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朝晖
- 作品数:54 被引量:703H指数:14
-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江苏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肺癌放射抗性细胞系构建及生物行为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构建肺癌放射抗性细胞系,观察细胞在形态、凋亡、侵袭迁移能力和上皮间质转化的改变。方法采用小剂量等分割照射法、亚致死剂量照射法及梯度递增照射法筛选肺癌A549和H1299放射抗性细胞系,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放射敏感性,CCK?8法检测细胞受照后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蛋白印迹法检测上皮间质转化标志蛋白表达。结果梯度递增照射法构建肺癌放射抗性细胞系可行性好,得到放射抗性细胞A549R和H1299R,形态学观察示放射抗性细胞向间质细胞形态转变。分别以A549和H1299细胞为对照,A549R和H1299R细胞D0、Dq、SF2增加(P=0.017和0.033、0.001和0.000、0.000和0.008),α和α/β值减少( P=0.018和0.001、0.007和0.009)。 A549R和H1299R细胞在不同照射剂量下存活率均大于对照组(P值均<0.05),受照后凋亡率降低(P=0.02和0.01),侵袭率及迁徙率增高( P=0.000和0.001及0.001和0.002),E?钙黏蛋白表达下调和波形蛋白表达增高( P=0.00和0.01及P=0.02和0.01)。结论成功构建肺癌放射抗性细胞系,其侵袭迁移能力增强,并且可能与上皮间质转化有关系。
- 邱祥南张伟李浩覃朝晖王侠章龙珍姚元虎
- 关键词:肺癌细胞系上皮间质转化
- 中学生上网目的与经常上网的Logistic回归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对徐州市中学生上网目的与经常上网的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采用二阶段抽样方法对徐州市在校中学生进行调查,共有效调查3404份。[结果]经常上网率为23.03%,与中学生经常上网的有关的上网目的有上网聊天、玩游戏、浏览不健康网站、打费用低廉的网络电话、网上恋爱。[结论]中学生经常上网率偏高,应积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和控制网络给中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中学生的网络接触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
- 陆召军高修银卓朗孙桂香覃朝晖邱婷婷
- 关键词:中学生上网目的LOGISTIC分析
- 中学生经常上网原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2007年
- 目的 对中学生经常上网原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 采用二阶段抽样方法对徐州市在校中学生进行调查,共有效调查3404份.结果 经常上网率为23.03%.导致中学生经常上网的原因有跟朋友或同学联系、自己性格原因(自控力差等)、被同学或朋友胁迫、无事可做,上网玩玩,消磨时间等.结论 中学生经常上网率偏高,应积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和控制网络给中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 高修银陆召军卓朗覃朝晖
- 关键词:中学生LOGISTIC分析
- 在校中学生3404名首次上网的年龄及性别分布与成瘾调查被引量:1
- 2007年
- 2006-05对徐州市云龙、鼓楼和泉山三城区的初一~高二的3500名在校中学生首次上网的年龄分布与成瘾性别进行初步调查。调查表内容由10个问题构成,受试者回答“是”或者“否”,“是”=1分,“否”=0分,总分≥5分为上网成瘾者。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统一发放调查表,在规定的时间内采取现场无记名方式自主填写调查表,当场收回。数据资料完整为有效问卷,排除数据缺失问卷。共发放调查表3500份,有效问卷3404份(97.3%)。中学生上网成瘾者每次上网时间长,每周接触网络频率高,上网的主要地点是家庭和网吧,接触网络的年龄越早越容易成瘾(χ2=65.861,P=0.000),且男生成瘾率显著高于女生(χ2=81.489,P=0.000)。提示中学生网络成瘾者比例较高,严重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应积极采取长效综合的防范措施预防和控制网络给中学生带来的危害。
- 高修银陆召军卓朗孙桂香覃朝晖刘沛
- 关键词:计算机通信网络
- 城市低保人群心理卫生状况及干预效果评价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评价低保人员心理干预措施的效果,以期找到对该人群进行心理干预的方法。[方法]采用系统和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徐州市低保人员445人为调查对象,并选取455名非低保人员进行1︰1配对。将低保人员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心理干预。干预方法主要有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和心理剧治疗等。使用SCL-90量表进行心理卫生状况调查并评价心理干预效果。[结果]SCL-90量表评分显示低保人员10个因子分均高于非低保人员,心理卫生状况较差。实施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和其他项目4个因子分及总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和其他项目4个因子分均比干预前提高(P﹤0.05)。[结论]通过实施社区综合心理干预,低保人员心理卫生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应继续对这一群体进行心理干预。
- 覃朝晖张训保姚元虎卓朗谷玉明
- 关键词:低保人员心理卫生
- 中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被引量:12
- 2006年
