孕妇及其1782个胎儿为出生体质量同一性双胎(同一性双胎组)。随机选择同期分娩的单胎孕妇4042例及其4042个胎儿作为单胎对照组。结果(1)两组双胎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一性双胎组的大胎出生体质量、小胎出生体质量及双胎胎儿间出生体质量差异分别为(2090±827)g、(1392±592)g及(33.9±9.3)%,同一性双胎组分别为(2408±543)g、(2191±505)g及(8.9±6.5)%,两组各项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一性双胎发生率为11.78%(119/1010)。与同一性双胎组相比,不同一性双胎组晚期流产率、单绒毛膜双胎所占比例较高(P〈0.05),其脐带附着异常、双胎输血综合征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同一性双胎组(P〈0.05)。(2)双胎胎儿出生体质量的分布特点:①双胎妊娠的2020个胎儿中,80.05%(1617/2020)的双胎胎儿出生体质量小于单胎对照组同孕周胎儿的第50百分位数,而23.71%(479/2020)的双胎胎儿出生体质量小于单胎对照组同孕周胎儿的第10百分位数。②从孕19周开始,总体双胎胎儿出生体质量的第50、90百分位数均低于单胎对照组同孕周胎儿出生体质量的相应百分位数;孕38周之后,单胎对照组胎儿出生体质量仍继续增长,并在孕41周时达到出生体质量中位数的最大值;而双胎胎儿出生体 韩振艳 方群 罗艳敏 侯红瑛 陈敏玲 何志明 宋花蕾关键词:双生 出生体重 胎儿发育 胎儿生长迟缓 双胎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及不同一性双胎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双胎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及发生不同一性双胎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及2000年1月至2009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分娩的834例双胎妊娠的临床资料,以双胎问出生体重差异≥25%为标准诊断不同一性双胎75例,采用协方差分析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回顾性分析多种因素与双胎出生体重及不同一性双胎的关系。结果本组资料不同一性双胎的发生率为8.99%(75/834)。孕妇年龄、受孕方式、绒毛膜性质、妊娠期糖尿病、脐带附着情况均与双胎出生体重存在相关性(相应的P值分别为0.021、0.000、0.000、0.012、0.017),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次以及胎儿是否为同性别与双胎出生体重无相关性(P〉O.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单绒毛膜性质是不同一性双胎的高危因素,其OR值(95%CI)分别为2.600(1.566~4.316)、1.833(1.010~3.582)。将孕妇年龄分为4个阶段,即〈25岁组(69例)、~30岁组(312例)、~35岁组(325例)、高龄组(≥35岁)(128例),各组双胎的平均出生体重分别为:(2205±483)g、(2347±406)g、(2381±439)g和(2352±455)g,除~35岁组与高龄组比较,双胎平均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新生儿性别分类后发现:不同性别双胎中男胎(270例)的平均出生体重为(2416±514)g,同性别男胎292例,平均出生体重(2381±428)g,不同性别双胎中女胎270例,同性别女胎272例,平均出生体重分别为(2322±488)g和(2301±418)g。除了不同性别双胎中男胎的出生体重与同性别男胎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侯红瑛 韩振艳 范建辉 彭其才 方群关键词:双生 出生体重 双胎妊娠中结构异常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中结构异常胎儿的染色体核型异常的临床特征。方法2000年1月—2010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双胎妊娠孕妇181例(共362个胎儿),对其中介入性产前诊断的308个胎儿按不同因素分组如下。(1)按孕妇年龄分组:≥35岁孕妇(105个胎儿)为高龄孕妇组;〈35岁孕妇(203个胎儿)为适龄孕妇组。(2)按受孕方式分组:辅助生育孕妇(81个胎儿)为辅助生育组,自然受孕(227个胎儿)为自然受孕组。(3)按绒毛膜性质分组:单绒毛膜双胎(MCT,123个胎儿)为MCT组,双绒毛膜双胎(DCT,185个胎儿)为DCT组。(4)按结构异常分组:205个结构异常胎儿为异常胎儿组,103个正常胎儿为正常胎儿组。