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晓云
- 作品数:14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昆明学院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谈含同一语素的同义单双音节动词的典释义——兼谈专项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编纂的必要性被引量:4
- 2011年
- 含同一语素的同义单双音节动词在现代汉语同义词中大量存在,语文工具书应当怎样去解释这类同义词,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的问题。文章对《现代汉语词典》中具有解释和被解释关系的含同一语素的同义单双音节动词的注释方式进行了封闭式研究,探讨了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释义的原则,并提出编纂专门词典的建议。
- 刘智伟谭晓云
- 关键词:单双音节动词释义
- 以“自主专业发展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实习模式的探索
- 2009年
- 以培养具有"自主专业发展能力"的教育"研究者"和"反思者"为教育实习的目标,对教育实习重新进行定位。我们认为,教育实习是一门贯穿整个师范教育过程的综合性的核心实践课程。这样的课程定位蕴含着"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自主专业发展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实习模式可以从六个方面入手建构:实习时间全程化、实习类型系统化、实习过程一体化、实习指导互动化、实习结构多元化、实习评价弹性化。
- 谭晓云
- 关键词:自主专业发展教育实习课程理念课程内容
- 语文教学优质提问的特征探析被引量:1
- 2012年
- 探析语文教学优质提问的特征,是建构以优质提问为核心的语文教学优质范式的基础。优质的语文教学必须是高效且长效的教学,是进行语言训练与语言实践、语言体验与语言感悟、语言生成与语言创造的教学。优质的语文教学提问的特征最终都会表征为语用清晰化、语用逻辑化和语用智慧化。只有具备这样的语用特征,语文教学提问才能真正实现优质化,并促进语文教学优质范式的建构。
- 谭晓云
- 关键词:语文教学优质提问语用特征
- 基于语体研究的对外汉语教学教案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以功能、媒介和方式三个维度为描述基础讨论对外汉语教学教案的语体类型和语体特征,并由此得出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构成原则,此研究可以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案研究提供参照,以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
- 谭晓云
- 关键词:语体三个维度交互性
- 语篇分析与课后练习评价
- 2010年
- 从语篇分析的角度,我们可以对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进行描述和解释:对课后练习语篇的核心言语行为进行定位,明确其语篇结构类型;对提问、发令等核心言语行为进行言语形式的描写和言后之效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课后练习的语用功能,对课后练习进行质和量的评价。
- 谭晓云刘薇
- 关键词:课后练习语篇分析言语形式
- 高校发展中的“科学定位”与“同质化”被引量:2
- 2012年
- 高等教育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是长久而深远的,其所培养的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更是举足轻重。面临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挤压下的现代大学,如何既立足于现实,又着眼于未来,使培养的人能够"和而不同",并能引领社会发展,根本上取决于大学是否坚持了科学发展思路,科学定位了人的发展目标。显然,不应把科学定位抽象化,使院校趋于同质,避免导致所培养的人无根化。
- 陈嘉谭晓云
- 关键词:同质化和而不同
- “一分为三”:中国创世神话的情节生成原则被引量:1
- 2010年
- 中国创世神话一般包括3类基本神话:天地开辟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族群诞生神话。①这3类神话在叙事内容上尽管各有侧重,但又相互指涉,相互关联,连缀成一个具有发生学意蕴的叙述整体。因此,当我们探究中国创世神话的情节生成原则时,首先应当把中国创世神话视作一个“单一神话”来看待,先探究作为整体意义的“中国创世神话”的情节生成原则、主题意蕴,然后再揭示天地开辟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族群诞生神话的叙述差别及其叙述转换机制。
- 谭晓云代云红
- 关键词:创世神话情节叙事内容主题意蕴
- 交互性:中学教案的语体学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一种语体中的文本会出现什么样的语言特征,归根结底是由语体的三个维度——功能、媒介和方式共同决定的,而方式中的交互性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三个维度对学校教案进行语体学研究,发现教案作为一种微观语体,其交互性深刻影响着它的语言方式,赋予教案语体以动态呈现,从而造成教案写作中的详本和简本、共性和个性。
- 谭晓云
- 关键词:语体交互性三个维度
- 课后练习题语篇结构的修辞学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课后练习题的实施是一种修辞活动。课后练习题的语篇结构是修辞动因塑造的结果。作为课后练习题的两种主要修辞动因——原初动因和顺应动因的互补与协调造成了课后练习题以两类基本句型:主导句型和辅助句型;也导致了课后练习题语篇结构的三种主要类型:单一、复合和多层次的语篇结构。课后练习题的语篇结构规律可以为课后练习题的教学实践研究提供一套修辞视域中的解释框架和研究思路。
- 谭晓云
- 关键词:课后练习题修辞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