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伟刚

作品数:22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番禺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疗效
  • 5篇中医
  • 4篇慢性
  • 3篇中医证
  • 3篇萎缩性
  • 3篇萎缩性胃炎
  • 3篇胃炎
  • 3篇疗效观察
  • 3篇临床疗效
  • 3篇慢性萎缩性
  • 3篇慢性萎缩性胃...
  • 2篇药疗
  • 2篇药疗法
  • 2篇医药疗法
  • 2篇证候
  • 2篇证候积分
  • 2篇术后
  • 2篇中医药
  • 2篇中医药疗法
  • 2篇中医证候

机构

  • 16篇广州市番禺区...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作者

  • 16篇陈伟刚
  • 5篇安云
  • 4篇冯昭明
  • 3篇洪阳春
  • 1篇甄杰武
  • 1篇黎丽云
  • 1篇张雁
  • 1篇熊阿琴
  • 1篇李贺元
  • 1篇闵珊
  • 1篇谭志健
  • 1篇赵小青
  • 1篇梁镇忠
  • 1篇罗胜
  • 1篇孙传涛
  • 1篇王强

传媒

  • 6篇新中医
  • 2篇内蒙古中医药
  • 2篇光明中医
  • 1篇河北中医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癌变风险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中医证型与癌变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将2016—2020年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1020例CAG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中医证候及分布规律,比较不同证型患者的肠上皮化生率、上皮瘤变率和Hp感染率。结果:脾胃湿热证、肝脾不和证的肠上皮化生率及上皮瘤变率均高于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血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胃湿热证、肝脾不和证、胃络瘀血证的Hp感染率高于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c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肠上皮化生、上皮瘤变、Hp感染均为CAG癌变的单影响因素(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CAG患者癌变风险存在差异,中医证型的运用对癌变风险的临床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李强斌安云陈伟刚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型
自拟化石汤联合西药治疗胃石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5年
选择本院60例胃镜确诊为胃石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埃索美拉唑、碳酸氢钠、多潘立酮;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化石汤口服;疗程均为2w。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主要疗效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石症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本研究中,治疗组以消积健脾为法,所取得的良好的临床疗效,进一步证明了食积脾虚是胃石症的基本中医病机。
甄杰武陈伟刚罗胜
关键词:胃石症中西医疗法
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急性脑梗死(肝阳上亢型)4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急性脑梗死(肝阳上亢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按入院先后次序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基础治疗,同时口服天麻钩藤饮煎剂,治疗组另加用苦碟子注射液。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77.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显著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评分降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除全血黏度(高切)外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
黎丽云陈伟刚王强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苦碟子注射液天麻钩藤饮
捏脊联合婴儿健脾颗粒治疗小儿积滞的效果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评价捏脊联合婴儿健脾颗粒治疗小儿积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中心收治56例积滞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予以婴儿健脾颗粒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口服婴儿健脾颗粒基础上配合运用捏脊法实施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腹胀、便溏积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捏脊联合婴儿健脾颗粒能够有效改善小儿积滞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蓝丹陈伟刚
关键词:捏脊小儿积滞临床疗效
温胃散寒健脾方治疗十二指肠溃疡Hp阳性患者28例
2017年
目的观察温胃散寒健脾方治疗十二指肠溃疡Hp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56例门诊患者(Hp阳性)随机分为两组,抗Hp治疗后,对照组用泮托拉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温胃散寒健脾方治疗,治疗时间均为4周。结果临床观察治疗组28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28例总有效率85.71%,经过两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统计量Z=2.843,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结论温胃散寒健脾方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好,复发率低。
梁镇忠陈伟刚
关键词:胃脘痛十二指肠溃疡中医药疗法
疏肝利胆和胃降逆法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17例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和胃降逆法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7例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加味(柴胡、枳壳、黄芩、竹茹、白芍、香附、陈皮、法半夏、党参、栀子、生姜、赤芍、大黄、桃仁、延胡索、甘草)治疗;对照组13例以消炎利胆片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24%,对照组为53.8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症状积分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肝利胆、和胃降逆法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可明显改善症状,疗效显著。
冯昭明洪阳春闵珊陈伟刚
关键词:胆囊术后综合征疏肝利胆和胃降逆
胆胃双治治疗慢性胃扭转疗效总结
@@总结二十多年来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慢性胃扭转的治疗,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胆胃双治法治疗慢性胃扭转48例,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陈伟刚冯昭明
关键词:慢性胃扭转临床疗效
加味黄芪桂枝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研究加味黄芪桂枝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收治的27例脾胃虚寒型CA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加味黄芪桂枝汤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病理组织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胃黏膜组织萎缩、肠上皮化生、活动性、病理总积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痞满、胃痛、便溏、恶寒、嗳气证候积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7例患者使用加味黄芪桂枝汤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55.56%,治愈率为37%。结论:加味黄芪桂枝汤治疗脾胃虚寒型CAG患者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胃黏膜病理状态,减轻患者症状,效果理想。
安云陈伟刚李强斌方圆多红东
关键词:中医证候积分
清热解毒、通腑泄热法治疗中重度急性胰腺炎29例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通腑泄热中药灌肠保守治疗中、重度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中、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包括:两管一禁,补液支持、抑酶剂、H_2受体阻滞剂。早期中药运用清热解毒、通腑泄热法,采用灌肠保守治疗。结果:治愈25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结论:早期运用清热解毒、通腑泄热灌肠治疗能够提高急性胰腺炎治疗的临床疗效。
冯昭明陈伟刚洪阳春
关键词:胰腺炎清热解毒通腑泄热灌肠急症
黄芪桂枝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血清胃泌素、胃动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 观察黄芪桂枝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PF级SD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选10只大鼠正常饲养,剩余50只大鼠采用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综合法制造CAG疾病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叶酸组及黄芪桂枝汤高、中、低剂量组。空白组及模型组大鼠予10 mL/kg蒸馏水灌胃,叶酸组予叶酸混悬溶液5 mg/kg灌胃,黄芪桂枝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予黄芪桂枝汤28 g/kg、14 g/kg、7 g/kg灌胃,每日1次,每周灌胃5天,休息2天。灌胃8周后,取大鼠下腔静脉血和胃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GAS、MTL含量,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胃部病理情况,并进行胃黏膜病理评分。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GAS升高(P<0.05),MTL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桂枝汤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GAS水平均降低(P<0.05),叶酸组血清MTL高于模型组(P<0.05);与叶酸组比较,黄芪桂枝汤高、中、低剂量组血清GAS、MTL水平均改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芪桂枝汤高、中、低剂量组间血清GAS、MT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空白组大鼠胃黏膜光滑红润、黏液较多;模型组大鼠胃黏膜上遍布疣状突起、增生,黏膜暗沉泛白;叶酸组大鼠与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相比有所改善,多单粒增生;各中药组大鼠增生突起少,且呈单粒分布,黏膜较红润,其中黄芪桂枝汤高、中剂量组大鼠的胃黏膜较光滑红润、弹性较好,疣状突起、增生较少。胃黏膜病理学观察显示,空白组大鼠胃黏膜上皮柱状细胞完整,黏膜肌层排列呈内环外纵,细胞核分布有序;而模型组大鼠黏膜肌层出现炎性浸润,排列较紊乱;叶酸组大鼠胃黏膜上皮柱状细胞核散在,排列不紧密;黄芪桂枝汤高、中、低剂量组胃黏膜肌层炎性浸润情况与模型组相比呈
安云陈伟刚陈博燊周霞多红东李强斌
关键词:桂枝胃泌素胃动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