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莫之婧

作品数:38 被引量:45H指数:5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新世纪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预后
  • 9篇细胞
  • 8篇细胞癌
  • 8篇肝细胞
  • 8篇肝细胞癌
  • 6篇肝癌
  • 5篇基因
  • 3篇蛋白
  • 3篇胰岛
  • 3篇乙型
  • 3篇预后评估
  • 3篇指环
  • 3篇制剂
  • 3篇手术
  • 3篇手术刀
  • 3篇手术刀片
  • 3篇首部
  • 3篇凸起
  • 3篇磷脂酶A1
  • 3篇磷脂酸

机构

  • 30篇桂林医学院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桂林医学院附...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桂林优利特医...

作者

  • 32篇莫之婧
  • 13篇李康智
  • 12篇苏何玲
  • 11篇刘永明
  • 8篇朱华
  • 7篇马义丽
  • 7篇刘青波
  • 4篇陈莉
  • 3篇班亚珂
  • 3篇金荣仲
  • 2篇于婕
  • 2篇胡春萍
  • 1篇李红岩
  • 1篇杨易
  • 1篇史云龙
  • 1篇徐东平
  • 1篇丁淑梅
  • 1篇左晓臣
  • 1篇尹本鹏
  • 1篇蒋林彬

传媒

  • 3篇华夏医学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基因组学与应...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病毒学报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科技风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现代农业科学
  • 1篇科技视界