对362个胎儿进行超声检查并对其中的308个双胎胎儿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1)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181例双胎孕妇中检出胎儿核型异常23例(12.7%,23/181),核型异常的23例双胎孕妇中,20例检查了两个胎儿的核型。308个胎儿中检出异常核型的胎儿26个(8.4%,26/308),以非整倍体最多见,占异常核型的53.8%(14/26)。205个异常胎儿中21个有染色体核型异常(10.2%,21/205);103个正常胎儿中5个有染色体异常(4.9%,5/10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MCT组和DCT组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率比较:MCT组123个胎儿中7个有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5.7%(7/123);DCT组185个胎儿中19个有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10.3%(19/185),两组胎儿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染色体异常类别中,DCT组有14个胎儿为非整倍体异常,非整倍体率为7.6%(14/185),而MCT组无一例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T组中,两例双胎中因1胎死亡仅检查有结� 钟世林 方群 陈宝江 韩振艳 罗艳敏 陈建生 谢英俊关键词:双生 先天畸形 非整倍性 产时超声指标预测胎头吸引产术的难易程度 2025年 目的探讨产时超声指标对胎头吸引产术难易程度的预测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以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分娩,有胎头吸引产手术指征,且在术前10 min内完成产时超声检查的单胎产妇为研究对象。产时超声指标包括胎方位、胎头进展角(angle of progression,AOP)和胎头会阴距离(head-perineum distance,HPD)。根据胎头吸引产术中情况分为吸引产容易组和吸引产困难组(分别简称容易组和困难组)。比较2组产妇在吸引产术前的胎方位、AOP、HPD及分娩结局,探讨产时超声指标与胎头吸引产术难易程度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等方法进行统计和预测价值分析。结果共162例纳入研究,其中容易组120例,困难组42例。162例产妇年龄20~44岁,平均(30.6±3.9)岁;107例(66.0%)为首次妊娠,139例(85.8%)为首次分娩。(1)困难组与容易组的胎头位置分别为2.3(2.0~2.5)cm和2.0(2.0~2.5)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困难组在宫缩间歇期和宫缩期的AOP和ΔAOP分别小于容易组[分别为(138.1±8.8)°与(143.8±7.9)°,t=3.89;(148.7±9.3)°与(157.9±8.9)°,t=5.67,以及(10.6±6.4)°与(14.1±6.3)°,t=3.08;P值均<0.01],而困难组宫缩间歇期和宫缩期的HPD和ΔHPD大于容易组[分别为(3.4±0.5)cm与(3.2±0.4)cm,t=-2.69;(2.8±0.5)cm与(2.4±0.5)cm,t=-4.70;(-0.5±0.4)cm与(-0.8±0.5)cm,t=-2.83;P值均<0.01]。(2)困难组7例因吸引器脱杯2~3次改产钳分娩;容易组均在吸引器牵引1~2次后成功分娩。困难组吸引产术时长长于容易组[7.0(6.0~10.0)min与3.0(2.0~3.0)min,Z=9.65](P值均<0.001)。(3)困难组4例发生了严重的母儿分娩并发症,包括2例肩难产、1例吸引产失败改钳产后发生膀胱阴道瘘,以及1例吸引产失败改钳产后发生Ⅲ度会阴裂伤� 张培 张媛 王青青 侯红瑛 韩振艳81例双胎妊娠的产前诊断及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分析双胎妊娠产前诊断结果及妊娠结局,探讨双胎产前诊断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
