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梅
- 作品数:31 被引量:145H指数:7
-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2008~2010年送检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了解2008~2010年间我院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德灵公司半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对2008~2010年间临床送检标本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实验(微量MIC法),使用WHONET 5.4软件对标本及耐药率进行分析。结果近3年间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检出率均呈现上升趋势,革兰阴性菌检出分别为3 538、4 413、5 755株,革兰阳性菌分别为1 572、1 740、2 058株,真菌分别为1 121、1 173、1 333株。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敏感,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率高,粪肠球菌对青霉素类药物均高度敏感。结论密切关注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对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具有指导意义。
- 薛梅蓝丽萍刘惠英郭林张婕斐
- 关键词:病原菌耐药性药敏试验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头孢克肟浓度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建立HPLC方法测定人血浆中头孢克肟的浓度。方法:取100μl血浆样品,加乙腈混匀离心,上清液进样;用C18分析柱,以0.02mol/L磷酸氢二钾缓冲液(用磷酸调pH=7.00):乙腈=1:1(V/V)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25℃,紫外检测波长288nm,用峰面积定量。结果:标准曲线在0.125~4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最低检测浓度为0.125μg/ml;回收率为100.7%~109.3%,日内RSD﹤5%,日间RSD﹤8%。结论:本法简便,准确,精密,快速,进样量少,可满足临床血药浓度测试要求。
- 薛梅吴振强赖素萍
- 关键词:头孢克肟高效液相色谱法血浆药物浓度
- 我院抗肿瘤药物应用现状及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了解我院抗肿瘤药物的应用现状、合理用药水平及用药趋势。方法采用金额排序和频度分析的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肿瘤药销售金额呈上升趋势,抗肿瘤辅助药连续两年销售金额列第一位,他莫昔芬用药频度两年排名稳居榜首。结论我院抗肿瘤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 扶玲薛梅吴培钿
-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用药金额
- 扎托洛芬片溶出度测定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建立测定扎托洛芬片溶出度的方法。方法:含量测定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为330nm;溶出度测定方法采用桨法,以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为溶出介质,转速为100r·min-1,取样时间为30min。结果:扎托洛芬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2.5~30μg·mL-1(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36%,RSD=0.54%;3批样品30min时溶出度均在80%以上。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结果可靠,可用于扎托洛芬片的溶出度测定。
- 薛梅
- 关键词:溶出度紫外分光光度法
- 茵栀黄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分析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分析茵栀黄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新生儿黄疸患儿10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A组和治疗B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蓝光照射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A组和B组分别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和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茵栀黄颗粒,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消失时间和光照治疗时间、临床疗效以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三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B组低于治疗A组(P<0.05)。治疗A组和治疗B组患儿的黄疸消失时间和光照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B组短于治疗A组(P<0.05)。对照组、治疗A组和治疗B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4.29%、77.17%和94.29%,治疗B组高于对照组和治疗A组(P<0.05)。对照组、治疗A组和治疗B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11.43%、14.29%)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能有效降低黄疸患儿胆红素水平,缩短黄疸消失时间和光照治疗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 陈锐俊薛梅高燕灵李楚云
-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茵栀黄颗粒布拉氏酵母菌蓝光治疗
- 我院1996年与1999年抗溃疡药物使用分析
- 系统的溃疡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最终都与胃酸的分泌异常有关,以往的治疗方法集中在直接的抗酸疗法上,随着医学发展对溃疡的病因有了进一步认识,治疗方法有所改变,自从1983年发现幽门螺旋杆菌(Helico...
- 薛梅李楚云吴海新
- 关键词:抗溃疡药物
- 我院2011~2013年抗菌药物用药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介绍我院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和药学干预措施的效果,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有用信息。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收集我院2011—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对抗菌药物的费用比例、使用强度(AUD)、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品种由整治前111种降到50种;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由30.0%下降至18.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率由65.0%下降至44.0%;AUD由整治前的63.8DDD下降至整治后的48.6DDD,降幅迭23.8%;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比例由69.8%下降至7.3%。结论通过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和药学干预。我院各项抗菌药物应用指标发生明显改善,但抗菌药物使用水平与卫生部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仍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 钟秀娟高燕灵薛梅
- 关键词: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药学干预
- 医院“阳光”用药质控体系建设及成效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验证"阳光"用药质控体系建设对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的成效。方法:成立"阳光"用药监管小组、"阳光"用药工作小组及"阳光"用药质控小组三级质控体系,利用信息系统对全院单位时间内处方(医嘱)的用药情况及药品用量进行监管,并进行统计,对比2010年至2013年的处方点评工作量、处方合格率、全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结果:2013年与2010年相比,处方点评合格率提升了近40个百分点,病例合格率上升了近20个百分点,住院患者抗菌药药物使用率下降了22个百分点,使用强度下降了45.3个百分点,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下降了19、16.5个百分点。结论:"阳光"用药质控体系的建设大大改善了我院的处方点评效率、医院用药合理率与抗菌药使用情况,为医德医风的建设提供了帮助,对我院创建医院药品信息化管理新模式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 张婕斐扶玲薛梅高燕灵
- 关键词:处方点评
- 三种药物配组治疗胆道感染的药物经济学研究
- 2005年
- 目的:对治疗胆道感染的两种治疗方案即:头孢哌酮钠和甲硝唑配组(A组)与洛美沙星针和甲硝唑配组(B组)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临床研究方法和最小成本分析法。结果:A、B两组治疗胆道感染疗效相近,但B组的医疗总费用及抗生素总费用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B组为成本最低优选方案。
- 薛梅
- 关键词:药物经济学最小成本分析胆道感染
- 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肝癌和无肝硬化肝癌患者围术期情况及肝衰竭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1
- 2018年
-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肝癌与无肝硬化肝癌患者围术期情况及肝癌患者术后发生肝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入住我院行肝癌切除术的乙型肝炎肝癌患者160例,其中合并肝硬化90例为研究组,无合并肝硬化患者7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中及术后情况,对肝癌患者术后发生肝衰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输血率和肝门阻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围手术期并发症肺部感染、腹腔感染、胆瘘和肝衰竭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是否发生肝衰竭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白蛋白、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血小板、凝血酶原活动度、Child-Pugh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肝脏切除范围、肿瘤直径、肝门阻断、肝硬化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Child-Pugh分级、术中出血量、输血、肝脏切除范围、肝硬化为乙型肝炎肝癌患者围手术期发生肝衰竭的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为乙型肝炎肝癌患者围手术期发生肝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肝硬化的肝癌患者较无肝硬化肝癌患者出现围手术期肝衰竭的风险高。
- 陈锐俊薛梅高燕灵李楚云
- 关键词:肝硬化肝肿瘤肝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