年份

  • 6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8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GEO数据挖掘分析肝硬化-肝癌的演变机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肝硬化-肝癌演变的关键基因,并探究其机制。方法:使用GEO2R,从数据集GSE6764中筛选出在肝硬化组织和极早期肝癌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随后进行GO和KEGG分析;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后通过Cytoscape软件中的MCODE插件检测网络中最显著模块所含关键基因;对关键基因进行聚类分析和预后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6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表达上调和下调的基因数目分别为19个和150个。MCODE筛选后获得16个关键基因,主要与细胞因子和免疫等因素相关,其中关键基因MPEG1与肝癌患者无病生存期相关。结论:本研究发现的关键基因,有助于认识肝硬化-肝癌的演变机制,并可作为早期肝癌防治的潜在标志物。
陈燕刘军莫之婧
关键词:肝硬化肝癌生物信息学
分子生物学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思考被引量:5
2011年
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课程。其实验教学由于过程长、对实验设备要求高,而限制了其在本科层次上的开展。虚拟实验教学平台是近几年来兴起的重要教学手段。探讨在分子生物学学科建立虚拟实验教学平台的优势、基本条件以及在我校的实践情况,提出利用分子生物学虚拟实验平台组织教学是成功开展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有利因素。
苏何玲莫之婧朱华刘青波蒋林彬刘永明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虚拟实验室
创新创业融合专业教育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创新创业融合专业教育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择60名桂林医学院智能医学与生物技术学院2022级本科生随机等分为对照组30名和实验组30名,实验组采用创新创业融合专业教育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育模式,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测量和分析,在进行教学实验前后分别对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进行测量,比较两组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平均为(30.43±1.60)分,对照组为(25.10±2.9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新创业融合专业教育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通过创新创业融合专业教育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际认知能力,增强对自我能力的信心和认同。
杨干清莫之婧李思婧
关键词:创新创业生物医学工程自我效能感
人亲磷脂酸磷脂酶A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2013年
目的克隆人亲磷脂酸磷脂酶A1(PA-PLA1)基因,分析该酶基因及其蛋白质的序列特征并构建PA-PLA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该酶生理功能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从人的肾脏组织中提取总RNA,逆转录制备cDNA。扩增人PA-PLA1基因并克隆测序。以Vector NTI 8.0、DNASTAR、ORF finder分析所克隆的人PA-PLA1基因及其蛋白质序列。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A-PLA1,测序证实后转染小鼠分泌胰岛素细胞株MIN6,以Western blotting检测PA-PLA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人PA-PLA1基因mRNA全长为2 923 bp,编码区长2 238 bp,编码1个由74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多肽。序列比对表明所克隆的人PA-PLA1基因与牛PA-PLA1基因同源,并与KIAA0725p和p125基因高度相似,三者在脂肪酶家族中形成亚家族,但KIAA0725p蛋白和p125蛋白具有常见的脂肪酶活性中心保守序列GX-S-XG,而PA-PLA1的该序列为SX-S-XG。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A-PLA1构建正确并在所转染的MIN6细胞中过表达PA-PLA1蛋白。结论 PA-PLA1、KIAA0725p蛋白和p125蛋白在脂肪酶家族中形成亚家族,但PA-PLA1具有独特的脂肪酶活性中心保守序列SX-S-XG。所构建的PA-PLA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能在MIN6细胞中过表达小鼠PA-PLA1蛋白。该研究结果将为PA-PLA1生理功能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班亚珂苏何玲朱华莫之婧刘青波陈莉刘永明
关键词:克隆真核表达载体
UBE2S作为生物标志物在肝细胞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及含有此标记物的制剂盒
本发明公开一种UBE2S作为生物标志物在肝细胞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及含有此标记物的制剂盒,属于肝细胞癌分子标志物技术领域。一种用于肝细胞癌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所述生物标志物为UBE2S。本发明还公开了UBE2S作为生物标...
莫之婧李康智马义丽李婷梁晓桢
文献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对autotaxin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HBx)对autotaxin(ATX)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构建重组HBx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x和重组ATX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ATX,共转染HepG2细胞检测HBx对ATX基因启动子的作用。构建稳定表达HBx的HepG2.HBx细胞,Western blot检测HBx对AT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共转染检测显示,pcDNA3.1(+)-HBx和pGL3-ATX共转染组的荧光素酶活性是空载体pcDNA3.1(+)和pGL3-ATX共转染组的1.47倍(P<0.000)。Westernblot检测显示,HepG2.HBx细胞AT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为HepG2细胞的1.75倍(P<0.05)。结论 HBx可激活ATX基因启动子,上调ATX的表达,提示HBV感染可增强ATX/溶血磷脂酸的信号转导。
肖雅伦苏何玲谭燕莲梁斌谷云艳莫之婧黄红丽刘永明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AUTOTAXIN
基于基因表达谱分析的乙肝阳性转移性肝细胞癌的分子机制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本研究旨在筛选与乙肝阳性转移性肝细胞癌相关的基因并揭示其潜在的分子机制。利用GEO数据库中GSE364数据集,筛选在肝内扩散转移组和门静脉癌栓转移组都差异表达的基因,DAVID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与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用STRING和Cytoscape构建蛋白互作网络,随后用mi Rwalk 2.0筛选可能参与肝细胞癌转移的miRNAs,构建miRNA-枢纽基因调控网络。之后使用Smoami R DB 2.0和c Bio Portal分析枢纽基因突变与circRNA和肝细胞癌预后的关系。我们获得在肝内扩散转移组和门静脉癌栓转移组都差异表达的基因701个,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基因主要涉及血管生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转导等信号通路。从构建的蛋白互作网络中获得参与蛋白互作模式1的15个枢纽基因,GO分析发现其主要参与RNA加工、代谢、剪接等生物过程。构建的miRNA-枢纽基因调控网络中有4个miRNA参与两个枢纽基因的调控,此外肝细胞癌中SRSF1基因有突变并可转录为hsa_circ_0044757,SNRNP200基因突变与患者预后相关。本研究发现的差异表达基因和枢纽基因,有助于我们认识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并可作为新的用于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物。
莫之婧李康智马义丽苏何玲
关键词:差异基因表达MIRNA
DNA甲基化调控衰老标记蛋白30(SMP30)表达影响肝癌转移和预后的机制研究
第一章SMP30基因表达对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中SMP30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使用RT-qPCR,western印迹,Oncomine分析和组织芯片的免疫组...
莫之婧
关键词:DNA甲基化临床预后
基于人才评价原理的课程学习评价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被引量:3
2014年
课程学习评价模式单一是我国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教师往往习惯于终结性考核而忽视过程评价,学生通常欠缺自主学习热情,以及课程学习评价普遍缺乏细化标准。自2007年起,尝试在我校基础医学部分课程中实践基于现代人才评价原理的综合性课程学习评价模式。该模式由“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情况评价”“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评价”“实践学习评价”和“学习主动性评价”四部份组成,实践中显示出操作性强、评价指标多元化、终结性考核和过程评价相结合、能客观反映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程度以及促进其自主学习的特点。
苏何玲周先丽刘青波朱华莫之婧刘永明
关键词:高等教育
肝癌细胞中VIPR1互作蛋白质谱分析及肝癌预后模型的构建
2023年
目的:寻找与血管活性肠肽受体1(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receptor 1,VIPR1)相互作用的蛋白并构建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预后模型。方法:采用免疫共沉淀技术(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筛选Flag标签抗体结合的蛋白复合体,采用SDS-PAGE银染实验和Western blot进行验证,采用质谱分析(liquid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LC-MS)获得VIPR1的互作蛋白,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project,TCGA)数据库筛选hub互作蛋白、富集分析、构建HCC预后模型并采用国际癌症基因组联盟(International Cancer Genome Consortium,ICGC)中LIHC数据和GSE14520数据集作为外部数据对其预测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得到196个VIPR1的互作蛋白,筛选出8个关键模块共104个hub互作蛋白,主要与细胞骨架、核糖体的功能和细胞免疫密切相关,获得7个关键蛋白并构建了HCC预后Lasso回归模型,随后在两个外部数据集中验证了该模型在预测HCC预后方面具有可接受的准确性及临床适用性。结论:VIPR1的互作蛋白可促进HCC发生发展,其中关键蛋白构建的HCC预后模型有良好的准确性。
王小燕张豪郭泽皓莫之婧
关键词:HCC免疫共沉淀质谱预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