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美玲
- 作品数:35 被引量:143H指数:7
-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不同培养法检测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结果分析及评价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对液体培养法与固体培养法对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培养结果的可信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实际应用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应用液体培养基加药物敏感试验法和固体培养法培养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支原体,分析2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2种培养基对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26例,阴性63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μ=9.091,P<0.01)。但也存在不一致的情况,表现为液体培养对人型支原体检测存在假阴性结果(7例)。结论:液体培养法具有简单、快速、经济等优点,但在人型支原体鉴定上有不足之处,要加强与固体培养方法的配合应用。
- 孟冬娅张英辉张明磊褚美玲薛文成
- 关键词:支原体泌尿生殖
- 两种接种固体培养基方法检测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支原体被引量:14
- 2007年
- 目的通过两种接种固体培养基方法检测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支原体结果的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转接种方法:拭子在液体培养液增菌后,颜色从开始有变化到变深红色之前充分混匀液体培养液后吸取30-50μl转种固体培养基。直接接种方法:用拭子的一面“N”型划线接种固体培养基,然后立即进行液体培养液的接种,比较两种接种方法检测结果。结果在固体培养基上直接接种生长的支原体菌落显微镜下易于观察,准确率高,出报告所需时间短。结论采用固体培养法检测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的支原体是非常重要的,直接法明显优于转种法。
- 孟冬娅薛文成马晓博毛昱褚美玲
- 关键词:培养液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
- 58株肠球菌耐药性分析及耐万古霉素基因检测
- 目的研究肠球菌的耐药率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耐药表型和基因型。方法依据2009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的微量稀释法(MIC),对肠球菌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进行药敏试验;对万古霉素耐药株用E-试验...
- 马均褚美玲刘海洋任微王璐薛文成
- 关键词:肠球菌耐药性分析万古霉素基因检测
- 血流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了解该院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a)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为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及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5年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各科室送检的血液标本的临床及微生物资料,根据药敏结果将其分为三组:非多重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non-MDR-Aba)、多重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MDR-Aba)、广泛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XDR-Aba),统计病原菌科室分布、耐药性变迁及转归。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年共收集87株Aba-BSI标本,XDR-Aba和MDR-Aba检出率最高的科室均为ICU(各占74.0%,50.0%)。87例Aba-BSI转归结局显示,死亡率为13.8%(12/87)。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耐药表型与科室分布无统计学意义(=12.133,P=0.145),但与转归结局具有显著性差异(r=0.354,P<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ba-BSI最常见于ICU,且面临严峻的耐药形势,因此需要及时制定有效的感染控制政策,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规范的、连续的耐药监测,控制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播散与流行。
- 郭宁辉赵斌任微赵静褚美玲杨婧薛文成何莉
- 关键词:血流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流行病学
-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流行性变迁与临床用药量关系
- 目的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2005年~2009年5个年度间Aba(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a)检出率及耐药性变迁规律,主要药物用量与耐药率变化之间的关系,为有效控制Aba感染率及耐药性不断上升的研...
- 薛文成王璐任微褚美玲赵汐婷孟冬娅
- 关键词:耐药性耐药率鲍曼不动杆菌用药量
- 文献传递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耐药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1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菌株来源的患者进行血液细菌培养前未经利奈唑胺治疗,但曾服用罗红霉素。本研究采用PCR和DNA测序法扩增其23S rRNA基因V区序列,与基因库中对利奈唑胺敏感的标准菌株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利奈唑胺对实验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56mg/L,此外该菌株对氯霉素、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均耐药,对链阳菌素敏感,克林霉素诱导实验阴性。与GenBank中S.epidermidis RP62A(Accession No:CR000029)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发现实验菌株6个拷贝的23S rRNA V区出现C2390T、G2431C、G2436A和C2453T纯合突变。结论初步判断该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3SrRNA保守区V区C2390T、G2431C、G2436A和C2453T多位点变异可能导致其对红霉素、林可霉素、氯霉素及利奈唑胺的多重耐药,进一步阐明罗红霉素是否可诱导葡萄球菌23S rRNA的V区保守区碱基突变,从而产生对利奈唑胺的交叉耐药,对阐明利奈唑胺耐药机制以及恶唑烷酮新药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 徐洪亮薛文成褚美玲马均任微王璐孟冬娅
- 关键词:葡萄球菌利奈唑胺RRNA耐药
- 1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耐药机制初步研究
- 目的:探讨1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耐药机制.方法:临床分离的1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菌株来源患者在做血液细菌培养前未使用过利奈唑胺治疗,但用过罗红霉素.采用PCR、DNA测序方法扩增其23SrRNA基因V区序列,...
- 张彭徐宏亮褚美玲马均任微王璐孟冬娅
- 关键词: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机制利奈唑胺
- 不同标本留取方法对细菌培养结果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痰标本和角膜感染标本的留取方法与检测结果的关系,探讨不同标本留取方法对细菌培养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0例吸痰标本和200例咯痰标本,166例眼科角膜感染标本。统计细菌培养结果,对比分析不同方法之间细菌培养阳性率之间的差异。结果吸痰留取的200例标本中,完全合格166份(合格率为83%),可接受标本34份;咯痰留取的200例标本中,完全合格标本108份,可接受标本92份,合格率为54%。咯痰标本阳性72份,阴性128份,阳性率为36%;咳痰标本细菌培养阳性44份,阴性156份,阳性率为22%。2种方法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52,P<0.05)。眼科角膜感染拭子法标本阳性率为0%,角膜刮片法阳性率为32.5%。眼科标本的不同留取方法与阳性率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54,P<0.01)。结论不同标本留取方法对细菌培养结果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临床医师、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应高度重视患者标本的留取方法选择。
- 英媛媛徐佳傲丁雪任微孟冬娅褚美玲
- 关键词:细菌培养标本留取阳性率
- 258株肠球菌耐药性分析及耐万古霉素基因检测
- 马均褚美玲刘海洋任微王璐薛文成
- 肠球菌耐药性分析及耐万古霉素基因检测被引量:1
- 2011年
- 为调查沈阳军区总医院2009年7月~2010年7月年度内肠球菌耐药性,对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进行耐药基因型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及院内感染控制提供实验室资料。依据2008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的微量稀释法(MIC)对肠球菌及VRE进行药敏试验,E-test法检测VRE的最小抑菌浓度;PCR方法检测万古霉素的耐药基因。研究年度内共分离屎肠球菌89株,粪肠球菌55株。结果表明,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均超过90%,对高浓度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也超过了70%;粪肠球菌耐药性较低,对氨苄西林、青霉素等耐药率不到30%。检出3株VRE,2株为屎肠球菌,1株为粪肠球菌。耐药表型分析表明,2株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均高度耐药,MIC>256 mg/L,且合并耐青霉素类、氨基糖甙类药物,对四环素耐药性也显著下降,仅对氯霉素、利奈唑胺敏感。耐药基因检测表明,2株VRE耐药基因为VanA。结论:屎肠球菌耐药性高于粪肠球菌,临床分离率也较粪肠球菌高。VRE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临床治疗可选择药物少,需加强院内感染控制,防止耐药菌株的扩散。
- 任微王璐马均褚美玲赵汐婷刘海洋孟冬娅薛文成
- 关键词:肠球菌万古霉素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