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锡臣

作品数:41 被引量:287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2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0篇麻醉
  • 7篇罗哌卡因
  • 6篇术后
  • 4篇药代
  • 4篇药代动力学
  • 4篇神经阻滞
  • 4篇麻醉管理
  • 3篇直肠
  • 3篇手术
  • 3篇围术期
  • 3篇结直肠
  • 3篇老年
  • 2篇低频
  • 2篇低频信号
  • 2篇动脉
  • 2篇信号
  • 2篇穴位
  • 2篇穴位注射
  • 2篇血浆
  • 2篇咽喉痛

机构

  • 23篇中国中医科学...
  • 13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湖南省肿瘤医...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北京大学首钢...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云南省肿瘤医...
  • 1篇邮电总医院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 1篇北京市肛肠医...
  • 1篇国家食品安全...

作者

  • 34篇董锡臣
  • 13篇黄宇光
  • 8篇贾擎
  • 7篇岳红红
  • 6篇谢珅
  • 6篇关鑫
  • 5篇任洪智
  • 5篇高寅秋
  • 4篇赵燕星
  • 4篇褚庆福
  • 3篇李超
  • 2篇张文众
  • 2篇付朝晖
  • 2篇杨进
  • 2篇王硕
  • 2篇叶铁虎
  • 2篇熊有利
  • 1篇徐仲煌
  • 1篇金永芳
  • 1篇王忠慧

