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甡

作品数:11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华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就业
  • 6篇毕业生
  • 4篇高校
  • 3篇大学生
  • 3篇地方工科
  • 3篇院校
  • 3篇就业状况
  • 3篇工科
  • 3篇毕业生就业
  • 2篇大学生职业
  • 2篇大学生职业价...
  • 2篇院校毕业生
  • 2篇择业
  • 2篇职业价值观
  • 2篇教育
  • 2篇就业指导
  • 2篇价值观
  • 2篇工科院校
  • 2篇高校毕业
  • 2篇高校毕业生

机构

  • 8篇西华大学
  • 3篇四川工业学院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作者

  • 11篇陈甡
  • 4篇赵琪
  • 2篇赵琪
  • 1篇叶飞

传媒

  • 2篇社会科学研究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国大学生就...
  • 1篇教学研究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中国高教研究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空军国防生人才培养特点研究——以西华大学为例被引量:6
2007年
国防生是近十年来地方普通高校人才培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校都在探索培养教育的新模式。本文分析了空军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依托普通高校的办学优势,参考国内外人才培养研究的新成果,进一步明确了空军国防生人才培养目标及基本规格、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要着力培养国防生的军政素质、带兵能力和使用、保障、改进新武器装备的能力。
赵琪陈甡叶飞
关键词:普通高校军政素质信息化建设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9
2001年
根据调查 ,可看出大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成就感 ,他们变异性不高 ,对安全感的追求和重视不能适应目前的就业形势 ,对工作的独立性要求较高 ,有管理的愿望和较强的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意识。可通过引导、教育 ,使大学生适应新的就业形势 ,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新观念。
陈甡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就业形势
关于当前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对策建议——以西华大学为例被引量:1
2009年
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人才需求预测制度,高校办学与产业界及企业联系不充分,无法比较全面地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各种单位对各学科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本文就社会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和社会需求特点进行研究,及我校社会需求、就业状况特点进行研究,努力使我校人才培养结构适应社会需求,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实现地方高校可持续科学发展。
陈甡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状况
关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研究与思考被引量:11
2001年
赵琪陈甡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就业率办学特色就业指导工作
地方工科院校毕业生择业与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
2001年
通过对目前地方工科院校毕业生择业与就业情况的调研,提出毕业生择业愿望满足率这个概念,并通过满足率的分析,有针对性的做好地方工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一些意见。
赵琪陈甡
关键词:毕业生工科院校择业状况满足率就业状况
地方工科毕业生择业倾向及分析
2001年
通过对我校近三年本科毕业生择业倾向的调查、统计、分析,我们试图发现地方工科毕业生的择业倾向。
陈甡
关键词:地方工科院校毕业生择业倾向就业指导思想教育就业观念
关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对策建议——以西华大学为例被引量:3
2009年
由于我国的社会人才需求预测不足,高校办学与产业界及企业联系不充分,无法比较全面地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各种单位对各学科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本文就社会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和社会需求特点进行研究,及我校社会需求、就业状况特点进行研究,努力使我校人才培养结构适应社会需求,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实现地方高校可持续科学发展。
陈甡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状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特点——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而作
2008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和改造中国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实践相结合,并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成就体现为革命时期、建设探索时期及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
赵琪陈甡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革开放时期
关于大学生道德认识的调查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培养事实上涉及到现今我们社会精神状态的一个核心问题——在社会面临剧烈改组后的失范状态下道德如何重建?现今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很大,社会阶层和文化出现"断裂",价值观日益多元,如何重建道德意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以大学生道德意识的现状入手,从中国社会改革现实和全球化的影响角度探寻现今中国社会道德缺失的原因,认为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重建大学生道德素养,必须从社会层面和大学生个人层面两方面着手。
赵琪陈甡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教育
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分析被引量:7
2001年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的调查 ,认为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应通过调整职业价值观 ,使大学生适应新的就业形势 ,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
陈甡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