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立群
- 作品数:40 被引量:137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晚期转移性三阴乳腺癌治疗进展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为临床治疗晚期转移性三阴乳腺癌(TNBC)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晚期转移性TNBC的治疗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晚期转移性TNBC的治疗主要以全身化疗为主,尤以蒽环类/紫杉类为最佳,铂类药物潜力较大。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单药靶向治疗或与化疗方案的联合治疗、免疫治疗为其指出了新方向,有望为临床提供更多选择,有效改善预后。
- 张婧邹立群
- 关键词: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
- 介入法应用基因药物治疗头颈肿瘤
- 1头颈部肿瘤是基因治疗的合适对象多被基因治疗方案尤其是使用腺病毒载体的方案做为首选。与其他恶性肿瘤患者相比,头颈部肿瘤患者自然生存期较长,容易完成治疗计划,具有长期随访可能。头颈部肿瘤对放化疗敏感,联合基因治疗更容易提高...
- 官泳松邹立群贺庆
- 关键词:头颈肿瘤基因药物头颈部肿瘤介入法
- 文献传递
-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首发症状与确诊时间的关系及其确诊时间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背景早期和晚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CL)患者的预后有明显的差异,然而在临床实践中,ENKTCL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之前部分研究认为ENKTCL的误诊可能与其首发症状的非特异性有关。目的分析ENKTCL首发症状与确诊时间的关系,探究影响ENKTCL确诊时间的因素,为ENKTCL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2009—2012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ENKT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首发症状与确诊时间的关系以及确诊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最终纳入ENKTCL患者177例,年龄42(22)岁,男性居多(71.2%),常见的首发症状为鼻塞(54.8%),其次为鼻溢(21.5%)、发热(18.1%)、口咽痛(14.1%)。相对罕见的首发症状为耳鸣(1.1%)、视力下降(1.1%)、嗅觉减退(1.1%)等,无体质量下降者。ENKTCL患者确诊时间为4(10)个月。首发症状为鼻塞与确诊时间呈正相关(r_s=0.228,P=0.004);首发症状为口咽痛、发热与确诊时间呈负相关(rs值分别为-0.203、-0.258,P值分别为0.007、0.001);首发症状为鼻出血、鼻痛、鼻溢、口咽部溃疡、咳嗽、头晕/头痛、盗汗、结节或包块与确诊时间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广义多元线性模型结果显示,首发症状为鼻塞与确诊时间有线性回归关系[β=0.355,95%CI(0.022,0.687),χ~2=4.372,P=0.037]。结论鼻塞是ENKTCL患者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且有鼻塞症状的ENKTCL患者所需的确诊时间更长。对于有长期鼻塞症状的患者,医生应认真考虑ENKTCL的可能性,需要时应及时进行反复病理活检。
- 王雨晴邓窈窕张杰张丽蒋明姜愚邹立群
- 关键词:首发症状
- ECHELON-2研究:Brentuximab Vedotin联合CHP方案一线治疗CD30表达阳性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分析
- 2020年
- 1文献来源Horwitz S, O'Connor OA, Pro B, et al.Brentuximab Vedotin with chemotherapy for CD30-positive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ECHELON-2):A global, double-blind,randomised,phase 3 trial[J]. Lancet,2019,393(10168):229-240.