传媒

  • 6篇临床麻醉学杂...
  • 4篇中国临床药理...
  • 3篇现代中西医结...
  • 3篇中国医学前沿...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针刺研究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北京医学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北京中医药
  • 1篇中华结直肠疾...
  • 1篇2017中国...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针刺对慢性炎症疾病中炎症介质的调控及机制被引量:11
2019年
炎症是各种损伤因素引发机体产生的一系列以防御为主的复杂反应。任何炎症都是以变质开始,经过渗出防御,最终增生修复。慢性炎症以增生为主,一般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要病理表现[1]。慢性炎症导致的持续氧化应激反应会使个体衰老加快,并和癌症及老年病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但慢性炎症的治疗较为棘手。针刺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疏通人体经络、调节脏腑阴阳平衡而发挥治疗作用,针刺疗法对慢性炎症性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动物试验和长期的临床实践和证明,针刺对急慢性非感染性炎症以及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均有相当好的疗效[2],针刺可抑制变质和渗出性病变的发展,促进增生修复过程,又能抑制肉芽组织的过度增生,使炎症趋于好转和痊愈,从而缩短慢性炎症病程[3]。
王硕杨秀捷齐文升董锡臣
关键词:针刺慢性炎症炎症介质
冷凝集素病患者行胸腔镜肺切除术麻醉管理一例
2024年
患者,女,76岁,160 cm,60 kg,外院门诊胸部CT示:右肺中叶磨玻璃结节,中危,大小约为13 mm×11 mm,遂以“右肺中叶占位”收入院。患者既往于2021年在外院被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行利妥昔单抗治疗4次,病情控制平稳。2021年患者出现遇冷时鼻尖、耳廓、指端皮肤颜色变深或呈现紫色,伴有乏力等症状,待回暖时,症状消失。于外院就诊,门诊采集血液标本时发生冷凝集,37℃孵育后示:血红蛋白83 g/L;总胆红素69 mol/L,直接胆红素17 mol/L,碱性磷酸酶141 U/L。血涂片示:红细胞聚集成堆。
常菲菲董锡臣李超曲媛
关键词:直接胆红素右肺中叶病情控制麻醉管理红细胞聚集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脑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转流与无转流两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CEA)术式对脑局部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CEA手术的患者 2 2例 ,随机分为 2组 ,无转流组及转流组 ,每组 1 1例。 2组患者均在术前于术侧行颈内静脉逆行中心静脉插管 ,放射线下确认插管位于球部位置 ,分别于夹闭前后抽取颈静脉血进行流变学检查。术中监测ECG、HR、MAP、DP、SP、SPO2 、PETCO2 以及异氟醚吸入浓度。术中并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CEA的体外动脉转流术式有利于保持血液流变学的稳定性 ,使红细胞流动性趋于稳定 ,保证红细胞变形能力。结论 脑缺血患者行CEA手术 ,体外动脉转流术式术中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变形能力稳定 。
董锡臣褚庆福任洪智熊有莉白玉赫卢素芳张志永薛杨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红细胞变形能力
电针防治气管插管全麻胃肠术后咽喉痛及恶心呕吐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7
2021年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对气管插管全麻胃肠术后咽喉痛(POST)及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防治作用。方法:60例气管插管全麻下胃肠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电针组患者全身麻醉前30 min给予点刺少商,电针尺泽、合谷并持续至术毕,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静脉全身麻醉。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术后12、24、48 h POST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术后咽喉痛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和术后12、24 h PONV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电针组患者术后12、24 h时POST和PONV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后12 h比较,两组术后24、48 h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改善患者POST的转归,减少PONV的发生。
岳红红高寅秋董锡臣贾擎谢珅关鑫赵燕星
关键词:术后咽喉痛气管插管全麻
生脉饮口服液用于促进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快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2025年
目的观察分析生脉饮口服液对结直肠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围手术期快速康复的改善作用,探讨其在加速康复外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5月至2024年1月于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就诊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7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接受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围手术期应用生脉饮口服液。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术后第1天、第7天和第14天肿瘤患者生活质量问卷(QLQ)评分,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出院时间等,常规监测指标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谱、心电图。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7天的QL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4天QLQ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和出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饮口服液可以促进结直肠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且不会增加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王婷云闫文龙严荟堉罗佩琪董锡臣池叶楠丁超
关键词:生脉饮结直肠癌生活质量问卷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5年
近年来,腰交感神经节射频广泛应用于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对于包括糖尿病并发的下肢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具有明确的疗效。本文通过总结、分析近年来对于腰交感神经节干预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国内外文献,从腰交感神经节解剖基础、发展过程、作用机制及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病理机制等不同层面揭示腰交感神经节干预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对于指导临床具有深远意义。
张曦文董锡臣魏军平
关键词:腰交感神经节射频
高龄衰弱合并呼吸衰竭病人腹腔镜下多发肝囊肿切除术麻醉管理1例
2025年
衰弱是一组以功能丧失、稳态机制丧失为特征的多维的疾病状态,会导致病人在经历手术创伤等应激时更易发生系统相关不良事件。高龄病人衰弱的发病率往往较高。如何识别高龄衰弱病人,尽可能实现对围术期衰弱病人脆弱脏器功能的保护,减少其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围术期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新时代麻醉医生所要面临的新挑战。本文介绍1例高龄衰弱合并呼吸衰竭病人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多发肝囊肿切除术的麻醉管理案例,以期为临床实践中该类病例的认识和管理提供思路。
池叶楠董锡臣
关键词:麻醉管理高龄病人围术期管理麻醉医生脏器功能
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观察不同入路方式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侧入路组和后入路组,每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苏醒即刻、术后12h、24h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后入路组患者术后下肢运动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侧入路组(P<0.05),两组患者其余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侧入路和后入路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和术后镇痛方面没有差异,但后入路腹横肌平面阻滞会引起对应下肢肌力下降。
常菲菲王野董锡臣高寅秋
关键词:神经阻滞腹横肌平面阻滞术后疼痛
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6
2008年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US)定位与单纯神经刺激器(NS)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US组和NS组。两组均给予0.5%的罗哌卡因30ml。记录寻找目标神经所需时间和完成操作所需时间、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和持续时间;评价各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阻滞程度、手术区域麻醉效果(优、良、失败);观察并记录并发症。结果US组完成操作所需时间(3.7±1.1)min,明显短于NS组的(7.2±3.5)min(P<0.01)。US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12.0±2.4)min,明显快于NS组(15.2±3.0)min(P<0.05)。麻醉效果优等率US组为85%,NS组为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S组未出现并发症;NS组有3例患者出现与神经阻滞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阻滞起效快,效果好,并发症少。
崔旭蕾徐仲煌董锡臣黄宇光任洪智罗爱伦
关键词:超声检查臂丛神经阻滞
性别差异对Nacrotrend监测下异丙酚靶控输注诱导入睡时半数有效血浆浓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性别差异对Nacrotrend监测下异丙酚靶控输注诱导入睡时半数有效血浆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患者50例,采用TCI药物诱导意识消失,按性别分为男(M组)女(F组)2组,每组25例。按序贯法靶控输注异丙酚,第一例以血浆浓度2.0 mg/l为起点,相邻靶浓度比值设为1.1。记录患者诱导意识消失前后Nacrotrend值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计算异丙酚的EC50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靶控输注异丙酚意识消失时的血浆及效应室EC50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M组3.4(3.2~3.5)mg/L,F组3.5(3.1~3.8)mg/L与M组2.1(1.9~2.5)mg/L,F组2.2(2.0~2.3)mg/L,2组没有统计学意义。2组意识消失时的nacrotrend值相比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对Narcotrend监测下患者诱导入睡时半数有效血浆浓度无性别差异。
董锡臣黄宇光
关键词:异丙酚半数有效血浆浓度NARCOTREND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