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震林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农业部重点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施肥
  • 4篇锌肥
  • 2篇有效施用
  • 2篇玉米
  • 2篇施用
  • 2篇水稻
  • 2篇缺锌
  • 2篇
  • 1篇淡黑钙土
  • 1篇叶龄
  • 1篇玉米地
  • 1篇生育
  • 1篇生育期
  • 1篇施肥技术
  • 1篇施肥配方
  • 1篇施硼
  • 1篇水稻赤枯病
  • 1篇土壤
  • 1篇配施
  • 1篇配施效果

机构

  • 8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袁震林
  • 7篇任军
  • 7篇张淑芬
  • 2篇刘亚琴
  • 1篇李楠
  • 1篇杨金
  • 1篇王成方
  • 1篇高金方
  • 1篇仲伟荣
  • 1篇王成芳
  • 1篇李森
  • 1篇赵英

传媒

  • 3篇吉林农业科学
  • 2篇土壤肥料
  • 2篇东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油料

年份

  • 1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 2篇198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淡黑钙土向日葵施硼效应研究被引量:1
1991年
本文指出了向日葵土壤缺硼临界值为0.5ppm;施硼增产10.7%,粗脂肪、粗蛋白增加0.5%以上;氮、磷、硼适宜用量与比为N:P_2O_5:B=6:4—6:0.1。
袁震林任军张淑芬周桂兰
关键词:向日葵施肥硼肥黑钙土
大豆高产施肥技术被引量:1
1986年
为了解决吉林省大豆高产施肥问题,我院于1981—1983年以黑土区为重点,共设置了21个试验网点,进行了氮、磷化肥用量、配比试验,为提高我省大豆产量提供高产施肥配方及其理论依据。
李森袁震林赵英
关键词:大豆高产施肥技术化肥用量施肥配方大豆生育期铲趟
锌肥有效施用条件研究被引量:10
1993年
1983—1991年在吉林省主要土壤上开展了锌肥有效施用条件研究,明确了土壤供锌能力与锌肥效应的关系;玉米、水稻土壤缺锌临界指标,土壤环境因子对土壤供锌能力的影响,玉米、水稻锌肥有效施用条件;以及锌、磷关系等问题。
任军袁震林张淑芬
关键词:施肥锌肥
玉米锌肥有效施用条件研究被引量:2
1989年
本文指出了玉米缺锌土壤临界值为O.8PPm;土壤pH>7.2、石灰含量,>3.9%、砂粒含量>40%、代换量<15me/100克土、有机质含量<2%,土壤有效锌含量低于缺锌临界值0.8PPm施锌有效;高磷引起与加重玉米缺锌是由于稀释作用,降低土壤锌有效性,影响锌在植物体内运转等多方面作用而引起的。吉单101、四单8等玉米品种对缺锌最为敏感,施锌效果显著。锌肥是一种低毒微量元素肥料,一次施硫酸锌不超过20公斤/亩,就不会引起土壤与粮食的污染。
袁震林任军张淑芬刘亚琴仲伟荣王成芳杨金李楠
关键词:玉米锌肥施肥
锌、钾肥防治水稻赤枯病技术研究被引量:2
1991年
吉林省水稻赤枯病发生类型有两种,在盐碱土、小井灌溉水稻上发生的赤枯病为赤枯Ⅱ型,是由于缺锌引起的,施锌增产16.6%,在冷浆型草甸土上发生的赤枯病为赤枯Ⅰ型,是由于缺钾引起的,施钾增产17.1%;锌、钾配施对防治水稻赤枯Ⅱ型病害作用明显,对赤枯Ⅰ型病害作用不明显,锌、钾适宜用量与配比为K_2O5公斤/亩:硫酸锌1公斤/亩。
袁震林任军张淑芬
关键词:水稻赤枯病锌肥钾肥
土壤供锌能力与锌肥效应的研究 Ⅱ.吉林省主要土壤水稻缺锌临界值的研究被引量:3
1992年
自从Nene,Y.L.(1966)报道印度低湿水田缺锌之后,几乎所有产稻国均有类似的报道。近几年来,水稻缺锌面积有逐渐扩大的趋势,许多水稻营养学专家认为:水稻缺锌是仅次于缺氮缺磷,而列为水稻营养失调和限制产量的第三大问题,及时准确地诊断土壤供锌水平,采取防性措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世界许多国家及我国南方。
任军袁震林张淑芬
关键词:土壤锌肥水稻
锌、锰和铜对番茄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1990年
本世纪20年代先后由S.Sommer 和Bortets 等人确定锌、铜为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后来又明确了锰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性。我国自70年代以来,在玉米、水稻和小麦等农作物及部分果树上进行了施用锌、锰和铜的试验,其增产效果显著;1987~1988年沈阳农业大学刘永菁等人在蕃茄上进行了施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适量的锌不仅能提高产量,而且可以改善果实的品质,尤其是可以明显地增加果实中锌含量。
任军袁震林张淑芬
关键词:番茄
玉米锌磷肥配施效果的研究被引量:2
1986年
关于高磷诱发作物缺锌问题,自 Barnette(1936)以来,已有许多报导。早期的研究认为是由于生成了不溶性磷酸锌沉淀而引起的,直到 Lcneragan(1968)指出磷酸锌不会引起农作物缺锌之后,关于磷酸锌沉淀说法,似乎已被否定,但到目前为止,仍有些报导指出高磷降低了土壤锌的有效性,土壤有效锌含量明显减少;Dwivedi(1975)等认为高磷抑制了根中的锌向地上部运转;Olsen(1972)彭琳(1980)
袁震林刘亚琴任军张淑芬王成方高金方
关键词:玉米地磷酸锌缺锌磷肥用量叶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