- 杨春丽邹立群
- 关键词:外周T细胞淋巴瘤
- 9例胃肠道间质瘤格列卫治疗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07年
-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原发于胃肠道及腹腔,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目前一般认为:胃肠道间质瘤是由于原癌基因c—kit(CD117)或PDGFRA(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α)发生基因突变,引起受体酪氨酸激酶活化,细胞增殖失控,从而导致肿瘤形成和进展,因此针对酪氨酸激酶的靶向治疗无疑成为了胃肠道间质瘤治疗的关键所在,格列卫是针对该靶点的一个分子靶向药物。它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与A11P竞争位于酪氨酸激酶催化中心的结合位点,阻止磷酸基团向酪氨酸残基转移,从而抑制酪氨酸激酶的磷酸化。自2002年格列卫被FDA批准用于治疗胃肠道间质瘤以来,已有不少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证实了该药的疗效。2003年8月至2005年12月间,我科用格列卫治疗10例术后复发的胃肠道问质瘤患者,现将其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等报告如下。
- 杨涛刘焕义周麟邹立群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格列卫分子靶向治疗
- 硼替佐米靶向NF-κB信号通路抑制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研究硼替佐米对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L)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单独使用不同质量浓度(0、1、2、4、5、6 ng/mL)硼替佐米处理SNK-6细胞24、48、72 h,及不同浓度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BAY11-7082(0、1、2.5、5、10、20μmol/L)处理SNK-6细胞24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计算其半数抑制浓度(IC_(50))。联合使用30μmol/L Z-VAD-FMK(Pan-caspase抑制剂)+3 ng/mL硼替佐米,以及5、10μmol/L BAY11-7082+3 ng/mL硼替佐米处理SNK-6细胞24 h,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不同质量浓度硼替佐米处理SNK-6细胞24 h后,采用AnnexinⅤ/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和Bcl-2的表达,检测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65和P100/P52的表达。结果硼替佐米可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SNK-6细胞增殖(P<0.05),24 h IC_(50)[(2.87±0.06) ng/mL]低于48 h和72 h(P<0.05)。BAY11-7082亦可抑制SNK-6细胞增殖,24 h IC_(50)为(9.73±0.36)μmol/L。联合用药结果表明,Z-VAD-FMK能减弱硼替佐米对SNK-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P<0.05),BAY11-7082能增强硼替佐米对SNK-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P<0.05)。硼替佐米处理SNK-6细胞24 h后,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裂解、PARP激活,以及Bcl-2裂解;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65磷酸化水平降低,P52减少。结论硼替佐米通过阻断NF-κB信号通路抑制ENKTL细胞增殖,并且经线粒体介导的Caspase途径诱导ENKTL细胞凋亡。
- 李建华张丽冯攸邹立群
- 关键词:硼替佐米NF-ΚB信号通路
- 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治研究进展
- 2022年
- 费城染色体样(Ph-lik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近年来发现的ALL高危亚群,具有激酶融合和细胞因子受体基因重排多样性的特点,但其缺乏BCR-ABL1融合,临床特征为微小残留病变(MRD)持续存在以及采用现代化疗方案预后仍然不良。目前Ph-like ALL的诊断方法仍未标准化,临床上迫切需要标准、简单适用的检测方法,以便更好地了解疾病特征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本文就Ph-like ALL的诊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严科邹立群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治
- 吉西他滨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近期疗效研究被引量:1
- 2001年
- 罗锋魏于全赵素荣刘继彦姜愚彭枫邹立群
- 关键词:吉西他滨胰腺癌化学治疗
- 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PB)的临床病理特征,了解免疫表型在SPB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和作用。方法收集1990—2008年21例SPB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或EJiVision法)检测17种抗原的表达情况,并用半套式PCR技术,以免疫球蛋白重链通用型引物,以及BIOMED一2系统引物IgK和IgL进行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检测。结果21例SPB患者年龄36~72岁,中位年龄50岁。主要病变部位为中轴骨骼(14例,66.7%),其次为四肢骨骼(7例,33.3%)。5例有血清Ig升高,其中3例为IgA型,2例为IgG型。临床表现与肿瘤部位有关,有局部疼痛、脊神经压迫征和病理性骨折等。所有病例均表现为局部孤立性占位病变伴骨质破坏。组织学分级:21例中Ⅰ、Ⅱ和Ⅲ级者分别为12例(57.1%)、5例(23.8%)和4例(19.0%)。免疫表型:所有病例之瘤细胞均表达两种及以上浆细胞抗原,如CD138、CD38和浆细胞抗体;均不表达CD19和CD20,CD79a表达率为23.8%(5/21)。CD56、CD27和CD44v6的表达率分别为57.1%(12/21)、15.0%(3/20)和23.8%(5/21)。21例SPB中12例(57.1%)检出IgH基因克隆性重排。12例(57.1%)有随访,7例死亡,5例存活;其中3例发展为多发性骨髓瘤并已死亡。结论SPB以骨的孤立性占位伴疼痛为其临床特征,诊断需排除多发性骨髓瘤髓外浸润之可能。免疫表型及Ig基因重排检测在该肿瘤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 左卓刘卫平唐源毕成峰王晓卿张文燕杨群培邹立群
- 关键词:骨肿瘤浆细胞瘤基因重排
- 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靶向治疗进展被引量:1
- 2016年
- 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是一组起源于胸腺的成熟T细胞的淋巴增殖性疾病。与B细胞淋巴瘤相比,PTCL侵袭性更强、预后更差,治疗上缺乏统一的标准治疗方案。传统化学治疗方案CHO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多柔比星+泼尼松)及CHOP类似方案对PTCL疗效欠佳。造血干细胞移植在PTCL中的应用有限。因此PTCL的治疗正成为淋巴瘤治疗中最具前沿性和挑战性的研究领域。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进展,靶向药物在PTCL的治疗上显示出一定的前景。该文就其靶向治疗进行了综述。
- 李娜邹立群
- 关键词:外周细胞淋巴瘤化学疗法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