方法:B超介导下对以不同产前诊断指征的双胎妊娠行羊膜腔穿刺54例、脐带穿刺26例、绒毛活检1例,追踪术后并发症及妊娠结局,并比较... 韩振艳 方群 陈健生 陈宝江关键词:双胎妊娠 产前诊断 羊膜腔穿刺 脐带穿刺 绒毛活检 文献传递 双胎妊娠胎儿畸形的分布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双胎胎儿畸形的分类及各类畸形比例,初步探讨双胎中各类畸形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双胎合并胎儿畸形的病例,按畸形累及系统、畸形胎儿个数、畸形严重程度及孕妇年龄分组,分析各组畸形的比例,并分析各类畸形与绒毛膜性质、受孕方式及妊娠年龄的关系。结果 267例双胎合并畸形的胎儿中,按畸形的系统分组,比例依次为:心血管畸形(27.3%)、神经系统畸形(20.6%)、骨骼肢体畸形(15.7%)、泌尿系统畸形(13.1%)、水肿胎(12.0%)、颜面体表畸形(11.6%)、前腹壁畸形(8.2%)、消化系统畸形(6.0%)及呼吸系统畸形(5.6%)。非致死性畸形155例、致死性畸形112例,双胎之一畸形225例(84.3%)、两胎畸形42例(15.7),双胎非特有畸形244例(91.4%)、双胎特有畸形23例(8.6%)。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与单绒毛膜双胎畸形相比,双绒毛膜双胎畸形中泌尿系统畸形比例显著增加(P=0.007);与自然受孕的双胎畸形相比,辅助生育后的双胎畸形中无脑儿比例显著增加(P=0.006)。结论双胎畸形中以心血管畸形比例最大,其次为神经系统畸形,骨骼肢体畸形位于第三;双胎之一畸形比两胎畸形常见;单发畸形比多发畸形常见;双胎非特有畸形比双胎特有畸形常见。 钟世林 方群 韩振艳 罗艳敏 黄轩 陈筠虹 黄爱兰关键词:双胎 胎儿 畸形 羊膜腔穿刺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影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2 2020年 母婴传播是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约占所有新发感染的50%。预防HBV母婴传播对控制乙肝流行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广泛实施的新生儿主-被动联合免疫主要针对围产期HBV母婴传播,而对HBV宫内感染的作用有限。HBV宫内感染的具体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胎盘渗漏、胎盘感染或外周单核细胞传递等因素有关。 韩振艳 张媛 白小艺 尹玉竹 许成芳 侯红瑛关键词:母婴传播 羊膜腔穿刺 回顾性队列研究 乙型肝炎病毒 胎盘感染 联合免疫 超声预测双胎体重不同一性的探讨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产前不同超声指标预测双胎体重不同一性的有效性,寻找较好的预测指标。方法以双胎间出生体重差异≥25%为体重不同一性的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分娩的46例体重不同一性双胎和399例体重同一性双胎的临床资料及1658次超声记录。分析单个超声指标[包括双胎间双顶径(BPD)、头围(HC)、腹围(AC)、股骨长(FL)的差值(-d)和比值(-r)]与双胎间出生体重差异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单个超声指标与Hadlock公式计算的估计胎重的差异(△EFW)预测双胎体重不同一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1)孕20周之后,各超声指标预测双胎体重不同一性的ROC曲线下面积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双胎间△EFW在整个孕期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2)单个指标中双胎间AC-r预测体重不同一性的效果优于HC-r或FL-r。(3)采用双胎间△EFW预测体重不同一性时,如将截断值从≥0.25降至≥0.20,其敏感度在大部分孕周段内提高了10%~25%,而特异度仍保持在90%以上。结论产前超声预测双胎体重不同一性在中晚孕期是有效可行的。双胎间△EFW是预测体重不同一性的最佳指标,以△EFW≥20%为截断值时预测效果较好;在单个超声指标中,根据孕周选择不同截断值的双胎间AC-r是较好的预测指标。 韩振艳 方群 罗艳敏 杨永忠 何志明 陈敏玲关键词:超声 双胎 体重 穿透性胎盘植入伴血尿1例并文献复习 2019年 穿透性胎盘植入是指植入的胎盘绒毛穿透子宫肌层达浆膜层,甚至侵入邻近器官,临床处理非常棘手,常合并难治性产后出血,子宫切除率较高,孕产妇死亡率可达7%[1-2].早期识别穿透性胎盘植入,为转运至有条件救治的中心及围手术期的多学科合作提供时间,也是改善其预后的重要前提.由于穿透性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低,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对于孕期未产检的患者容易漏诊.本例早孕期超声诊断瘢痕妊娠的患者,继续妊娠至中孕期出现反复血尿并膀胱血块填塞,最终诊断穿透性胎盘植入膀胱并切除子宫.结合文献复习,对穿透性胎盘植入的诊断及处理进行讨论,并对以血尿为首发症状的胎盘植入膀胱的病例报道进行总结,以加深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韩振艳 张媛 许成芳 侯红瑛关键词:胎盘植入 血尿 子宫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