- 目的对徐州市中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采用二阶段抽样方法对徐州市在校中学生进行调查,收回有效调查表3 404份。结果总体网络成瘾率为10.83%,与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有关的因素有性别、首次上网的年龄、经常上网的地点、父母的文化程度、学校的态度等。结论中学生网络成瘾率较高,应积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和控制网络给中学生带来的伤害,使得中学生的网络接触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
- 陆召军高修银卓朗孙桂香覃朝晖邱婷婷
- 关键词:中学生网络接触网络成瘾影响因素LOGISTIC分析
- 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的探究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采用二阶段抽样方法对3所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有效调查表2 060份,调查表有效率为98.1%。结果大学生总体网络成瘾率为16.85%;网络成瘾有性别上的差异,男性大学生上网更容易成瘾;接触网络年龄越小者越容易成瘾;家庭的收入和父母的态度对大学生网络成瘾也有重要影响;学校的监管不严也易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者比例较高,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应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采取有效的、综合的防范措施预防和控制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危害。
- 高修银陆召军卓朗孙桂香覃朝晖邱婷婷
-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
- 城市低保人员心理异常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了解城市低保人员心理异常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该人群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系统和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徐州市低保人员445人,以面对面询问方式进行入户调查。结果低保人员心理异常发生率较高,占59.10%。单因素χ2检验显示不能得到家人满意帮助、不常联系朋友、健康自评差、患慢性病以及没有社会保险等8个因素与心理异常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能得到家人满意帮助、健康自评差、患慢性病、没有社会保险以及孩子未参加工作是低保人员心理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低保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性措施以提高其健康水平。
- 覃朝晖刘苏杜鹃张训保卓朗谷玉明
- 关键词:低保人员心理健康
-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TGF-β_1及IL-6与放射性肺炎的相关性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评价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同步放化疗患者放疗前、放疗中和放疗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与放射性肺炎的相关性。方法 49例行同步放化疗的LA-NSCLC患者,在治疗前、治疗过程中每周及治疗后第13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1和IL-6水平。应用Varian Eclipse DX计划系统,设计并评估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并采集相关物理学参数。放射性肺炎按RTOG急性放射性肺炎标准评价,评价终点为≥2级放射性肺炎。结果 11例发生了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炎组放疗前血清TGF-β1浓度与无放射性肺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放射性肺炎组在放疗中各个时间点和放疗后均高于无放射性肺炎组(P<0.05);血清IL-6浓度在放疗前、放疗中各个时间点和放疗后有放射性肺炎组均高于无放射性肺炎组(P<0.05);放射性肺炎组DVH相关参数(包括肿瘤靶区的平均剂量、最大剂量、最小剂量,肺脏V5、V10、V20、平均剂量、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食管V45,心脏平均受照剂量及脊髓最大受照剂量)与放射性肺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A-NSCLC患者同步放化疗时,在使用DVH相关参数严格限制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同时,血清TGF-β1和IL-6可以作为放射性肺炎的预测因子。
- 姚元虎章龙珍吴阳辛勇唐天友覃朝晖张鑫君
- 关键词:放射性肺炎转化生长因子-Β1白细胞介素-6
- 大学校园人际性隐性伤害的存在和影响
- 2010年
- 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校园的人际性隐性伤害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人际性隐性伤害在大学校园普遍存在,常见的方式有态度冷漠、情感疏离、消极合作、怠慢忽视、陈识偏见等;伤害类型调查结果显示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不论男性还是女性,受伤害的平均比率要远远高于伤害他人的平均比率;导致校园人际性隐性伤害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学生自身因素是主要的;构建和谐校园不能忽视人际性隐性伤害的存在。
- 孙国仁覃朝晖
- 关键词:人际关系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