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炳清
- 作品数:42 被引量:107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文学水利工程更多>>
- “荆”“楚”称号申论被引量:1
- 2013年
- 对于"荆""楚"称号及其关系问题,前人多有探讨,清华简《楚居》的公布,使我们在此问题的认识上更进一步。文章认为,在"荆""楚"通用之前,文献中的"楚"与"荆""荆蛮"是指代不同的族群的。由于楚人活动于"荆蛮"之中,故"楚为荆蛮"是中原诸夏的文化认识,而"楚蛮"一词只是太史公在《楚世家》中对"荆蛮"的代称而已,其在历史上并不存在。
- 赵炳清
- 关键词:荆蛮
- 历史时期灵渠水利工程功能变迁考被引量:6
- 2012年
- 灵渠始建于秦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已有研究成果显示,灵渠水利工程功能变迁情况可分为秦汉创建阶段、唐宋发展完善阶段、明清至近代繁荣与转型阶段。为促进灵渠的发展和研究,应加入重点保护和综合利用阶段。
- 李都安赵炳清
- 关键词:历史时期水利工程
- 河南在丝绸之路上的贡献
-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的贸易交通路线,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路线。河南作为中国古代的腹心区域,对丝绸之路有着巨大的贡献。表现为:一是丝绸之路的源头所在,洛阳、开封是不同历史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二是丝绸之路贸易商品的生产地区,丝...
- 赵炳清
- 关键词: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文化涵化
- 略论谯周的古史研究
- 2013年
- 谯周是三国时期的史学大家,他的古史研究超越了时代的局限,为当时的史学透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他不主张社会倒退的古史观,具有"圣王不同姓、天命不常在"的疑古精神,以及以剔除史学中的神秘与虚妄的理性考史,这些主张和行为是史学独立意识的自觉,卓然独立于同时代史家的。
- 赵炳清张林
- 关键词:谯周
- 先秦两汉文献中的“洞庭”是“洞庭湖”吗——从《山海经》中的“洞庭”说起被引量:1
- 2005年
- 通过对文献记载、考古资料与一些地质学者的研究成果分析,认为先秦两汉文献中的“洞庭”不是今之“洞庭湖”,学者们多指认其为“洞庭湖”,是一种错误的看法。
- 赵炳清
- 早期楚文化研究辨析与早期楚国的地域范围
- 2018年
- 早期楚文化的探索,是和'丹阳'的地望联系在一起的。由于'丹阳'地望的分歧,早期楚文化的探索也一直说不清楚,致使一些学者将江汉地区一些夏商时期的文化遗存指认为早期楚文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考古工作,又使一些学者认为此区域西周早期的文化遗存是早期楚文化。通过对早期楚文化研究过程的辨析,我们认为早期楚文化的时间不能无限延长、空间不能无限扩大,族群不能无限融入。楚人形成之前的文化不能称为'早期楚文化'。清华简《楚居》记载了早期楚国居住在夷屯,其地域范围为今湖北蛮河中、上游流域。
- 赵炳清
- 关键词:早期楚文化《楚居》
- 巴、楚关系诸问题之研究
- 由于史籍的缺载,对巴、楚关系作研究无疑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其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在学术界更是见仁见智。本文依托三峡库区陆续公布的考古资料,结合文献的有限记载,对巴、楚关系的这些疑难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并揭示了东周时期巴、楚...
- 赵炳清
- 关键词:峡江地区
- 文献传递
- 秦代地方行政文书运作形态之考察——以里耶秦简为中心被引量:13
- 2015年
- 里耶秦简中大部分是秦代地方的行政文书,为我们考察文书的运作形态提供了根据。从已经公布的简牍来看,秦代文书的运作形态十分规范。撰写公文由专门的书佐承担,并且要在背面左下角以"某手"的形式签署,此人即为始发公文的责任者。在中间每一步处理环节书写完毕都要紧接着处理意见签写其责任者的名,同样是以"某手"的形式。公文在抄写副本时也要将这些署名照录。收到文书后由责任者发阅,根据公文内容判断是否需要回复或转发。如果不需要,就直接在原简背面最左边写下收文记录并署名"某手"。如果需要回复或转发,就要另制作一份抄件副本,将来文内容抄于其上,并且将原文件的责任人署名照录于副本的同一位置,然后在背面左起第一行写下记录,这些工作完成之后再把来文的原件交给上级处理。在文书运作中,文书的性质也随着"传""别书"而发生变化。对于"某手"的理解,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书写者的签名,而应是文书的责任人。
- 赵炳清
- 关键词:里耶秦简行政文书
- 楚国疆域变迁之研究——以地缘政治为研究视角
- 楚国是周初成王正式分封的一个子爵小国,地处江汉之间。在春秋时期,经过历代楚王的开疆拓土,由“土不过同”的蕞尔小邦发展到“楚地千里”的泱泱大国。然在战国晚期,受制于秦,以至疆域日削,最后消亡。楚国的疆域空间的巨大变迁,无不...
- 赵炳清
- 关键词:疆域变迁地缘政治历史进程
- 川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初探被引量:4
- 2008年
-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川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面貌和时代的认识比较模糊。本文通过与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和三峡地区龙山时代文化相比较,认为通江擂鼓寨遗址和巴中月亮岩遗址受三峡地区龙山时代文化影响较大,绵阳边堆山遗址受宝墩文化影响较大,广元张家坡遗址、邓家坪遗址则受到宝墩文化和三峡地区龙山时代文化的共同影响。宝墩文化和三峡地区龙山时代文化在川东北地区的分布大致以嘉陵江为界。
- 蒋晓春白九江赵炳清
-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文化宝墩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